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常伴有多种肠外表现,目前肠外表现对UC诊治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目的:了解UC的肠外表现,提高对UC的认识水平。方法:纳入2008年6月—2011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UC住院患者共20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肠外表现。结果:本组UC患者男女之比为1.14∶1,平均年龄(41.17±13.57)岁;平均病程(62.6±79.4)个月;直肠炎33例,左半结肠炎52例,广泛结肠炎123例;轻度UC 49例,中度UC 80例,重度UC 79例。肠外表现总发生率为28.8%(60/208),其中13例(6.3%)具有1种以上的肠外表现。肠外表现主要包括口腔溃疡(13.0%)、关节病变(11.1%)、肝胆疾患(3.8%)、皮肤病变(1.4%)等。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结肠炎的肠外表现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21.2%、28.8%、3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UC、中度UC、重度UC之间肠外表现发生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4%、33.8%、27.8%)(P0.05)。结论:UC常伴随肠外表现,对肠外表现的识别有助于提高U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UC肠外表现(EIM)多样,可涉及骨关节、皮肤、肝胆、眼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一种EIM的出现增加了其他EIM的发生风险。皮肤表现是UC重要的EIM,可分为反应性皮肤表现、免疫相关性皮肤表现、营养不良和治疗导致的皮肤表现。本文就UC肠外皮肤表现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对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UC住院患者36例,均接受IFX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为难治性UC(合并肠外表现5例),3例合并特殊肠外表现(2例合并肛周脓肿,1例合并强直性脊柱炎)。IFX治疗后,13例临床缓解(3例黏膜愈合),16例有效,7例无效。IFX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缓解率为36.1%;8例合并肠外表现者中,5例肠外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62.5%。观察期间未发生IFX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X对难治性UC及合并肠外表现UC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及肠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等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UC可出现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及外周关节炎、口腔溃疡、强直性脊柱炎等肠外表现,但累及神经系统者少见.本文报道UC合并烟雾病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罕见肠外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外表现(附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78-01~2003-12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年间共收治IBD患者201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82例,克罗恩病(CD)患者19例。IBD伴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0·9%(42/201),UC患者为21·43%(39/182),CD患者为15·79%(3/19)。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UC患者年龄小于2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P<0·01),年龄大于5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低(P<0·01)。发生于UC活动期者占89·74%(35/39),而发生在缓解期者仅占10·26%(4/39);CD患者肠外表现均发生在活动期。肠外表现中关节、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损害。侵犯泌尿系统、甲状腺及肝胆系统者罕见。伴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及外周关节炎的患者多易合并其他种肠外表现。结论IBD患者伴有肠外表现者并非少见,女性年轻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关节、肌肉及皮肤损害是IBD患者最多见的肠外表现,肠外表现的发生随IBD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反复发作的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肠病.目前普遍认为UC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免疫调节异常是UC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反复发作的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肠病.目前普遍认为UC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免疫调节异常是UC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高达40%的肠外表现,其中合并风湿病表现的患者约有30%,是IBD最常见的肠外表现[1].郑连鹏等[2]对我国大陆地区炎性肠病肠外表现分析显示,UC和克罗恩病骨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5.12%和7.49%.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主要累及肠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可累及包括皮肤、关节、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并产生多种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10.
201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我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3年来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UC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治疗、预防和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对199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1年发表的“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建议”[1]规范诊断标准制订统一调查表,由专业医师认真填写。调查内容包括:UC的诊断情况包括临床类型、疾病分期、严重程度、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肠外表现、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科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肠外表现不容忽视.近年UC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日益受到重视,而UC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国内文献罕见.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复发率高,易反复发作,是消化科一大顽疾。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我们收治UC病人36例,采用中药、得希(硫酸西索霉素)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重视对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主要累及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多自直肠开始,由远段结肠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病变多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西方UC常见,其发病率为10~20/105,患病率达100~200/105。近年来UC的发病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我国十几个IBD研究中心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调查显示,近15年来UC患病数逐年增多,已过14万。UC病因不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愈十分困难,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加重经济及社会负担,亟需针对U…  相似文献   

14.
��֢�Գ��������ν�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前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多呈反复发作慢性过程.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及肛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不仅累及消化道,还可累及骨关节、眼、皮肤、肝脏等多种肠外组织,引起肠外表现。《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是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ECCO)发布的第一个关于肠外表现的共识,该循证共识对IBD各种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肠外表现的规范诊治提供策略。本文就《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欧洲循证共识》进行解读,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思路,以尽早识别肠外表现,并为肠外表现的精准诊治提供策略,避免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最终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存在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动力紊乱表现。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靶点之一,而自噬调节是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措施。研究UC伴随的肠动力紊乱与ICC自噬之间可能的联系及其药物干预机制,对于控制UC病情、缓解动力紊乱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UC肠动力紊乱与ICC自噬间的联系以及通过调控ICC自噬治疗UC肠动力紊乱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性胃肠道炎症.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涉及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肌肉骨骼、肺、心脏、眼部、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内镜和直肠动力特点。方法分析1982年2002年我院确诊118倒UC的临床、内镜、直肠动力特点。结果①UC症状以腹泻、粘液、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肠外表现少见;病程通常较短;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为主;IgG、IgM升高;②肠镜下充血水肿最多见,其次是糜烂、溃疡;③腹压增加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净增压降低(P<0.05),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最大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④大多数患者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效。结论了解UC的临床、内镜和直肠动力特点,有助于理解UC的发病规律、病理生理和更有效地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损害直、结肠黏膜,临床主要表现明显,并发症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为一些青壮年。近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也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UC的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直肠与结肠部位的一种原因未明,但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发病部位主要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亦可累及到降结肠或整个结肠,目前已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