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改善IR,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贯穿于T2DM治疗的全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药在改善T2DMI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以中药临床辨证加减治疗34例T2DM患者,在改善IR方面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多运用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T2DM)。倪青教授依据中医四诊信息,认为T2DM辨证属湿热证者病位在三焦,可采用《温病条辨》之三焦气化理论作为其辨治依据,三焦气化辨证方法融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于一体,治疗用药应升降通施,以调畅气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运用养阴降糖片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36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西医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入选病例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糖尿病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OGTT2PG)≥11.1mmol/L.中医辨证参照有关文献[3]辨证属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不同证型与血清同型丰胱氨酸(Hcv)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将58名T2DM患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种本证组及兼痰湿型、兼血瘀型、兼痰湿血瘀型3种兼证组,并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Hey浓度。结果:T2DM组血清Hey浓度(13.70±5.96)umol/L高于NC纽(9.31±3.61)umol/L,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DM各证型组血清Hcy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的Hey逐渐升高,阴阳两虚型组与气阴两虚型组、阴虚热盛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兼证各组中.Hcy浓度由高到低次序为:兼痰湿血瘀型组〉兼血瘀型组〉兼痰湿型组〉无兼证型组〉NC组.有兼证型组与无兼证型组、N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三兼证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存在高Hcy血症.Hcy浓度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T2DM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T2D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初诊的T2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阻络证,每证型组各选择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脂联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N显著下降(P<0.01)。HOMA-IR显著升高(P<0.01);血脂联素与HOMA-IR呈负相关。2、T2DM中医各证型AP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T2DM中医各证型IR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湿热困脾证组、血瘀阻络证明显高于其它三个证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1、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2、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的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中医其他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T2DM中医证型在血脂联素水平方面的差异,为T2DM中医证型研究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证型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 P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归纳,寻找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病变,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 PVD病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2DM PVD患者中医辨证单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气虚、血瘀证。临床中单证少见,组合证多见。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主证,而血瘀证是最常见的兼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原(PI)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住院患者80例,按照其是否合并HUA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患者40例。其中将T2DM合并HUA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同时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并根据PI水平采用四分位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P1(246.78pmmol/L)、P2(246.78~483.72 pmmol/L)、P3(483.72~720.66pmmol/L和P4(≥720.66 pmmol/L)4个亚组。结果:PI水平在T2DM合并HUA的4种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的PI水平最高,同时PI与BMI、腹围、TG、UA、HDL-C相关(P0.05);除P4亚组外,各亚组UA水平和HUA发病率随着PI水平逐渐升高。结论:T2DM合并HUA不同中医证型间PI水平存在差异,且PI与体型及脂代谢异常相关,同时为T2DM患者发生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疾病疗效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其中生存质量是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以中医理论作指导,研制具有特异性、符合中医特征的T2DM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对T2DM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符合中医糖尿病研究的需要,可为中医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莉  罗小星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24+738-724,73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T2DM合并CHD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59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脂指标。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痰浊闭阻证最高,瘀血阻滞证次之,提示痰浊闭阻证与瘀血阻滞证患者血脂水平较高,其中痰浊内阻证血清TG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T2DM合并CHD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观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其不同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及IL-6、IL-8的相关性.方法: 本院内分泌科住院T2DM患者101例,按照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湿热困脾、血瘀脉络4型进行分组.选取体检正常对照组30例.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IL-6、IL-8水平,以ISl指数评估IR.结果: T2DM各证型均存IR,以气阴两虚、湿热困脾及血瘀脉络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阴虚热盛组(P<0.05或P<0.01),阴虚热盛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T2DM各证型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气阴两虚组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P<0.05).