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酮洛芬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分析比较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同时对以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结合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加入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酮洛芬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用丙烯酰胺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酮洛芬的结合能力最强。其中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都存在两类不同亲和性的结合位点,而以混合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存在一类亲和性结合位点。结论:该方法条件简单方便,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血液等复杂样品中酮洛芬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药物六甲蜜胺(Altretamine)为模板分子,合成不同功能单体的六甲蜜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 MIP)并比较不同MIP之间的吸附性能。方法采用加热封管聚合法,将六甲蜜胺分别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以及二者按一定比例的混合功能单体制备六甲蜜胺MIP,通过吸附性实验研究不同功能单体MIP吸附性能之间的差异,选出最适功能单体;并初步探索比较以相同功能单体不同方法(加热封管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制备所得六甲蜜胺MIP的吸附性能。结果采用加热封管聚合法制备所得的甲基丙烯酸(MAA).六甲蜜胺MIP对模板分子六甲蜜胺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同时也初步显示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同一功能单体制备所得的六甲蜜胺MIP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加热封管聚合法。结论六甲蜜胺MIP有望应用于临床对药物六甲蜜胺的痕量检测,优化临床药动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分子印迹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对映体拆分、人工抗体、模拟酶、以及分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分子识别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化学家们利用一些天然化合物或合成化合物模拟生物体系进行分子识别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的雏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印迹技术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1993年Mosba  相似文献   

5.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 μmol/g,Qmax2=16.680 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6.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对青蒿素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青蒿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1.87 mmol/L ,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27.99 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48.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334.4 μmol/g。结论 结合底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和选择识别性能,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青蒿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大约有500种光学活性的药物,约有90%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售的。然而手性药物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如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有很大的差别(典型例子见图1)。这些差别来自于手性药物异构体与含有不对称中心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低聚核苷酸的不同作用。199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今后凡是新的光学活性药物都必须把光学异构体分离出来并分别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的各项指标。这就给手性药物拆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1 前 言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 ,分子识别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生物体系中的酶、抗体和受体对底物、抗原和激素展现了特效的分子识别功能 ,从而决定着生物体能否正常的生长。尽管酶、抗体和受体具有主体分子的特殊性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生物分子具有制取复杂、稳定性差、存储和操作不便、于高温或其它恶劣环境下易失去活性结合位点等缺点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生物大分子的特殊结构及性能促使化学工作者以极大的兴趣合成具有某些类似生命分子功能的化学主体模型 ,于是出现了冠醚、穴醚、环糊精和杯芳烃等低…  相似文献   

9.
长春碱分子印迹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抽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从长春碱(VLB)分子印迹聚合物中抽提模板分子的合适条件.方法 将制备的VLB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于固相萃取小柱中,依次用不同比例的甲醇-冰醋酸溶剂洗脱,测定洗脱液中模板分子VLB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 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常用的抽提溶剂甲醇-冰醋酸(9∶1,v/v)抽提聚合物,模板分子VLB的回收率为91.71%,但由于VLB洗脱不完全,存在"模板渗漏";而用甲醇-冰醋酸(6∶4,v/v)为溶剂抽提聚合物,不仅能减少抽提次数及溶剂用量,而且模板分子VLB的回收率能提高到98.03%.抽提后的聚合物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作用能特异性地吸附模板分子VLB,而对VLB的结构类似物长春新碱没有选择性.结论 用甲醇-冰醋酸(6∶4,v/v为溶剂抽提聚合物,模板分子洗脱完全,聚合物性质稳定,对模板分子VLB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特殊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分子识别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所谓分子识别就是指在复杂的混合体系中,依靠具有形状、大小和化学功能基与客体分子互补的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区别和结合。选择性是分子识别的重要特征,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酶反应、信息传递以及在不同介质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分子识别效率高且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该印迹聚合物用于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可行性。方法: 以咖啡因(caffeine)为模板分子,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材料,合成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利用吸附平衡实验研究聚合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用该印迹聚合物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结果: 在最佳吸附pH为7.0的条件下,印迹聚合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对咖啡因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提取实验表明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地从茶叶粗提物中分离咖啡因。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酸镍和2,2′-联吡啶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具有类似金属螯合抗体结合位点的金属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模板聚合物选择性结合2,2′-联吡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N i(Ⅱ)-2,2′-联吡啶配合物有选择性识别能力。采用Scatchard模型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得到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0.082 mm o l/L,表观最大结合量Qm ax1=82.2μm o 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Kd2=0.400 mm o l/L,Qm ax2=91.3μm o l/g。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硝本地平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功能单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简称为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硝本地平MIP对硝本地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论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硝本地平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依达拉奉(Edaravone)为模板分子,合成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吸附特性。结果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论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依达拉奉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以苯胺和二甲基苯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单体、Fe3O4为磁性组分,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MIPMs)。结果表明,改性Fe3O4微粒在MMIPMs中分散较好,MMIPMs在水性介质中对模板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较差,但在有机介质中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18.
以槲皮素(Qu)为模板分子、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H2O2-Vc为引发剂、KH570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性载体,借助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能够对Qu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槲皮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Qu-MMIP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Fe3O4磁性载体表面已成功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磁性非印迹聚合物(Qu-MNIPs)相比,Qu-MMIPs对Qu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Qu-MMIPs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1.646×10-6mol/L和6.387×10-6mol/L,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041 mg/g和29.923 mg/g。  相似文献   

19.
以二甲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二异辛酯(EHA)和苯乙烯(St)为原料合成双亲性无规聚合物P(DMA-co-HEA-co- EHA-co-St),将其与抗坏血酸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制得分子印迹聚合物胶束(MIPMs)。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进行表征。将MIPMs电沉积在金电极表面,用紫外光交联后洗脱除去抗坏血酸得到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经循环伏安法(CV)及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对抗坏血酸浓度在0.1~8.0 m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相似文献   

20.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结合了化学工程、材料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参考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分离纯化中药活性成分的文献,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