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5月,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手术中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中选取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100例。甲组采用生理盐水行持续加压冲洗,乙组采用2.5U/ml肝素行持续加压冲洗,丙组则采用5U/ml肝素行持续加压冲洗,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之后,比较三组动脉置管通畅情况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动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导管通畅率为95%(95/100),乙组为94%(94/100),丙组为96%(96/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为0,低于乙组的5%与丙组的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稀肝素持续冲洗而引起的凝血障碍,将动脉穿刺置管的使用率提高,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的措施。 方法 回顾2006.1-2008.5在老年重症ICU病房中30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并在护理措施方面进总结,其中挠动脉置管15例,肱动脉置管5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 结果 有2例穿刺口渗血、皮下淤血,2例导管堵塞,无血栓形成,无脱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老年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的措施。方法回顾老年重症监护病房中30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其中桡动脉置管15例,肱动脉置管5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结果有2例穿刺口渗血、皮下淤血,2例导管堵塞,无血栓形成,无脱管。  相似文献   

4.
宁晓梅 《内科》2013,8(4):390-391
目的探讨改进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方法,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在传统监测装置中增加一个三联三通,并对装置重新进行连接。结果传统监测各项操作均在三通上进行,频繁打开系统,增加了系统污染机会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改进后监测血压、动脉血标本采集后生理盐水冲管、肝素稀释液冲管分别调三联三通开关1、2、3,各项操作分路进行,避免了以上操作均在三通上进行,频繁打开三通引起的系统污染。结论改进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装置使操作流程清晰简化,容易掌握,节约时间,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DCA护理干预在白血病PICC(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PDCA护理干预手段。观察两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干预手段的实施利于改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疗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在危重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早产患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当天给予PICC穿刺置管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即刻给予脐静脉置管治疗,10 d后拔除改用PICC穿刺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每次穿刺所需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穿刺所需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率(40. 0%)低于对照组(9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危重早产儿中联合使用脐静脉置管与PICC穿刺置管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长轴平面内、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在肝脾破裂手术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脾破裂患者,分为长轴组、短轴组,各90例,均于术后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长轴组于超声长轴平面内引导下行穿刺置管,短轴组于超声短轴平面外引导下行穿刺置管,比较两种技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长轴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短轴组,其穿刺次数低于短轴组(P0.05)。长轴组、短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8%、8.89%(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6 h SBP、DBP均较置管前上升,其动脉乳酸、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下降(P0.05),长轴组、短轴组置管后6 h生命体征组间比较(P0.05)。结论两种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均有着良好的安全性,长轴平面内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的优势,但穿刺时间较长,进一步优化长轴平面内引导技术有望缩短穿刺时间,为该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综合干预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率。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73例AECOPD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36例,对照组37例。两组在执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预防其腹胀的发生,即患者通气过程中持续使用气道开放枕以达到持续有效进行气道开放;采用呼吸机串联雾化吸入解痉平喘药物;通气治疗期间责任护士使用设计的无创通气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通气参数、监测参数、护理措施、并发症观察,指引护士规范调节参数,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护理观察。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雾化吸入器遵医嘱雾化吸入、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使用普通病房通用的护理记录单。比较两组无创机械性通气患者腹胀评分、通气前与通气后24 h、停机前的动脉血气值,通气失败的病例数。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因患者不能配合退出研究或病情恶化转有创通气,其中干预组1例,对照组8例,(P0.05)干预组通气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无创通气并发症腹胀程度评分(P0.05)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24 h、停止治疗前:动脉采血测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的发生,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疗效及通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00例有临床指征需行有创动脉压监测需建立动脉通路而置管的ICU危重症患者,比较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心衰及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对穿刺成功率影响的差异。结果男性、中青年、非肥胖、非心衰及工作时间≥5 a护士穿刺成功率分别高于女性、老年、肥胖、心衰和工作时间5 a护士(P0.05或P0.01)。结论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瑞霞 《内科》2014,(2):202-203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鞘和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抢救的危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动脉鞘置管,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液体流速。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5.2%,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3.57±0.63)min,对照组为(9.74±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液体流速为(65.5±1.7)mL/min,对照组液体流速为(38.4±2.1)mL/min,观察组液体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鞘比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所用时间短、液体流速快,而且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可实施多项操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肺癌化疗患者凭借抽签展开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观察组:基础护理方案+PICC置管护理方案;对比PICC置管留置时间以及置管成功率等。