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7例脑AVM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全组37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恢复工作21例,生活自理10例,需要他人照顾2例,死亡4例(死者均为术前脑疝时间较长患者)。结论选择适当的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脑AVM破裂出血的预后,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病人,在未能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情况下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例AVM急性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病人。急诊均行增强头颅CT检查,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并争取切除AVM。结果 4例病人一期清除血肿并全切AVM 2例;一期清除血肿并大部切除AVM 1例;一期清除血肿,二期全切AVM 1例。4例病例门诊随诊(12~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例,轻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1例。结论 AVM破裂出血如病情凶险未能行DSA情况下,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显微手术是治疗小脑AVM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胼胝体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7例胼胝体AVM患者进行手术治疗。AVM分别位于胼胝体膝部1例,体部额段3例,体部顶段1例,压部2例。5例有脑室出血,对其中1例发生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对膝部AVM经冠状切口单额开颅,行血肿清除及AVM切除术;对体部额段AVM患者,经前纵裂及额叶皮质造瘘后,经侧脑室切除AVM及清除血肿;对体部顶段AVM及压部AVM患者,经纵裂及顶叶切除AVM。结果①6例患者为中型AVM,最大直径为3~4.5 cm,1例为小型AVM,最大直径为2.5 cm。AVM由胼周动脉、胼缘动脉、后胼周动脉及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供血。3例单纯浅静脉引流,2例深静脉引流,2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②7例患者的畸形血管团均获得全切。5例恢复良好,其中2例术后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出现偏瘫,4~14 d后恢复正常。1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6个月意识逐渐恢复。1例术中大出血病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意识清楚,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③术后对6例行DSA或CTA复查,AVM消失,1例未复查。④临床随访3个月至6年,末次随访时,GOS评分为5分的5例,3分的2例。结论胼胝体AVM位置深在,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复杂,合理手术入路有助于完全切除AVM,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行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3例接受中医治疗,17例未予中医治疗。分析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改善患者预后。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减少AVM破裂出血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确诊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有计划地决定治疗策略。结果全组病例诊断明确,按照Redekop分类法:AVM团内型1例、血流相关型3例,无与AVM无关型。团内型先行介入栓塞治疗,3个月后行γ刀治疗;血流相关型2例行动脉瘤手术夹闭,1月后行AVM介入栓塞治疗;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结论全脑数字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手术方法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丘脑底节区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有颅内出血者19例,无出血者5例。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标准,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3例。术前全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5例行术前畸形血管团的部分栓塞。结果①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23例AVM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1例有少量残留,进一步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②术前行栓塞的1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1±108)ml,与未行栓塞患者(9例)的(975±162)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1)。③术前肢体无力或偏瘫的12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4例,好转6例,2例无明显变化。有6例患者出现其他新增加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5例为术前无出血者)。有1例患者因术后术野再出血,行再次手术清除血肿。④20例患者获得6~42个月随访,术前6例癫痫患者,术后仍有3例需要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随访患者中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丘脑底节区AVM,临床疗效较好。结合术前血管内栓塞,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7.
衡雪原  刘军 《山东医药》1997,37(5):21-22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0)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衡雪原费昶刘永胜于建军蒋洪涛刘军朱树干1988~1996年,我们收治脑动静脉畸形血肿患者19例,均行血肿清除及畸形血管切除或夹闭术,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男11...  相似文献   

8.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25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旋转式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1996~2002年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AVM患者254例。AVM平均直径24mm,周边剂量平均17.7Gy,中心剂量平均35.6Gy。结果平均随访38.4个月(12~72个月)。9例患者(4.0%)伽玛刀治疗后5~21个月发生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或再出血。225例患者治疗后行CT或MR检查,68例(30.2%)出现放射性水肿,其中6例(2.7%)遗留永久并发症。184例治疗后行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治疗后1、2和3年的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8.8%,71.2%和74.3%。结论旋转式伽玛刀是一种新的可靠的立体定向治疗设备,对AVM治疗后2—3年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达70%以上,治疗后并发症少,且很少出现永久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改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弥漫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弥漫型脑AVM的脑血管造影影像不同于典型的脑AVM,可见多条供血动脉和弥漫的异常血管染色,边界不清,染色不匀,没有明显的畸形血管团边界,有数条引流静脉。手术治疗的4例中,2例畸形团全部切除,1例先栓塞后切除畸形团,术后复查仍有残留,1例因位于重要功能区未能全部切除。