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边疆人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于梗死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同时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室壁运动及射血分数(INEF)。结果:NSTEMI组有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和反复心绞痛发作史比率均高于NSTEMI组;STEMI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于STEMI组,且伴随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亦高于NSTEMI组;NSTEMI组患者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特征,并构建出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5月—2022年2月接受急诊冠脉造影并在急诊冠状动脉治疗期间接受OCT检查的62例NSTEMI病人,根据OCT下血栓的特点,将入选的62例NSTEMI病人分为白色血栓组和红色/混合血栓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栓特征和临床特征。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筛选出预测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TEMI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以独立预测因素为基础构建出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效能。结果:白色血栓组37例(59.7%),红色/混合血栓组25例(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时间、三支病变、闭塞病变、梗死相关血管侧支循环是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NM1组患者男性比例多,平均年龄相对偏小,典型胸痛症状比例高,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EMI组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比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90%严重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比例、IRA闭塞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P<0.01);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住院期间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类似。结论老年NSTEMI患者临床合并症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血运重建比例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特点.方法 NSTEMI患者入院后7 d~10 d,STEMI患者10 d~14 d行冠脉造影,观察两组临床资料、病变血管的分布及范围、冠脉狭窄程度、血管病变支数.结果 大于90%的严重病变NSTEMI组多于STEMI组,完全闭塞率NSTEMI组小于STEMI组,多支病变率NSTEMI组高于STEMI组,单支病变率低于STEMI组(P<0.05).结论 NSTEMI 与STEMI 冠脉造影特点各异,择期冠脉造影明确病变类型,采取积极干预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4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急诊CAG STEMI组)、7天至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择期CAG STE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组)、3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通过分析各组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和闭塞情况。结果各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分布情况为:急诊CAG STEMI组中,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相关动脉;择期CAG STEMI组中,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仍高于其余梗死相关动脉;OMI组中,各梗死相关动脉无明显差别;NSTEMI组中,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高于其余动脉。各组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情况为:急诊CAG STEMI组高于择期CAG STEMI组、OMI组、NSTEMI组(P<0.001),OMI组高于择期CAG STEMI组、NSTEMI组(P<0.01),择期CAG STEMI组与NSTEM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时常不能及时发现就诊,需要提高对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识别和及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周后闭塞率明显降低,近一半的患者达到TIMI 2~3级血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率较低,可能是无ST段抬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以明确诊断为急性NSTEMI患者66例为NSTEMI组;同时选择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为UAP组和7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STEMI组;行冠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3组的两两比较显示,NSTEMI组闭塞型病变(33.3%)和严重狭窄(70%~94%)病变(34.8%)分别显著多于UAP组的14.9%和8.1%;而NSTEMI组的闭塞性病变和严重狭窄病变与STEMI组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NSTEMI组的C型病变43.9%显著多于UAP组的27.0%和STEMI组的31.6%,P均0.05;NSTEMI组的易损斑块(56.1%)显著多于UAP组的23.0%(P0.01),与STEMI组的56.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TEMI患者严重狭窄病变、C型病变、易损斑块显著多于UAP组;C型病变变显著多于STEMI组,闭塞型病变显著少于STEMI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2008-01-01—2016-02-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136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7例。比较NSTEMI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NSTEMI患者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低于STEMI患者,左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主干(LM)发生率及侧支循环形成者所占比例、多支病变者所占比例高于STEMI患者(P0.05)。130例NSTEMI患者中,单支病变者49例(占37.6%),双支病变者35例(占26.9%),三支病变者46例(占35.5%);完全闭塞者30例(占23.0%),90%≤狭窄率100%者93例(占71.5%),50%≤狭窄率90%者7例(占5.5%)。