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廖娟  王春晖  李肖  孟文彤 《肝脏》2011,16(3):198-20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细胞免疫及调节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PLC患者介入治疗术前1 d与术后1个月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调节T细胞的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5的含量.结果 PLC患者外周血中C...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DNA异倍体的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期住院初诊肺癌患者98例,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其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DNA异倍体率。经正规化疗2~3周期后,按疗效分为化疗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DNA异倍体率。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肺泡灌洗液CD+3、CD+4细胞及CD+4/CD+8较良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CD+8淋巴细胞数量及DNA异倍体检测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肺泡灌洗液中CD+3、CD+4细胞及CD+4/CD+8在化疗后明显增加,DNA异倍体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前后定期检测各T细胞亚群及DNA异倍体,可以全面了解化疗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预测化疗疗效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化疗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初治病人治疗前及化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匹配的30例中青年结直肠癌病人及30例健康老年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组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NK、CD4+/CD8+表达明显低于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D3+、CD3+CD4+、CD4+/CD8+值低于中青年结直肠癌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4+/CD8+表达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病人治疗前存在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化疗可以显著减轻晚期机体肿瘤负荷,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放疗在ⅠE/ⅡE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997-06-24/2011-10-27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35例ⅠE/ⅡE期胃M A LT淋巴瘤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接受放疗+化疗,11例接受手术+化疗,15例接受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生存率曲线,Log-rank统计学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比较放疗+化疗与手术+化疗、单纯化疗的PFS和OS生存率曲线.结果:中位随访44.50 mo(0.67-155.10 mo),10例复发,其中放疗+化疗组无复发,手术+化疗组3例且均已死亡,单纯化疗组7例.两两比较,放疗+化疗组PFS生存率曲线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有差异(P=0.043),与手术+化疗组比较无差异(P=0.195);OS生存率曲线与手术+化疗组比较无差异(P=0.304),与单纯化疗组无法进行比较.放疗+化疗组未发生胃出血、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ⅠE/ⅡE期胃MALT淋巴瘤治疗上,放疗+化疗PFS较单纯化疗延长,与手术+化疗相同,OS与手术+化疗和单纯化疗均相同;放疗不良反应小,可保存胃功能,推荐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或m FOLFOX6方案化疗,4周期后评估疗效。分别于化疗前1~2d,化疗第1周期后第1、2周以及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病例组化疗前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化疗后1周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低于化疗前(P0.05)。病例组化疗后2周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患者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高于化疗无效患者(P0.05)。结论有效的化疗有助于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Foxp3调节的CD_C~+CD_(25)~+Treg细胞计数与肺腺癌患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临床各期肺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表达Foxp3的CD_4~+CD_(25)~+Treg细胞计数,并观察化疗及手术对肺腺癌患者血清中Foxp3水平的影响。结果肺腺癌各期患者血清中CD_4~+CD_(25)~+Treg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且同样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经手术或化疗干预后患者外周血清中该细胞计数下降明显(P0.05)。结论 Foxp3调控的CD_4~+CD_(25)~+Treg细胞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并为肺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化疗的4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献血者和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健康工作人员共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卡铂联合依托泊苷化疗,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记录对照组及观察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结果观察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对照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观察组化疗前,观察组化疗后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化疗能有效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主观全面评价法(PG-SGA)评分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后对不同疗效的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和PG-SGA评估,同时对化疗前后患者的PG-SGA评分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的缓解率为43.3%,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化疗后各疗效组患者外周血CD3^+和CD8^+ T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化疗后CD4^+/CD8^+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化疗后患者的PG-SGA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PG-SGA评分和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4^+/CD8^+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影响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和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水平;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9例化疗有效的肺癌病人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22例卵巢癌病人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不明显,但化疗后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较化疗前有明显降低;经过免疫治疗后的肾癌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化疗并不损害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转移癌腹腔灌注后微波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免疫学改变机制.方法 选择吉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既往经过手术及放化疗的胃癌、胰头癌、卵巢癌、大肠癌等晚期腹腔恶性肿瘤恶性腹水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腹腔灌注化疗组(单纯组)和腹腔灌注后微波治疗组(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65.02%)明显优于对照组(40.03%) (P <0.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73.08±4.58)与单纯组(69.16±2.14)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给予对症处理后完全消失,无相关死亡,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外周血CD3+ CD4+、CD3+ CD56+、CD3-CD56+细胞数目较化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 CD8+在热灌注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CD3+ CD4+/CD3+ CD8+(免疫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后微波治疗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优势,适应、可操作性良好,不良反应小,骨髓抑制轻,患者基本耐受.腹腔灌注化疗后微波治疗可以使恶性腹盆腔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解除,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扶正方应用于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将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每组45例.2组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和胃癌根治术,中药组在新辅助化疗期间应用中药健脾扶正方,对照组仅接受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结果:化疗后中药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R0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联合艾瑞卡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并免疫细胞表面分子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巢式对照研究法,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研究起点,将接受放化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病例作为阿帕替尼组35例,将与阿帕替尼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接受放化疗+阿帕替尼+艾瑞卡的病例作为阿帕艾瑞组30例。