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燕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3)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我院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入院时间、焦虑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院前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9.15±2.02)分]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十分可行,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诊准备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诊准备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缩短其自身出诊准备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院内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堵塞、心脏骤停、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发病率逐年增长,2010年至2030年我国可能新增2100万急性冠脉事件和700万例心源性死亡[1].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单病种为单位进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方法,1976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卫生保健中心首先推出,实践证明它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医务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建设,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2].2009年,我国首次以政府名义将单病种这一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我院自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单病种工作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讨单病种管理模式护理在我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以患者的人性关怀为核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7):47-49
目的 探讨多样化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护理)与实验组(给予常规重症护理+多样化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实验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给予多样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我院外科收治的6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6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过严密监护及精心护理,痊愈48例,好转17例,植物状态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进行高效规范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梁亚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性疾病,病死率较高,随着诊断水平和治疗措施的进步,其病死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饮食、休息、活动等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0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个性化护理之后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7)
目的探讨对比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9)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CHD)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112例老年重症CHD患者,根据"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参照组56例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实验组56例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参照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重症CHD患者患者消极情绪,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5)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入住我院的8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排列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比血清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检测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BNP水平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一般临床资料观察显示实验组患者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患者病情转归明显加快,同时其不良情绪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脑血栓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04月~2017年04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路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路径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护理满意度,疾病复发率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及疾病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效果均显著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护理方式护理后,可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护理满意度提高,且急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疾病复发率显著下降,提高了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入院后除基础的急救治疗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4/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Y组和Z组,各24例。Y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Z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结果 Y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Z组,Y组患者投诉率低于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实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实行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1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2—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AMI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风险管理康复护理模式。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治疗组患者低血糖、无痛性心肌缺血、运动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饮食原则、用药方法、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量与方法、乐观心态、复查时间等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0)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指标较对照组均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患者的各项体征改善较好,利于后期的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病死率显著降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7例与干预组42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心梗复发率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