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他霉素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5%纳他霉素滴眼液点眼,联合5%碘酊烧灼溃疡灶;对照组以0.2%氟康唑点眼联合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治愈28倒(75.7%),好转5例(13.5%),总有效率89.2%,疗程9~34d,平均21.6d;对照组治愈15例(48.4%),好转5例(16.1%),总有效率64.5%,疗程14~42d,平均26.7d。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缩短(P〈0.05)。结论纳他霉素混悬液点眼联合碘酊烧灼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性霉素B(AmB)是目前临床上抗真菌谱最广, 活性最强的抗真菌药物, 尽管有多种脂质制剂上市, 极大地降低了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的不良反应, 但价格昂贵。因此, 在我国AmBd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重要的临床地位。为了提高AmBd临床疗效, 降低毒副反应, 编写组邀请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就AmBd的抗菌特性、药动学特点、给药方案、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规范AmBd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排泵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多重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添加和不添加抑制剂MC207110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结果 MC207110最佳使用浓度为20μg/ml。198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的菌株分别有55.49%和67.15%。结论外排泵机制是导致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C207110可以作为研究细菌外排泵机制的一种较好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纳他霉素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对患眼泪液(1,3)-β-D-葡聚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1例FK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1例,31眼)、B组(26例,36眼)及C组(24例,34眼),A组使用50 g·L-1纳他霉素滴眼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纳他霉素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眼科收治的FK患者84例(8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42眼).对照组采用纳他霉素及伏立康唑滴局部滴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观察组眼部异物感、前房积脓、角膜溃疡、畏光流泪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第3d、7d、14d及28d,观察组的角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角膜溃疡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14%,与对照组的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为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结论: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纳他霉素滴眼治疗FK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促进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改善患者的视力状态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世良 《中外医疗》2012,31(4):135-135
当今我们所知抗菌剂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的同时,细菌耐药性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学上最令人类头疼的问题之一,所以科学家们尽快研发能够更有效对付耐药性菌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是当今的燃眉之急。本论题主要是从喹诺酮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讨论,并且更好地指出了寻找新的作用靶点的新作用机制和抑制剂药物。很可能是能够解决细菌存在耐药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来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结果 细菌是通过产生钝化酶、改变靶位蛋白及细胞膜渗透性等耐药.结论 循环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细菌的耐药性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减少新的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彭安洋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34-1335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血必净的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1.4±4.1)d、ICU住院时间(15.2±3.4)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3.2)d、(25.4±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症能多靶点地抑制炎症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分子靶向治疗是指把原癌和抑癌基因、乳腺癌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新生的血管作为靶点的分子生物学水平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相对于手术、内分泌治疗和放化疗有自己特殊的治疗效果。靶向药物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主要与其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有直接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相关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并作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植物药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抗肿瘤植物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抗肿瘤植物药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着重从抗肿瘤植物药抗肿瘤特点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论随着对抗肿瘤植物药作用机制研究深入,将其研究方法总结,旨在为以后抗肿瘤植物药运用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各16只。乌司他丁+抑制剂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solasodine 50 mg/kg;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等量含5%DMSO生理盐水;抑制剂组腹腔注射solasodine 50 mg/kg、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含5%DMSO的生理盐水。检测肺组织湿重/干重(wet weight to dry weight,W/D)比值;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评估肺损伤得分;TUNEL染色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rapamycin target protein,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W/D值、TNF⁃α、IL⁃6、细胞凋亡率升高,IL⁃10降低,且W/D值、TNF⁃α、IL⁃6、细胞凋亡率,抑制剂组>模型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乌司他丁组,IL⁃10,抑制剂组<模型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乌司他丁组(P<0.05)。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抑制剂组比较,乌司他丁+抑制剂组、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结构轻度紊乱,出血、水肿、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异常改变减轻,其中乌司他丁组改善更显著;肺组织病理评分抑制剂组>模型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乌司他丁组>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PI3K、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药物是治疗癫的一线手段,抗癫药物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从1978年以前上市的传统抗癫药物,到1993年以后上市的新型抗癫药物,抗癫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近年一批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未来有望用于临床;某些可能具有抗癫作用的靶点、机制及通路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药理机制上对历代抗癫药物及其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9-22
