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纤维型全营养配方膳对高血糖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8例高血糖危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为黄芪水煮液加纤维型匀浆膳,对照组为普通匀浆膳,两组给予105KJ/(kg.d)的营养支持,等氮、等热量供给,共22d。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血脂、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代谢指标。结果:研究组肠内营养支持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研究组给予黄芪纤维型全营养配方膳,低蛋白血症缓解血红蛋白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纤维型全营养配方膳可明显改善高血糖危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进与久居高原者血糖、血脂和电解质含量变化对复方甲基异噁唑片药动学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原、急进高原和久居高原3组2个群体健康汉族男性青年志愿者口服单剂量复方甲基异噁唑片前后15个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3组血糖、血脂和电解质含量。采用DAS 2.0和SPSS 13.0统计软件计算3组受试者口服复方甲基异噁唑片后磺胺甲噁唑的药动学和血糖、血脂和电解质参数。结果 急进高原组和久居高原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Ke、MRT、t1/2、Cl与平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急进高原组t1/2、V与久居高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久居高原组血糖和血脂含量高于平原组和急进高原组,载脂蛋白含量A则显著减少(P均<0.01)。急进高原组K含量增加,与平原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久居高原组Cl和Ca与急进高原组相比差异显著(P分别<0.05和0.01),急进高原组与久居高原组P均低于平原组(P<0.01)。葡萄糖(GLU)和胆固醇(TCH)与t1/2正相关,APOA与t1/2和V/F负相关(P<0.01)。K和Ca与AUC正相关(P分别小于0.05和0.01),与Cl/F和V/F负相关(P分别小于0.05和0.01)。Cl与V/F负相关(P<0.05)。结论 急进与久居高原者血糖、血脂和电解质含量变化对复方甲基异噁唑片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6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胰岛素联合亚莫利组(A组)和继续胰岛素单药治疗组(B组),根据监测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亚莫利剂量,观察12周后,监测治疗后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重、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A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与B组比较均有减少(P<0.05),而2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结论 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对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清醒状态下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可控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Ⅰ~Ⅲ级老年高血压低、中危患者,ASAⅡ~Ⅲ级,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肠镜组(Ⅰ组,n=30),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肠镜组(Ⅱ组,n=30),统计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各时点监测指标,评估清醒程度、调查患者不适反应及满意率。结果 Ⅰ、Ⅱ组检查中各时点及监测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检查前与检查中对比,SBP、DBP、HR、R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检查后各项监测指标均接近检查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查后清醒、计算及提问对答、离室观察时间,Ⅰ组较Ⅱ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适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满意率均为100%。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施行无痛肠镜检查,检查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循环稳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素组,每组87例。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糖波动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BMI的差值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每日平均血糖的差值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治疗前6:00~14:00、14:00~22:00、22:00~第2天6:00的三餐后及夜间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IR)、三餐后及夜间血糖高于目标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AR)、三餐后及夜间血糖低于目标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B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段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TIR、TAR、TB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TIR、TAR、TB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治疗后6:00~14:00、14:00~22:00、22:00~第2天6:00的TIR、TAR、TB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段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在控制血糖波动作用方面优于甘精胰岛素组;③两组TIR、TAR、TB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值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可减少血糖波动,但明显不如利拉鲁肽改善血糖波动的效果好,并且利拉鲁肽改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剂对高血糖危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剂(瑞代)对高血糖重危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用瑞代,对照组用能全力,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前、支持后第5天、第10天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在营养支持后第10天,研究组FBG和2h BG水平明显低于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与支持前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GHb浓度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与支持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血脂变化无显著性。结论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剂(瑞代)能够降低高血糖危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临床上比标准配方更适合高血糖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氯沙坦联合小剂量叶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液流变学和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n=10),空白对照组(SHR-C),氯沙坦组(SHR-L:50 mg·kg-1·d-1),合用组(SHR-L+Y:氯沙坦25 mg·kg-1·d-1 +叶酸0.4 mg·kg-1·d-1),另选10只同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C)。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LSD法进行组间比较。肠系膜血管组织切片用HE染色,主动脉测定血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计算厚度和管腔面积。结果 SHR-L+Y组与SHR-C相比,全血黏滞度各指标均下降,P<0.05;SHR-L+Y组与SHR-L相比,全血黏滞度无明显差别,P>0.05。