观察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临床预后情况(总生存月数)及血清免疫指标(CD4+ T细胞、Treg细胞及表面分子CD39+、PD-1+)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时间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39、PD-1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阿帕艾瑞组平均总生存时间(8.57±1.34)个月长于阿帕替尼组(6.70±0.54)个月,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的CD4+ CD39+、CD4+ PD-1+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阿帕艾瑞组的CD4+ CD39+、CD4+ PD-1+表达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的Treg+CD39+、Treg+PD-1+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阿帕艾瑞组的Treg+CD39+、Treg+PD-1+表达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CD39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5.48±0.34)个月短于CD39阴性表达病例(9.61±1.28)个月(P<0.05)。PD-1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5.44±0.28)个月短于PD-1阴性表达病例(9.89±1.19)个月(P<0.05)。 结论与阿帕替尼辅助放化疗方案比较,阿帕替尼联合艾瑞卡辅助放化疗可获取到更佳总生存时间收益,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相关细胞CD39、PD-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艾瑞卡的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前基因组RNA(pg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结核门诊新确诊的40例CHB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n=20)在此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BMCs中HBV DNA、HBV RNA表达水平,以及CD3+、CD4+、CD8+T细胞水平,分析HBV DNA、HBV RNA与CD3+、CD4+、CD8+T细胞相关性。结果治疗后2个月,两组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2、6个月CD3+、CD4+、CD8+T、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BMCs中HBV DNA、HBV RNA与CD3+、IFN-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PBMCs中HBV pgRNA表达,抑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CHB再激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微波消融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5例对照组接受全身化疗治疗,而另45例观察组接受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答情况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28.9%、40.0%、20.0%和1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1%、28.9%、26.7%和33.3%(x2=7.571,P=0.006);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8+、CD4+和CD3+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7.256、t=5.916、t=7.701,P<0.01);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0±5.2)个月,显著短于观察组的(29.1±8.4)个月(t=8.895,P<0.001)。结论 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辅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胃泌素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1例,根据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加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湖北省肿瘤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标本经肛门取出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1例(NOSE组),传统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8例(LA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近期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各临床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检出数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组术后疼痛评分(2.8±0.9分)显著少于LAP组(3.7±1.2分),(t=3.766,P<0.001)。NOSE组和LAP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6±0.8 d和3.3±0.8 d,(t=4.427,P<0.001)。NOSE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LAP组短,两组分别为7.8±4.3 d和10.3±5.4 d,(t=2.213,P=0.030)。NOSE组与LAP组患者术后第3天CD4T细胞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LAP组术后第3天CD4T细胞比例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2)。术后第3天CD8T细胞及CD4 /CD8与术前相比,LA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OSE组下降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LAP组升高更加明显,两组术后第3天、第6天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结直肠癌NOSE术与传统腹腔镜辅助手术相比,具有更加优越的微创效果,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副作用以及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86.67%、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73.33%、33.33%,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CD3+、CD4+、CD;/CD8+、N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辅助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显著改善临床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年人(20~45岁)、中老年人(50~75岁)及高龄老年人(≥80岁)各40例,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CD4+T、CD4+CD25+Foxp3+Treg的绝对计数,并计算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人群外周血IL-2、干扰素-γ(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结果高龄老年组CD4+T细胞绝对计数较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显著下降(P<0.05);高龄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青年组,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IL-2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3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以后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明显增高,随着增龄,其占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高龄老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老年人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衰老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对肝癌转移患者免疫力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19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总疗程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记录随访期间生存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研究组患者影像学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和CD8+水平显著降低,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变化更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OS和PFS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可有效增强肝癌转移患者免疫力,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并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给予卡介苗(BCG)免疫治疗对结核病化疗效果和T细胞严群的影响。方法8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2)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3)单纯化疗对照组;(4)模型效果判断组。各组于实验开始接受结核杆菌(Mtb)攻毒;第1个月末处死模型效果判断组全部大鼠作病理学和结核杆菌细菌学检查,其他各组于第1个月末接受抗结核化疗,其中第1组化疗开始加用BCG治疗,第2组化疗1个月后加用BCG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各组大鼠于Mtb攻毒前和Mtb攻毒后1、2、3、5个月末的外周血中CD3+、CD4+、CD8+、DPT细胞含量,第2、5个月末加查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1)Mtb感染后1个月内1、3、4组各死亡2只大鼠,第2组死亡1只大鼠。化疗开始后4个月治疗期死亡率:化疗一开始即同步加BCG治疗组22.2%(4/18)高于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0/19),P<0.05;化疗对照组为5.6%(1/18),(2)结核病鼠表现为CD4/CD8比值(可伴CD4+细胞)降低、CD8+(可伴DP)细胞升高,P<0.05或P<0.01;这种改变可在化疗后1-2个月内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3)化疗开始同步加用BCG组治疗1个月时表现为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8+、DP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或P<0.01;治疗2个月后CD3+、CD4+T细胞恢复到正常范围而仍保持CD8+、DPT细胞较高水平。(4)化疗1个月后再加用BCG组在加用BCG后表现为CD3+、CD4+细胞百分率不降低而CD8+、DP细胞升高。结论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而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是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第一个月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BCG作结核病的免疫治疗应在化疗1个月后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