结论 NSTEMI患者以LCX、LM病变及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组)68例及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STEMI组临床表现为胸痛明显、就诊时间较早,心绞痛史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17.65%比44.64%,P=0.003)。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窦性心动过缓(0%比11.76%)、室性心律失常(0%比10.29%)及传导阻滞(0%比11.76%)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44.12%)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2.69±0.78)ng/ml比(8.79±2.78)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2.12±52.42)mmol/L比(182.32±78.23)mmol/L]水平明显升高,侧支循环(41.17%比17.65%)、3支冠脉病变(50.0%比14.7%)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尽早重建血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患者病发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以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为表现的非ST段抬高ACS,一般由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堵塞冠状动脉所致;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常为富含纤维蛋白原的红色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内完全闭塞所致。再灌注治疗[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明显降低STEMI患者近期和远期病死率早已被公认。但UA和NSTEMI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危险程度极不相同,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1危险分层对U…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从临床角度更深入理解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间,症状发作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选择造影结果提示梗塞相关血管为次全闭塞或未闭塞的患者为急性STEMI组(42例),与梗塞相关血管为完全闭塞的患者为急性NSTEMI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特点。结果:急性STEMI组的梗塞相关血管均为主支血管,而急性N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非主支血管较多,急性STEMI组与急性NSTEMI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例vs6例(37.5%),P<0.05]。急性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较急性NSTEMI组为多,有显著性差异[38例(90.5%)vs7例(43.8%),P<0.05]。梗塞相关血管造影可见侧支者,急性STEMI组较急性NSTEMI组少,有显著性差异[10例(23.8%)vs10例(62.5%),P<0.05]。结论:与急性NSTEMI患者相比,急性STEMI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冠状动脉及其近中段者较多,而侧支循环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国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 1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中STEMI患者 116例和NSTEMI患者 5 2例 ,于梗死后 72h内行定量冠脉造影分析 (QCA) ,1周后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和心室相位分析 (PA) ,测定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1)NSTEMI组中有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比率显著高于STEMI组(30 77%vs 10 34% ;34 6 2 %vs 14 6 6 % ;6 1 5 4 %vs 2 4 14 % ,P均 <0 0 1) ,而心力衰竭并发率低于STEMI组 ,且CK和CK MB峰值分别较STEMI组低 5 5 33%和 5 8 6 0 % (P <0 0 5 )。 (2 )NSTEMI组多支病变、90 %~ 99%严重狭窄、C型病变和梗死相关血管 (IRA)TIMI Ⅲ级血流的比率均高于STEMI组 (P<0 0 5 ) ,而急性室壁瘤形成率低于STEMI组 (3 85 %vs 2 3 2 8% ,P <0 0 1)。 (3)NSTEMI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PFR较STEMI组低 7 36 % (P <0 0 1) ,TPFR较STEMI组明显延长 4 75 % (P <0 0 1) ,心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分别明显低于STEMI组 15 0 5 %、15 84 %、2 7 0 4 % (P <0 0 1)。结论 NSTEMI多支复杂血管病变明显高于STEMI并伴  相似文献   

1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病理基础主要是冠脉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非闭塞性血栓,或虽为闭塞性血栓,但侧支循环较好,病理学形态研究证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脉内含大量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而NSTEMI为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因此在治疗上同STEMI不尽相同,下面就近年来NSTEMI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作一回顾,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侧枝循环的发现时间分布及院内结局情况。方法 入选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3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患者74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患者604例,依据侧枝循环情况分为有侧枝循环组与无侧枝循环组,分析发现侧枝循环的时间分布特点,各组冠状动脉(冠脉)影像特征,以及住院期间院内结局情况。结果 NSTEMI组发现侧枝循环的时间高峰有2个:第1 d和第4 d;STEMI组发现侧枝循环的时间高峰点在第6 d;NSTEMI组发现侧枝循环的比例高于STEMI组[21.52%(130/604) vs. 18.66%(139/745)];NSTEMI组良好侧枝循环的比例高于STEMI组[89.23%(116/130)vs. 80.58%(112/139)];代表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积分,NSTEMI人群有侧枝循环组高于无侧枝循环组[127.00(92.00,149.38) vs. 75.00(53.00,101.63),P=0.000],STEMI人群有侧枝循环组高...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血栓形成,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GACS)是最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病急症,也是老年住院心脏病患者中占比例较多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NSTEMI与STEMI病人入院后1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P〈0.05)。