血浆黏滞度,各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血管组织学观察显示:SHR-L+Y组肠系膜动脉无增厚,内皮细胞层完整,内弹性膜结构清晰,主动脉中膜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与SHR-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剂量的氯沙坦和叶酸能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评价其量效关系。方法 将60例CAD合并H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0 mg·d-1,C组)和大剂量组(40 mg·d-1,H组),各30例,分别测定服用相应剂量瑞舒伐他汀前及1个月后HS-CRP、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对2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治疗1个月后2组LDL-C、T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组较C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LDL-C、TC下降与HS-CRP下降呈较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AD合并HC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大剂量较常规剂量更为有效,降脂与降低CRP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与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为脾肾两虚(30例)和气虚血瘀(20例)2型。对老年痴呆症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IGFBP-1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3组间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肾两虚组和气虚血瘀组的FINS、IGFBP-1均偏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中医证型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脾肾两虚组和气虚血瘀组的IAI较正常对照组下降,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IGFBP-1与FBG、FINS、IAI有相关性,与FBG、FINS呈正相关,与IAI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痴呆症与胰岛素代谢水平异常有关,脾肾两虚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是否存在中枢胰岛素抵抗(IR)以及针刺对T2DM大鼠弓状核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模型组,设正常对照组。处理4周后,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S)、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原位杂交测弓状核INSRmRNA表达。[结果]治疗后针刺组FBS、FINS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差异显著,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FBS显著降低,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FINS低于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和正常组(P<0.05),低于优降糖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优降糖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优降糖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T2DM大鼠存在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低下,T2DM机体存在中枢IR,针刺和优降糖均可以改善T2DM大鼠弓状核INSR基因的表达,而针刺对改善T2DM大鼠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的作用优于优降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高脂饲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Beagle犬T2DM模型,并观察其相关特征。方法 将普通级雄性Beagle犬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在饲喂2个月时注射STZ;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5个月。定期测定动物Lee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糖,并在3月时进行OGTT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血脂等血液生化检测和肝、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高脂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高脂饲养2个月后Lee指数显著增加(P<0.01),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伴血脂异常;糖尿病模型组STZ注射后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且持续3个月维持在高血糖水平;而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模型组OGTT试验3 h血糖值>11.1mmol/L,且3 h未恢复,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病变。结论 高脂饲料饲喂诱导Beagle犬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症,但未能形成高血糖状态,而高脂饲料饲喂联合注射STZ后Beagle犬在出现高血脂症的同时发生胰岛素抵抗,与人类T2DM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脂等典型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干预对腹部手术伴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腹部手术伴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二日给予能全力实施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对照组通过锁骨下或颈内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出现肠鸣音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两组均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动态观察血糖变化,直至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二次正常.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应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腹部大手术患者血糖升高尽早实施肠内营养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种降压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对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患者8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长效钙离子阻滞剂组(CCB,苯磺酸氨氯地平)20例、CCB+β受体阻滞剂组(CCB+β-RB,倍他乐克)22例、CCB+血管紧张素阻滞剂组(CCB+ACEI,洛汀新)23例、CCB+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组(CCB+ARB,伊贝沙坦)22例分别口服12个月,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0,6,12个月,左房收缩期内径(LA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及其指数(LVMI)。结果 12个月时,CCB+β-RB组、CCB+ACEI组、CCB+ARB组的LVM、LVMI较实验开始时(0个月)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且CCB+ACEI组、CCB+ARB组的LVM、LVMI比CCB+β-RB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CCB+ACEI组、CCB+ARB组6个月时已经有统计学差异(P<0.01);CCB+ACEI组、CCB+ARB组的LVEDD、LVDS、IVST、LPVWT较实验开始时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EF和FS较实验开始时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时CCB+ACEI组、CCB+ARB组的LVH发生率分别为86.95%和86.36%,12个月结束时为56.52%和54.5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左心室重塑无效果,联合ACEI或ARB比联合β-RB更有效的改善MHD患者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2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及血糖、血压及超重、肥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在笔者单位接受健康体检的1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人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3组,分别检测其机体中血脂及血糖、血压水平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肥胖组餐后2h血糖11.76±1.02mmol/L以及空腹血糖8.43±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2%±1.45%与明显高于正常组餐后2h血糖6.39±1.02mmol/L以及空腹血糖4.21±0.