目的探讨脂氧素和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内皮细胞Ang表达的影响对比观察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应用脂氧素和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Ang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ng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ng-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ng-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应用脂氧素和乌司他丁治疗,能够降低内皮细胞Ang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阿克他利对免疫增强及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的影响以及对以上两种小鼠T细胞亚型的影响,以期观察阿克他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造成免疫增强及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采用2,4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DNFB)免疫及攻击测定小鼠DTH反应;测定模型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型的改变。结果:阿克他利对由大剂量Cy(致敏前3d,Cy250mg·kg-1,皮下注射)造成的DTH增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Cy(致敏当天,80mg·kg-1,皮下注射)造成的小鼠DTH低下有恢复作用。进一步观察,发现阿克他利可有效调节过高或过低的T细胞亚型水平,对Cy造成的免疫增强小鼠,使Th与Ts数量均有下降,但Th下降比例大于Ts,使Th/Ts值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对Cy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阿克他利可使Th、Ts有所回升,而Ts回升更明显,亦使Th/Ts值下降。结论:阿克他利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鹏  黄美松  胡阳黔 《重庆医学》2015,(28):3903-3907
目的:研究沙利霉素(Sal)增强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及其机制,为抗药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用肝癌细胞株 HepG2、SMMC‐7721和 M HCC‐97H 为研究对象,运用 M TT 方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 Sal 和5‐FU 联合作用下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细胞凋亡和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 方法检测 Sal和5‐FU 联合作用对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Sal 和5‐FU 联合作用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并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5‐FU 能促进肝癌肿瘤干细胞增殖,而 Sal 降低5‐FU 的这一作用;同时 Sal 能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结论 Sal 通过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增强肝癌细胞对5‐FU 的敏感性;Sal 和5‐FU 联合作用为抗药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制备磁性吉西他滨隐形纳米脂质体(MGSL)的最佳条件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内靶向治疗裸鼠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MGSL,采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MGSL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通过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使用专业磁性测试仪进行体外磁响应性测定,并且对MGSL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另外以裸鼠作为实验对象,制成裸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对该模型尾静脉注射MGSL,移植瘤表面定时给予三维立体梯度磁场作用,观察MGSL靶向治疗裸鼠乳腺癌的效果.结果 MGSL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均匀一致,其平均粒径为206.6 nm,粒度分布窄,大小均匀.MGSL载药量为(10.4±0.7)%,包封率为(81.7±5.1)%.另外以乳腺癌荷瘤裸鼠为模型,MGSL在肿瘤部位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显著抑制裸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肿瘤体积从第2天开始,与其它组别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肿瘤生长速度较其它各组明显降低.第11天处死动物后剥离瘤体称重,MGSL加磁场组瘤重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抑瘤率最高,可达87.3%.结论 该法制备的MGSL符合纳米磁控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其在动物体内可以显示良好的抑瘤作用,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丹参是活血化瘀类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功效。丹参作为单味药或配伍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及其所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均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ER)、促进细胞凋亡等方式抑制乳腺增生、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靶向乳腺癌的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改善多西他赛的体内分布,提高其安全性和抑瘤作用。方法采用酰化反应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壳聚糖纳米粒。采用分散-交联法制备空间稳定性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CS-DTX)和主动靶向乳腺癌的空间稳定性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RGD-CS-DTX),并测定其包封率和物理性状。构建乳腺癌细胞MCF-7的荷瘤裸鼠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商品名为艾素)、CS-DTX和RGD-CS-DTX,分析它们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抑瘤作用。另外,分别向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艾素、CS-DTX和RGD-CS-DTX,观察各药物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成功构建主动靶向乳腺癌组织的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为95%以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观基本呈圆整状且均匀分散,CS-DTX与RGD-CS-DTX的粒径分别为(84.2±22.6)nm和(95.2±28.5)nm。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剂型相比艾素有较好的长循环作用,且RGD-CS-DTX和CS-DTX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组织分布检测显示,RGD-CS-DTX的肿瘤组织靶向效率较CS-DTX及艾素均有提高,而其他器官中药物分布相对降低。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两个剂型的最大耐受量均高于艾素。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以相同的多西他赛剂量给药,RGD-CS-DTX相比CS-DTX及泰素,其抑瘤作用更明显(P<0.05);且RGD-CS-DTX以低剂量给药或延长给药间隔,均能达到优于CS-DTX及泰素的抑瘤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靶向乳腺癌的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能改善多西他赛传统剂型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提高了多西他赛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