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0%~69%,在临床上临界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显著病变,大约为其20倍;另外,部分临界病变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罪犯血管,故判断和评估其功能对决策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冠状动脉造影仍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冠状动脉造影只是对狭窄血管进行解剖性评价,不能对病变处进行病理生理及功能性评价。目前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有:负荷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CT血管造影确定血流储备分数、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核磁共振等,这些都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血流储备分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血管内超声等有创性检测手段也受到广泛关注。现就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无创及有创性评价以及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狭窄,但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尤其临界病变是否可引起相应的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上尚未普及应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实现了无创条件功能学和解剖学的结合,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FFR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无创影像学手段。随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不断完善,其可提供斑块性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衰减指数、血流储备分数及心肌灌注等大量信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狭窄评分(CCTA-SS)在定量评估缺血相关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为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分析影像特征并计算CCTA...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只能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缺损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无法对其进行功能性地评价[1].血流储备分数(FFR)描述了狭窄病变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是特异性反映心外膜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本文统计出部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和非痉挛患者FFR的不同变化,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为基础,重建冠状动脉三维结构后即可计算冠状动脉各处的FFR值。CT-FFR通过一次CT即可实现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研究证实了CT-FFR的诊断性能,并探索了其在临床决策、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随着国产CT-FFR软件的问世,涌现了许多针对国产CT-FFR软件诊断性能的研究。该文介绍了CT-FFR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被认为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金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临床中FFR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能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CT-FFR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使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专家共识介绍了CT-FFR的基本原理及诊断效能、工作流程、临床证据、应用临床路径及局限性。专家组希望本临床路径共识的制订与发布能够对未来CT-FFR技术的临床规范化使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FFR值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根据冠状动脉CTA影像数据算出FFR-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FR值和FFR-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效能。结果 67例患者中FFR值≤0.8的有35例,FFR-CT值≤0.8的有26例。FFR值与FFR-CT值呈正相关(r=0.666 8,P<0.01)。共评估血管83支,FFR-CT用于心肌缺血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38(95%CI 0.890~0.985,P<0.01),诊断界值为0.8时,其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85.29%、阴性预测值79.63%。结论 FFR-CT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动态CT心肌灌注显像(CTP)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定量分析指标[心肌血流量(MBF)比值与心肌血流储备(MFR)比值]评判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准确性,并比较CTP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CTP检查。CCTA图像采集后行CT-FFR检测,CTP在静息相、腺苷三磷酸(ATP)诱导负荷相采集图像,用西门子CT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进一步行定量血流分数(QFR)检测以作为参考标准。利用负荷状态各节段的MBF与最大值比值算得的MBF比值以及由各节段负荷相与静息相MBF比值算得的MFR与所有节段平均值的比值得到的MFR比值,两种CTP的定量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CT-FFR评估各支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情况。通过分析各种评估方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诊断效能指标以及与QFR结果的一致性,对各评估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分析132支血管,其中男23例,平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更易罹患冠状动脉疾病, 如血管钙化、斑块、狭窄, 或是血流储备能力下降, 心肌灌注不足。近年来, 冠脉CT血管成像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解剖学上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狭窄、斑块、心外膜脂肪, 功能学上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分数和心肌灌注成像, 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通过CT技术全面、准确、综合的评价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特征, 有利于筛查出高危患者,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这对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再血管化应建立在客观的可诱导的心肌缺血证据基础之上,然而在目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决策中,仍以解剖学评估为主导。解剖学评估的狭窄病变是否存在功能性缺血需更多的功能学评价工具来说明。近年来,基于缺血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策略在临床中已被大多数专家所认可,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求。血流储备分数是目前公认评价心肌缺血最特异性的侵入性指标。现回顾血流储备分数的生理学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介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解剖学及功能学评价方法及其不一致性,并且详细描述了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相关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myo)是指存在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无狭窄情况下的最大血流之比,其提示狭窄病变对血流影响的程度.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山管内超声是影像学手段,提供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但影像学手段可能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我们联合应用血管内超声和FFRmyo,对2例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临界性狭窄的病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计算生理学快速发展,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定量血流分数(QFR)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狭窄,与侵入性检查指标血流储备分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文介绍QFR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和预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第二代定向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2)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血管的QFR2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的数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计算QFR2与FFR的相关性。以FFR为“金标准”,计算QFR2与QCA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探讨QFR2在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163例患者(178条血管),以FFR的数据为“金标准”,QFR2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QCA(95.51%vs. 61.24%,P&...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但无法准确地判定狭窄是否引起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价指标, 能识别引起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衍生指标相继出现, 简化了血流储备分数的测量过程, 有助于推广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价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本文将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衍生指标的原理、研究证据及优缺点做出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16.
正11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概述冠状动脉造影至今仍是评估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程度的核心方法。对于临界病变,主观判断的造影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随着新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检查已从单纯的解剖学评价发展至如今的功能学评价,即利用血流或压力指标来综合判定狭窄病变能否继发引起下游供血范围内的心肌缺血[1]。1993年Pijls等[2]提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verse,FFR),并定义为病变血管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的重要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其不能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生理学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系列基于CCTA的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估手段,包括: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其衍生指标、基于CCTA的瞬时无波形比值(iFRCT)等,有望实现冠状动脉功能学缺血程度与解剖学狭窄程度的一站式评估,对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生理学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指导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常用方法,但受其局限性的影响。近年来许多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其中血流储备分数、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应用最为广泛,使临床医生对狭窄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及斑块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冠状动脉病变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提供了很大帮助。本研究就将目前指导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常用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证明能以更少的支架植入数量达到更好的临床预后[1]。目前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即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作为主要手术依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有时与功能学狭窄程度并不匹配[2-4],即解剖学上的冠脉狭窄有时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若对此类冠脉进行搭桥,桥血管与原冠脉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竞争血流,最终导致桥血管闭塞率增加。但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冠脉病变解剖学评估方法,FFR用于指导CABG的证据十分有限。本文就目前有关血流储备分数指导CABG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