术中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在异常的动静脉血管问有正常脑组织存在。另4例中,2例再出血死亡,2例未做治疗。结论弥漫型脑AVM在脑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上不同于典型的AVM,其病变范围可能存在一个局限病灶到弥漫性损害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非重要功能区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是全部切除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25例AVM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5-6 cm者12例,>6 cm者13例;按照国内史玉泉分级法:3级15例,3-4级10例;位于幕下2例。全部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灶完全摘除,其中8例行病灶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 结果 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24例痊愈,1例重残(1年后恢复),无手术死亡,1例术中出现正常脑灌注压突破;17例术后复查DSA,均未见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仍然是治疗脑AVM的有效手段,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型AVM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32例颅内血管畸形破裂致颅内血肿急诊治疗方法。方法对9年多所收治的132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其中血管畸形全切除 颅内血肿清除术89例、血管畸形部分切除 颅内血肿清除术3例、单纯血肿清除术5例,脑室外引流术11例,保守治疗24例。治疗注意事项:术中皮层切口选择距血肿最近处,尽量减少皮层破坏,仔细寻找畸形血管团,力争畸形团全切,止血彻底;脑室外引流应保持通畅,可给予尿激酶冲洗,禁负压引流;保守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脑疝形成可能及时手术。结果97例开颅手术89例血管畸形团全部切除,3例畸形团部分切除,死亡5例;脑室外引流11例,死亡7例;保守治疗组无死亡。结论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检出3例脑血管造影和其他影像学方法未发现的隐匿性微型动静脉畸形.第1例为上丘小的脑出血,第2例为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第3例表现为脑内出血合并脑室内巨大血肿.尽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四血管检查)复查为阴性,但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却清楚地显示每个病变,小的静脉早期充盈与血肿部位一致.通过血流导引微导管聚乙烯醇微粒超选择性栓塞各微型动静脉畸形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我们的经验提示脑内出血但四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需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以显示微型动静脉畸形.此外,超选择性血管内介入技术还可具有可即时闭塞动静脉畸形的微小分流的优势,从而降低和消除进一步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低场强MR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低场强MR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 2例经低场强MRI检查,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5例为进一步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低场强MRI检查中,异常的血液流空征象为直接征象,脑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萎缩、铁环征等均为间接征象。结论 低场强MRI对AVM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常坚 《山东医药》2012,52(2):111-113
脑动静脉畸形(AVM)因在治疗上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及致死、致残率高等问题,故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所面对的难题。脑AVM的治疗目的是完全切除或闭塞畸形血管团,消灭或减少AVM破裂出血的几率,减少局灶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脑组织的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丘脑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显微手术切除丘脑底节区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有颅内出血,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为Ⅲ级。术前全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术前畸形血管团部分栓塞。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神经功能缺损均无加重,复查脑血管造影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显微外科切除丘脑底节区AVM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大脑基底节丘脑区动静脉畸形(AVM)用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法治疗均有一定困难。作者采用γ刀治疗,并与同期其他部位脑AVM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991年5月~1995年3月作者用γ刀治疗脑AVM 324例,其中基底节AVM 25例、丘脑区AVM 46例,合计71例,男41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4岁。病灶平均直径16.4 mm。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5例行栓塞治疗,1例行外放射治疗,其余51例(71.8%)首次即采用γ刀治疗。324例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23个  相似文献   

18.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1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死亡1例,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完全恢复者9例,部分恢复、需人帮助者8例,长期卧床者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疗效良好,应成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1997年3月~1998年10月,我院共对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27~84岁)脑出血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原发病为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破裂,多为内囊、基底节区出血,少数为小脑、脑干出血。分别施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本组43例中,除2例因伴大面积脑梗塞及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治疗无效死亡、7例因入院时已发生严重脑疝等自动放弃治疗、1例术后30小时出现头痛、呕吐、烦躁等,复查CT发现原发灶处一血肿,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恢复良好外,余3…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病理解剖因素,作者调查了449名AVM,其中437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栓塞治疗。本组260例为回顾性调查,189例属前瞻性调查。根据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作者分析了两组病人各种检查指标,以确定与出血的关系。 病人年龄为33±13岁,出血与非出血组无明显差异。AVM的大小与出血有一定关系:直径≤2.5cm的AVM出血率为90%,2.5<直径≤5.0cm的AVM出血率为52%,而直径>5.0cm者为50%。AVM引流静脉位置深在或表浅,出血率也不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