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新监测方案、巩固消除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浙江省在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设立54~55个国家监测点、在6个地区设立风险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病情、钉螺分布、野粪等疫情和风险因素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34 530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29%~0.6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2 086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2%~0.56%,共发现血吸虫感染者2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3例为埃及血吸虫病病例、1例为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例),流动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01%~0.07%;累计筛查家畜829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在固定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0.5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风险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2.8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检查各类野粪305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输入性病例等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风险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须进一步加强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和《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17年在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居民、流动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和野粪监测。结果 2017年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本地居民44 118人,发现血检阳性1 925人,总体血检阳性率为4.3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开展流动人群监测2 175人,发现IHA血检阳性93人,血检阳性率为4.2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共对1 937头耕牛进行了粪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耕牛。在6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环境1 302处,有螺面积1 923.64 hm2;共调查钉螺348 756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7.19%;捕获活螺142 494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1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23个监测点的41处有螺环境检获各类野粪596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野粪。结论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回升的潜在因素,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完善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巩固防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于2015-2018年对扬中市指南村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螺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等监测。结果 2015-2018年,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8.10 hm2、0.27只/0.1 m2降至2.72 hm2和0.07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清学血吸虫病筛查2 034人·次和858人,血检阳性率为0.59%~1.9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共检测羊7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未发现牛等其他家畜养殖;在有螺区域内未发现野粪。结论 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但仍有钉螺孳生,应进一步加大对钉螺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为推进全省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北省设立6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15—2019年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野粪感染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北省6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1 15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由2015年的3.45%(1 077/31 197)下降至2019年的1.57%(431/27 371),仅于2015年发现22例病原学阳性者,血吸虫感染率为0.07%;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70 928人·次,血检阳性率由2015年的1.06%(98/9 249)下降至2019年的0.81%(116/14 318),仅于2015年分别发现2例粪检阳性者,血吸虫感染率为0.02%。5年在监测点累计检测牛、羊、猪等各类家畜7 02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 03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65个监测点累计调查各类环境28 767.35 hm2,逐年有螺面积为1 609.82~2 119.81 h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由2015年的0.360 5只/0.1 m2和11.26%下降至2019年的0.175 9只/0.1 m2和8.43%,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5年间,在2个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区监测点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2015—201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为湖北省精准实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贵池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贵池区国家级监测点2015—2019年人畜病情、螺情和野粪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贵池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查病4 297人·次,血检阳性率从2015年的7.22%下降至2019年的2.48%;流动人口累计血清学查病1 274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8.00%、11.50%、7.58%、4.42%和7.91%。本地和流动人群均未查到粪检阳性者。五年间未发生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无新(复)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筛查猪92头,犬108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9.49 hm2,共捕获活螺6 216只,活螺密度分别为2.84、1.08、2.91、2.14和0.88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野粪和螺情调查。 结果 云南省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8.78%,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2.26%;人群粪检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查出有螺面积80.054 6 hm2,较2015年上升45.47%;活螺平均密度0.031 7只/0.1 m2;已连续4年没有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未发现新的钉螺环境。家畜和野粪检测血吸虫均为阴性。 结论 2016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但螺情有所回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态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5-2014年选择云南省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2015-2016年选择全省全部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再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照全国统一的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以及野粪和螺情等调查。结果 2005-2016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8.40%~25.4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血检阳性者以30~60岁和农民职业人群为主;粪检阳性率为0~6.59%,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67%。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25.00%,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10.29%,主要感染畜种为黄牛、水牛、狗、马属动物和猪。共调查各类野粪1 642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共查出有螺面积753.97 hm2,活螺密度0.013 9~0.631 5只/0.1 m2,共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64只。监测期间监测点有螺环境的灭螺覆盖率达100%,化疗血吸虫病人161例、病畜269头(只)。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总体呈平稳低发态势。但今后仍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和监测工作,以期尽早达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镇江市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监测结果,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及时处置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镇江市设立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牛羊等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孳生环境等进行系统监测,对5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镇江市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 848人·次和7 77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95%~1.75% 和0.14%~0.91%,均未发现病原学阳性者;筛查牛、羊、猪等各类家畜1 885头·次,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家畜。