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3.45%±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体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收缩压、舒张压等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重与肥胖体检者中其血脂及血糖、血压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正常人,控制血压、血脂与血糖水平,能够降低肥胖与超重的发病人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危重病病人营养支持对血糖、血脂等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瑞素;瑞能;肉汤,稀粥加菜对60例病人行相同热量的肠内营养,监测血糖、血常规、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留24小时尿,测尿素氮肌酐浓度。结果:鼻饲瑞素和瑞能病人空腹血糖有所升高,需加用胰岛素治疗,而肉汤、稀粥加菜组空腹血糖波动小,无需加用胰岛素。三组病人肠内营养前后的血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均无明显变化,三组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别(P〉0.01)。结论:危重病病人应该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肠内营养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microRNA-152(miR-152)表达水平与血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血糖异常患者109例,分为2型糖尿病(T2DM)前期组(Pre-T2DM组)45例和T2DM组64例;另取同期该院门诊部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水平,评估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分析miR-152与血脂水平及FBG、FINS、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re-T2DM组、T2DM组患者血清miR-152、FBG、FINS、TG、TC、LDL-C、HOMA-IR较高(P <0.05),HDL-C、HOMA-β较低(P <0.05);与Pre-T2DM组相比,T2DM组患者血清miR-152、FBG、FINS、TG、TC、LDL-C、HOMA-IR较高(P <0.05),HDL-C、HOMA-β较低(P <0.05)。T2DM患者miR-152与TG、TC、LDL-C、FBG、FINS、HOMA-IR呈正相关(r =0.844、0.755、0.833、0.528、0.576和0.635,均P <0.05),与HDL-C、HOMA-β呈负相关(r =-0.655和-0.603,均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BG [R=2.305(95% CI:1.369,3.882)]和miR-152 [R =2.831(95% CI:1.736,4.618)]升高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miR-152上调,其可能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影响T2DM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一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方法 选取2002~201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并以同期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且不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为对照组,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3餐后2h及平均血糖差异,并比较有动脉闭塞症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基线时两组的血压和血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共纳入有下肢动脉闭塞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8±8.9岁 vs 63.0±10.0岁),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病程较长(12.2±7.1 vs 7.7±5.9年),下肢动脉闭塞组与对照组术前血糖相比两组空腹血糖(8.3±2.7 vs 7.7±2.3mmo/L)、早、午餐后(10.7±2.9 vs 9.0±2.4mmol/L、10.6±3.1 vs 8.9±4.1mmol/L)和平均血糖闭塞组(9.7±2.1 vs 7.6±3.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8.9±2.3 vs 9.9±3.2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肢动脉闭塞组手术前后所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空腹血糖(7.7±2.1 vs 6.8±2.8mmol/L)、早餐后血糖(10.5±2.5 vs 8.5±3.4mmol/L)、午餐后血糖(10.5±3.1 vs 8.7±3.8mmol/L)和平均血糖(9.6±1.8 vs 8.2±2.9mmol/L)有明显下降,晚餐后血糖(9.8±3.1 vs 9.0±4.0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的病程相对较长,血糖控制较差。在治疗不变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可使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改善。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应寻找病因,及时处理合并症,可使血糖控制得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9.
陈永春  陈小梅  许桢  杨宏  刘阳  肖阳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43-2645
目的探讨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缓释配方)与传统的糖尿病专用的纤维型粉剂配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1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1(30例)、试验组2(31例)。试验前3 d内,3组均给予糖尿病餐;试验第4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糖尿病餐、纤维型粉剂和缓释配方作为早餐食用;试验5~7 d,3组均给予糖尿病餐;试验第8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糖尿病餐、缓释配方、纤维型粉剂。分析并比较试验第4天和第8天3种配方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的均值。结果 3种配方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配方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AUCG均低于糖尿病餐和纤维型粉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释配方与纤维型粉剂及糖尿病餐比较,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应答水平,更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82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33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0.5 mg,1周2次,疗程为3个月。观察1年内病情的反复、复发率及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CD3+,CD4+,CD8+,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gA水平。结果 HSP患儿治疗前血CD3+,CD4+,IL-2,IFN-γ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明显上升(P<0.01),CD8+细胞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3个月后复查血CD3+,CD4+,CD8+,IL-2,IFN-γ,IgA水平,发现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恢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0.01),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卡介苗多糖核酸能调节HSP患儿免疫功能,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