结果在PICC置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长于对照组肺癌化疗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PICC导管留置成功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肺癌化疗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肺癌化疗患者的基本表现等加以了解,合理选择PICC置管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最终可以将肺癌化疗患者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可以将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减少,从而将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成功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经骨髓输液在产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产科急救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静脉塌陷,常规穿刺困难的危重病例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例。发现静脉塌陷,穿刺困难情况治疗组立即行经骨髓输液,对照组立即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结果静脉塌陷病人经骨髓输液建立输液通道较深静脉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缩短;开始实施抢救输液至血压回升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基层产科急救中,对于短时间内无法静脉穿刺成功的病人,经骨髓输液可作为传统输液的首选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63例,按照不同的输液途径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研究组的留置时间为(153.05±9.05)d,高于对照组的(4.00±0.64)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研究组精神状态、自理能力、手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胃癌患者化疗中采取PICC置管较静脉留置针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术期有创及袖带血压监测的差异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9例胸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依据时间分为袖带血压监测组67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组62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围术期临床效果。结果有创血压监测组监测时间为(3±1)d,监测结束后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有创血压监测组桡动脉最高有创动脉血压较即刻同侧袖带上臂血压高(15±7)mm Hg(1 mm Hg=0.133 kPa)。有创血压组最高收缩压高于袖带上臂血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18)mm Hg vs.(175±22)mm Hg,P0.01];有创血压监测组收缩压下降值高于袖带血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1)mm Hg vs.(32±8)mm Hg,P0.01]。与袖带监测组相比,有创血压监测组静脉使用降压药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4% vs.61.2%,P0.00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组的血压达标率高于袖带血压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 vs.82.1%,P=0.02)。两组间的最高心率,心率下降值及心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夹层破裂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眠0,P=0.33)。两组围术期均无脑血管意外发生,无截瘫及心肌缺血及心性死亡发生。结论袖带血压监测已经达到目标值,但是事实上患者仍然可能处于高血压状态,胸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积极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血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5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的临床资料,比较260例行有创ICP监测(监测组)和245例未行有创ICP监测者(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病因、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相似,但监测组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X^2值分别为43.03、30.95);监测组轻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持续有创ICP监测,能够及时、准确了解ICP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对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监护治疗的临床差异。方法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伴有脓毒症性休克患者60例,均给予右侧桡动脉、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同时采用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分为休克期与稳定期。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桡动脉有创血压与肱动脉无创血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好,呈高度直线相关(r=0.969,P0.05)。稳定期及休克期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肱动脉无创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呈直线正相关(r=0.871,P0.05)。休克期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休克期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低于稳定期(r=0.784)。结论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平均动脉压相关性好,临床监测可以相互替代,建议在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加强有创血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期间,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接收患者时间段介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间,随机开展规范的分组操作。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所纳入的4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指标检测值等指标情况与对照组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病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期间,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一次性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升,置管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风险较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对心血管内科78例危重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进行输液治疗。结果观察78例患者,3例穿刺失败。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4.87%,全部患者无穿刺并发症。结论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输液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及固定牢固,不易脱出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静脉输液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儿科进行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的13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后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132例作为观察组,科室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对患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干预对策,观察患儿静脉炎情况的变化,总结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制定规范化标准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干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患儿的静脉炎严重程度也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导致的并发症进行控制,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促进标准话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深受广大病人和护士的欢迎,特别是在小儿科更是受到患儿家长的喜爱,但是在输液完毕时封管我们没有使用肝素帽(担心干预小儿的凝血机制),一直采用生理盐水封管,开始时常出现管内回血、堵塞,留置时间较短,达不到最佳留置时间(5~7d),经过1年来对0~3岁的小儿实践,我们发现小儿头皮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和夹闭的手法不同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