结论 NSTEMI的多支病率高于STEMI,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类型,将患者分为STEMI组(45例)和NSTEACS组(48例)。术中在介入治疗前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罪犯病变的破裂斑块、斑块脂质成分、纤维帽厚度、血栓类型及管腔面积。结果 STEMI组破裂斑块(68.9%比39.6%,P=0.005)、富含脂质斑块(88.9%比68.8%,P=0.018)、薄纤维帽粥样斑块(71.1%比37.5%,P=0.001)以及红色血栓(73.3%比29.2%,P=0.006)的比例显著高于NSTEACS组。STEMI组斑块破口的最大横截面积显著高于NSTEACS组[(2.45±0.65)mm~2比(1.62±1.01)mm~2,P=0.002]。结论 OCT显示STEMI和NSTEACS罪犯病变形态各不同,提示冠状动脉内破裂斑块形态和血栓类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EMI组56例和NSTEMI组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吸烟史、Killip分级及入院时心肌梗死面积)、发病特点(首发症状、就诊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侧支循环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截至2016年7月,分析其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史阳性率、Killip分级为Ⅲ~Ⅳ级者所占比例、入院时心肌梗死面积≥20%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患者年龄小于NSTEMI组,体质指数≥25 kg/m~2者所占比例低于NSTEMI组(P0.05)。STEMI组和NSTEMI组患者首发症状均以胸痛为主,分别占89.3%、71.9%;STEMI组和NSTEMI组就诊时间≤8 h者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为96.4%、78.1%;STEMI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于NSTEMI组、侧支循环形成率低于NSTEMI组(P0.05)。120例患者预后不良60例,其中STEMI组24例、NSTEMI组36例。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1.840,95%CI(1.048,3.232)〕、Killip分级〔HR=2.259,95%CI(1.829,6.221)〕、入院时心肌梗死面积〔HR=3.374,95%CI(1.301,8.750)〕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65岁)〔HR=2.123,95%CI(1.175,3.838)〕、Killip分级〔HR=1.822,95%CI(1.033,3.316)〕、入院时心肌梗死面积〔HR=1.850,95%CI(1.021,3.258)〕是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首发症状以胸痛为主,就诊时间较早,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侧支循环少;NSTEMI患者首发症状以胸痛为主,就诊时间较早,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侧支循环丰富。糖尿病、Killip分级、入院时心肌梗死面积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龄(65岁)、Killip分级、入院时心肌梗死面积是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1至2016-12就诊于我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AMI患者416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56例,有N波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08例,无N波NSTEMI组152例。比较三组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入院到手术时间、病变血管部位及狭窄程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无N波NSTEMI组患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有N波NSTEMI组及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N波NSTEMI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高于STEMI组及无N波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心原性休克、心室颤动、室壁瘤、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TEMI组和有N波NSTEMI组比较,无N波NSTEMI组左回旋支病变在近段及中段发生率低,在远段及钝缘支发生率高,平均血管狭窄程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出现N波的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NSTEMI梗死部位发生在左回旋支近中段比例高,梗死面积大,无复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non-STE 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相对比,该组患者发病率高,合并症多,预后差,有约10%的患者在半年内死亡,另外还有20%的患者出院后还会患心肌梗死、再次发病或需要血管再成形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18~44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和饮酒6项心血管疾病可改变危险因素相关信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共纳入青年初发AMI患者2866例,男性2739例(95.6%),年龄(38.9±4.7)岁。心血管疾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吸烟[2084例(72.7%)]、高血压[1170例(40.8%)]和肥胖[1084例(37.8%)]。心肌梗死类型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为主(77.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9.2%上升到2017年的36.9%,上升了27.7%(P趋势<0.001)。NSTEMI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者比例显著高于STEMI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比例低于STEMI患者(P均<0.05);随着代谢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数目增多,临床表现为NSTEMI的几率增加(OR=1.39,95%CI:1.20~1.60,P<0.001);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OR=1.27,95%CI:1.05~1.54,P<0.05)以及冠状动脉正常或无明显狭窄患者(OR=2.15,95%CI:1.59~2.90,P<0.001)临床表现为NSTEMI的几率增加。2007~2017年,多个(2个以上)代谢危险因素者比例显著上升(P趋势=0.01),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比例显著下降(P趋势=0.001)。结论:青年初发AMI患者以男性占绝对优势,心肌梗死类型仍以STEMI为主,但NSTEMI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多个代谢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变化与NSTEMI构成比趋势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