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胆汁酸因素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人体胆汁酸在相关因子的调解下,形成了具有生理功能并保持无毒作用的胆汁酸池.虽然胆汁酸相关代谢与肠道炎症存在复杂联系,但胆汁酸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确定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对胆汁酸与结肠炎症和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胆汁酸是胆固醇分解代谢的终产物。肠道菌群指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可相互影响,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胆汁酸可参与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而肠道菌群参与了胆汁酸代谢,可影响胆汁酸的生物转化等。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失调往往存在于肠道炎性反应和结直肠癌患者中。该文综述了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失调对肠道炎性反应和结直肠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CRC的发生受遗传、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法尼酯X受体(FXR)作为胆汁酸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CRC癌变过程中表达下调或沉默。FXR不仅参与CRC遗传相关通路及微RNA的调控,还可作为肿瘤抑制因子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参与调控胆汁酸代谢、肠肝循环、肠道稳态以及血糖和血脂稳态等。因此,未来全面了解FXR与CRC的相关性,可以为CR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腺瘤-癌演变过程得到重视;同时,胆囊切除作为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其术后因造成胆汁酸肠肝循环及肝脏合成的加快,使大量胆汁酸进入肠道,而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其真正病因尚未明确.本文对这一相关问题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胆汁淤积(cholestasis)因胆汁摄取、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也可因胆道梗阻形成[1]。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多样,肝细胞、胆管细胞以及肠道的胆汁酸转运体密切参与胆汁淤积的发病,近年来的研究以此为靶点取得诸多进展,并为胆汁淤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是人体维持胆汁代谢平衡的重要生理过程,由于胆汁酸在体内多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转运过程为主动耗能过程,因此需要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尤其常见。饮食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饮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它既能通过病原菌产生一系列致癌活动,也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代谢从而影响肠道上皮细胞。近年来有数据表明,以丁酸盐为代表的短链脂肪酸具有抑制炎症及抗肿瘤作用;而以次级胆汁酸为代表的肠道菌群其他代谢产物,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饮食对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相关作用以及结直肠癌的饮食预防进行介绍和讨论,呼吁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饮食、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组学、免疫学、基因宿主反应等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但其确切病因仍然未知.因此,推进结直肠癌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而开展早期预防,有效筛查和靶向治疗是一项迫切的医学任务.目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而防御素(defensin)作为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相互作用的介质之一,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地位也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人体肠道菌群及防御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二者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另外还初步探索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均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肠道菌群、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CRC)的癌前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均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两者的发病因素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相关性。胆囊良性疾病导致结直肠息肉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胆汁暴露、基因突变、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作用和病因共享。该文就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临床表型中以T2DM为主。T2DM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糖尿病患者更易引起血脂、脂蛋白异常,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总胆汁酸池的增加和胆汁酸成分的改变。胆汁酸除了在膳食脂肪的吸收和胆固醇的稳态中发挥作用,还参与许多信号通路的调控。此外,胆汁酸还通过调节自身的肝肠循环,维持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平衡,并参与能量和血糖水平的调控。本文主要针对血清胆汁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微环境、宿主遗传易感性和高动物蛋白饮食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此文就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便秘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便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菌群代谢产物异常,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或)免疫微环境异常.便秘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的预警症状.尽早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筛查,并定期随访和适时干预,有助于发...  相似文献   

13.
彭强  李利发  周何  周彤 《山东医药》2022,62(1):86-89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而针对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往往随着治疗日久而出现大量并发症或耐药现象.免...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进一步深入探索其相关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胆汁酸是核受体法尼醇X受体的内源性激动剂,同时也是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的内源性抑制剂,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本文现对...  相似文献   

15.
综述胆汁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等重要血管疾病的基础,胆汁酸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多种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关,已知的有参与脂代谢、糖代谢、能量代谢、血管内皮损伤、全身炎症反应、血压调节等过程,胆汁酸还可以通过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等受体发挥各种作用,明确胆汁酸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生理机制,可以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肠道是细菌在人体定植的重要场所。肠道菌群的数量巨大并且种类复杂多样。胆汁酸是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物质,也是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成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的合成、代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共同参与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态。人体正常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约有30个属,总计超过400种。依据数量可以分为优势菌群和次要菌群。优势菌群的数量和种群密度较大,如真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胆汁酸代谢异常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胆汁酸是一种代谢调节器,它通过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途径发挥信号分子的作用.在受体依赖性途径中,介导胆汁酸信号转导的最重要信号分子是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及膜受体G蛋白耦联胆汁酸受体5(TGR5).胆汁酸的信号通路紊乱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因此,对胆汁酸代谢的调节,尤其是对其信号通路的调节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消化杂志》2022,(5):350-353
艰难类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 国内艰难类梭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对公共健康造成了威胁。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被认为是菌群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 对宿主生理有着复杂的影响。胆汁酸代谢是肠道菌群的主要功能之一。胆汁酸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沟通的重要信号分子, 并且多项研究发现不同胆汁酸影响着艰难类梭菌的菌体生长、芽孢萌发和毒素产生。本文对胆汁酸在艰难类梭菌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探讨胆汁酸对艰难类梭菌感染治疗新选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全球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肠道肿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诊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益生菌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肝脏代谢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肠-肝轴”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纠正肠道生态失衡以恢复正常胆汁酸水平,可能是阻止肝细胞癌进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胆汁酸受体影响肝细胞癌的相关机制以及最新治疗靶点,旨在为早期防治肝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