各证型IL-8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2DM中医各证型IR有不同变化.IL-6可作为T2DM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对子宫肌瘤诊断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子宫肌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所收集的4种临床常见证型肝郁脾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痰湿血瘀型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运用统计学软件对中医辨证论治子宫肌瘤与B超诊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B超声像图中,肝郁脾虚型患者以低回声型为主,阴虚火旺型患者以等回声型为主,气滞血瘀型患者以强回声型为主,痰湿血瘀型患者以混合型为主。结论: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分型与中医证型有对应关系,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6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情况、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观察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入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中医证型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糖值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差(MODD)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尿8–羟基脱氧鸟苷(U8–OHdG)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谷胱甘肽还原酶(GR...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1例不同中医证型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象及脉图参数,探讨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M-Ⅲ型智能脉象仪进行检测。结果: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热盛组、湿热困脾组、血瘀脉络组在h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困脾组与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血瘀脉络组在h3/h1、h4/h1、h5/h1、w1/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热盛组和湿热困脾组与气阴两虚组和血瘀脉络组在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图参数的变化可作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慢性疲劳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3类证候群。第一类:疲倦乏力,腰背酸痛,手脚发冷,食欲不振,性欲减退,耳鸣,白带过多,小便不尽,夜尿频数,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第二类:疲倦乏力,头重,头痛,眼花,心慌,胸闷气短,腹胀,记忆力差,注意力差,少气懒言,反应迟钝,乳房胀痛,大便稀溏,舌淡红,脉细。第三类:疲倦乏力,容易感冒,恶风怕冷,动则汗出,舌淡,脉细。第一类证候群辨证为脾肾阳虚(虚寒)证,第二类证候群辨证为心脾气血两虚证,第三类证候群辨证为肺卫气虚(不固)证。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其中涉及的有心、肾、脾、肺4脏之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舌诊客观化指标。方法 使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采集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信息,提取并分析该病各主证的舌色、苔色、舌形、苔质特征参数。结果 各证候组在舌根部舌色H、S、V值,舌尖部舌色H、S值,舌中部及整体舌色H值,舌根部苔色V值,舌中部、右部及整体苔色H值,舌形的裂纹参数,苔质的剥落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各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具有差异性,将为进一步开展基于舌诊客观参数的糖尿病证候分类识别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胆石症(Cholelithiasis)患者中医不同证型与糖脂代谢以及血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胆石症患者128例,其中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证54例,肝郁气滞证30例,瘀血阻滞证28例,胆腑郁热证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肝胆B超、血钙、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S)等检查。结果:①胆石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肝胆湿热证为主,其次为肝郁气滞证、肝阴不足证,瘀血阻滞证最少;②胆石症糖脂代谢异常以肝胆湿热证最为明显;③胆石症四种中医证型血钙水平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中以肝胆湿热证多见,湿热证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现象明显,湿热证与糖脂代谢/血钙等理化指标可作为胆石症易发因素的客观指标;糖脂代谢参与胆石症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可作为胆石症中医辨证分型辅助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在适当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电针脾俞、肾俞、肺俞、胃脘下俞、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和血海,并辨证加减。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值下降,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lt;0.05);症状明显者由治疗前的85%下降到治疗后的4%。结论:针刺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20例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体重指数分为两组,即肥胖组62例(BMI ≥ 28 kg/m2),正常体重组58例(18.5 kg/m2 ≤ BMI < 25 kg/m2),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BW)、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Homa2-IR)、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医方面:以朱文峰教授的证素理论为基础,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探讨消渴病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FPG、HDL无组间差异。肥胖组患者的BW、BMI、WHR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糖代谢方面,肥胖组PPG、HbA1c、FCP、FINS、Homa2-IR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脂代谢方面,肥胖组TC、TG、LDL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中医证素:脏腑病位证素方面,肥胖组脾、胃、肝证素高与正常体重组(P < 0.05);病性证素方面,气虚、气郁、痰、湿、热、瘀证素高与正常体重组(P < 0.05)。根据性别及腰臀比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层比较,在脏腑病位证素方面,肥胖男性中腰臀比 ≥ 0.90者脾、肝证素出现频次更高(P < 0.05);肥胖女性中腰臀比 ≥ 0.85者脾、胃、肝证素出现频次更高(P < 0.05);在病性证素方面,腰臀比 ≥ 0.90的肥胖男性及腰臀比 ≥ 0.85的肥胖女性中气郁、湿、热、瘀证素出现频次较高(P < 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较高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及更显著的糖脂代谢紊乱。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传统的“阴虚燥热”和“脾虚痰湿”等常见病机外,可以从调整肝、脾、胃脏腑功能,改善气郁、气虚、痰、湿、热、瘀的方向着手进行辨证 论治。  相似文献   

20.
《灵枢》针刺深度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H  Tang XD 《中国针灸》2011,31(11):975-977
目的:观察运用《灵柩》针刺深度法在德国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章门、中脘、天枢、关元、期门、曲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按照《灵枢·经水》篇,针刺深度1~6分( 2~12 mm),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周治疗2~3次,8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第1、第2疗程的疗效和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第1疗程总有效率为52.4%(11/21),第2疗程为90.5%(19/21),第2疗程优于第1疗程(P<0.05).第1疗程IBS-SSS评分为143.58±70.15,第2疗程为115.98±72.6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第2疗程较第1疗程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运用《灵柩》针刺深度法在德国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