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心脏停博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急救干预过程中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救治情况及复苏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以及康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为心脏停博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救治效果,促进患者复苏后的整体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升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急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室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10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行徒手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行心肺复苏机治疗,比较2组心肺复苏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心功能指标[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自主呼吸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有效率与成功率、并发症。结果:心肺复苏前,2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研究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前,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研究组HBDH、m-AST、CK-MB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的符合心脏骤停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接诊的118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9人,两组在不同时机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第一时间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院内医护人员实施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率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窦性心率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患者、复苏成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血pH值、PaCO_2、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提高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患者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CPR)干预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接受心脏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两组,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一组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一组是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的干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指标情况(复苏成功的时间、呼吸机支持的时间、ICU入住的时间、复苏后的动脉压和复苏心率水平)都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风险处理和护理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运用于接纳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昏迷的程度,帮助患者尽早恢复,预防不良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脏骤停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急救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为58.33%,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急救后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院前急救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应用于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84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分析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15例,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7例,有效率为16.67%,分析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具有较高的复苏成功率,可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21,(5)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集束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心脏骤停(CA)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HF并发CA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MEWS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及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质量、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护理干预前后MEWS;分析MEWS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天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EW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EW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MEWS越高,患者的病死率越高,不同MEWS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的截断值为2.81时,根据MEWS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72.1%,AUC为0.838。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通过规范化抢救流程,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13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院前急救使用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对照组使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血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存活时间24 h的患者分别为33.3%(19/57)、16.1%(9/5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出院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28.1%(16/57)、8.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93.5±2.3)mm Hg、(75.6±1.9)mm Hg,舒张压(63.5±2.4)mm Hg、(50.6±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心肺复苏相比,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更加贴合患者呼吸、心跳节律,可缩短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CPR)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心脏骤停行CPR患者均匀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护理前后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后的GCS评分分值比对照组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行CPR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其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持续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抢救有效率,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机复苏相比于徒手心肺复苏术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调试合理、运用娴熟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的个别病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骤停到心肺复苏时间,患者被分为>6min组(12例)、4~6min组(21例)、1~3min组(33例)和<1min组(34例)。观察比较各组心肺复苏结果和结局转归,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6min组、4~6min组、1~3min组和<1min组,成功复苏的例数分别为0,4,18和28例,总计50例成功复苏。与>6min组、4~6min组比较,1~3min组和<1min组的复苏成功率(0%,19.05%比54.55%,82.35%)显著升高,P<0.05或<0.01。成功复苏患者的痊愈率为43(86.00%),其中15例来自1~3min组,28例来自<1min组。>6min组、4~6min组、1~3min组和<1min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6.67%、90.48%、93.94%和97.06%,总体满意度为92.00%,且无医疗纠纷发生。结论:急救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病人的关键为心肺复苏的时机,而护理干预作为加强救治效果的作用也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院内抢救的24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萨勃机进行心肺复苏(萨勃机组,n=112例)和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法进行复苏(标准复苏组,n=135例),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开始前的临床状况(年龄、性别、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病因类别等均无显著差异,萨勃机组复苏成功率(46.4%)和患者存活率(16.1%)均显著高于标准复苏组(分别是11.1%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萨勃机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患者94例,采用经骨髓穿刺建立骨内通路者36例为治疗组,经外周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者58例为对照组,均给予肾上腺素,观察2组建立输液通路所用时间和穿刺成功率和心肺复苏疗效。结果:建立骨内通路用时(77.70±21.09) s,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用时(260.1±102.24) 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内通路穿刺成功率高于外周静脉通路(100%vs 86.21%,P 0.05),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骨内通路组高于外周静脉通路组(38.89%vs 18.97%,P 0.05)。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经骨内通路给药比经外周静脉通路给药更迅速,心肺复苏成功率更高,值得院前及院内急救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26例随机分成面罩联合插管组、插管组和面罩组,比较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和存活情况。结果经过急救后,3组间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显著(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8.6%、45.2%和33.3%,均显著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结论急诊科院前和院内采取面罩联合插管进行老年心肺复苏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减少伤亡,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急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给予相关的急救治疗措施,探究疗效。结果经过急救治疗后,52例患者中成功复苏42例,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结论采用一系列急救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包括除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脏复苏、抗生素治疗等,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