累计调查各类钉螺孳生及可疑钉螺孳生环境3 333.79 hm2,查出有螺面积108.71 hm2,其中钉螺复现面积50.97 hm2;5年活螺密度为0.007~0.125只/0.1 m2,呈逐年增高趋势(χ2 = 2 732.626,P < 0.0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镇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治成果较为巩固。但钉螺分布仍较广,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今后要加强钉螺控制等综合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开展风险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2014年版)》的要求,在全国所有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共设立457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5年全国457年监测县(市、区)共开展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共133 350人,发现血检阳性者4 468人,其中4 457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71人,主要为中、老年组的渔船民和农民;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5%。共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85 047人,发现血检血吸虫阳性者977人;其中966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16人;监测点流动人群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2%;浙江、湖南、湖北省和安徽省在监测点流动人群中发现了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2015年所有监测点均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监测点共检查家畜13 406头,查出血吸虫感染家畜(牛)5头,监测点家畜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4%。监测点共调查各类环境面积22 295.13 hm2,查出有螺环境面积7 426.63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7 hm2,分布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在除湖北省和广东省以外的监测点发现了钉螺复现环境82.22 hm2;所有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流动人群中存在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牛仍是主要的血吸虫感染家畜。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且仍有新发现和复现有螺环境。各地应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孝感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6个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及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孝感市无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发生。5年在16个监测点累计查出血检阳性660例,血检阳性率由2016年的2.08%下降到2020年的0.97%,男性血检阳性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血检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未检出粪检阳性病例和阳性家畜。活螺平均密度为0.05~0.06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由2016年的2.99%上升到2020年的3.92%,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6—2020年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今后需继续健全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重点加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及流动人口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指导今后监测工作。 方法 按《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 年版)》要求,在全省 13 个地市设立 207 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常规监测、监测点监测和风险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本地居民及流动人群病情监测、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监测。 对各年监测数据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由 2015 年的2. 75%(4 470 / 173 558) 下降至 2019 年的 2. 09% ( 2 169 / 103 885), 血吸虫感染率在 2015 年为 0. 07% ( 120 /173 558),之后年份均为 0,五年来均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由 2015 年的 1. 06%(98 / 9 249)下降到 2019 年的 0. 79%(100 / 12 602),血吸虫感染率在 2015 年为 0. 02%(2 / 9 249),之后年份均为 0。五年间累计开展家畜查病 7 880 头,其中耕牛 5 325 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 累计开展钉螺调查面积 94 297. 8 hm2,查出钉螺面积 34 263. 05 hm2,共捕获活螺 876 392 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活螺平均密度由 2015 年的 0. 291 5 只 /框下降至 2019 年的 0. 124 1 只 / 框,有螺框出现率由 2015 年的 9. 54%下降至 2019 年的 6. 19%。 累计开展野粪监测2 035 份,未发现阳性。 累计在 49 处水域开展钉螺扩散监测,并打捞漂浮物 6 942 kg,未发现漂浮物携带钉螺。 对252 处有螺环境开展风险监测,发现有阳性野粪的Ⅰ级风险处共 12 处。 结论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疫情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风险监测仍发现个别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不容忽视,需重点加大对现存耕牛的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全省 18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各设立 1 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流动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情况监测,在 13个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在 7 个监测点开展野粪感染情况监测。 结果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6. 4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0. 92%。 血检阳性者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共调查家畜 6 070 头次,未发现病畜。 共检测 2 150 份野粪,未查到阳性。 监测钉螺面积 5 675. 58 hm2,查出有螺面积 199. 1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 54% ~ 0. 73%,活螺平均密度为 0. 017 2~ 0. 031 3 只 / 0. 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未查到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处于较低水平。 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以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05-2010年对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石城村疫情监测显示,6年钉螺面积均为16.43hm^2,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仅2007年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81%、0.98%、0.29%、0.28%、0.47%和0.51%;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居民感染率0。连续6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未查出晚期血吸虫病人和血吸虫感染病畜。结果提示,扬中市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江滩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螺情、病情进行纵向监测。结果1998~2007年全市累计发现有螺条块525个,有螺面积93.89hm2,共解剖钉螺3328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血检66875人,血清学阳性2066人,血检阳性率3.09%,共粪检2064人,阳性4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检查耕牛4793头,血检阳性93头,经粪便孵化检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牛。结论江山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血防成果巩固,但钉螺面积反弹严重,血吸虫病出现再流行的可能性增加,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52个乡(镇)3 657个村开展螺情和疫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疫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对阳性者作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结果 在18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691 100 m2;解剖钉螺81 31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194 186人,阳性2 853人,阳性率为1.47%;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的人(畜).结论 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县(市)的4个村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按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监测点内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血清学筛查(IHA)和病原学检查,并开展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家畜病情监测和螺情调查。计算和分析人群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家畜感染率、钉螺感染率和活螺密度等监测指标。结果 IHA共筛查4 310人,受检率为79.68%,阳性率为8.40%,洱源县前甸村阳性率高达12.53%。女性阳性率略高于男性,30岁及以上年龄段、农民、民工和初中文化程度者感染率较高。血检阳性者中未查出粪检阳性者。现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4例。4村均未检出感染性家畜和钉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023 3~0.056 6只/0.1 m2。结论监测点村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云南省血吸虫病处于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