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外感发热,是基层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病症。由于小儿肌肤薄嫩、卫外不固、寒热自动调节功能差,外感邪气极易乘虚而入;加之小儿素体为稚阴稚阳之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易随体质而化热;小儿心神怯弱,神志发育未臻完善,不耐高热,热甚则极易产生惊厥。临床运用中药透皮技术治疗此类病症,多能达到理想效果。临床资料: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1例,其中男孩35例,女孩26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年龄最大者16  相似文献   

2.
魏文浩  焦扬 《环球中医药》2010,3(5):371-373
热病是指以发热为特征的急性外感性疾病或传染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所引起的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包括伤寒、温病、温毒、湿温、瘟疫等。姜老师在辨治外感热病中,特别强调祛邪。由于疾病是患者感受外来邪气所致,一般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病程短,多属正盛邪实。因此,只有将所感受的邪气尽快驱除于体外,  相似文献   

3.
周晓洁 《光明中医》2014,29(11):2324-2325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中风热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于发病,传变迅速。风热邪气易伤阳袭上;风寒外邪易入里化热;小儿脾胃虚弱,恣食肥甘厚味,易积热内生,感受风邪,也易发展为风热证。如处理不当会导致高热惊厥、抽搐等证候,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笔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是指人体体温高出正常标准的一种征象。其发热的原因也较复杂,但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引起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反应;内伤发热,是由饮食劳倦、或情志所伤而导致的阴阳气血失调的表现。外感发热,发病较急,病程短,体温多在38.5℃以上,多属实证;内伤发热,起病较慢,病程  相似文献   

5.
发热作为一个常见症状,无论外感,内伤,多种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尤其小儿"稚阴未长"不耐寒热,病理特点决定不仅外感阳热邪气,最易发热;即使外感阴寒邪气,内伤饮食积滞,也易热化,因而发热是小儿最常见而又明显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6.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10):22-22
6、中医治疗外感多以药物助人体正气驱邪外出,如治疗小儿麻疹,多用发表之剂,使里之邪毒尽达于肌表,如果过用寒凉,冰伏热毒,疹必不能透发,可致毒气内攻,喘闷而亡。1、表里出入是指外感病邪与人体正气相互斗争后,邪气由表入里或自里达表。邪气的去向决定于正邪双方斗争的结果。3、如果病人出现烦躁不眠,高热谵语,饮食不进,腹胀喘满拒按,二便不通或腹痛下利,脉见滑数,则为病邪入里已深,病势较重。4、如果人体正气亢盛,或治疗护理得当,正气能够战胜病邪,正胜邪退,患者病势减轻,称里邪达表。5、如温病患者原有发热、烦躁、胸脘满闷等里证,汗出后…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感发热在小儿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病因是感受六淫之邪或疫毒之气.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治疗要及时,用药要正确、审慎,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中医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探讨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六淫或疫毒邪气所致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机体抵御疾病、正邪博弈的反应.由于感受邪气不同,症情轻重缓急及病性不同,因而治法方药也各异,及时准确地祛邪退热对于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梁兵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诊治外感发热经验丰富,现就导师证治本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祖国医学在小儿发热的治疗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理想的疗效,现将祖国医学治疗小儿发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发热乃邪正相争的征象,多由邪气实所致,属于外感病范畴。另外体内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在外感邪气方面,应分析发病季节、病邪性质、盛衰和病位;在内因方面,首先应考虑“小儿为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其次是其平素的体质状况及有无宿食,3岁以下之幼儿尤其如此。第三,有无痰湿停留,正气是否耗伤,尤其是阴液的耗伤,气的耗损;第四,有无误治情况等,归纳起来,小儿发热在病因病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邪盛一般外邪亢盛可以引起高热,外邪衰弱多引起低热,热势的高低主要是感邪的轻重而定,亦要看小儿的体质情况,小儿为阳体,诸邪易化热化火,寒邪可以从热化,热邪可以化火,发热乃邪正交争的反映,若患儿平素阳气旺盛则病来迅速,病势重,反之阳气衰弱微者则病势轻,速度亦慢,若正气弱无力与邪相争,则发热不高,甚至低于正常,反而说明病情危急。2.热入阳明:病邪在表未愈,传入阴明,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内传入里化热,病变部位有在经、在腑之分,表现为明显的热象: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渴引饮,便干,小便短少等。3.邪传入少...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春温是感受温热邪气而发于春季的外感热性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本虚,易感邪,故小儿春温成为春季临床多发病。任勤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二十多年,经验丰富,笔者(第一作者)有幸在儿科门诊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小儿春温病案1则介绍如下。患儿,女,6岁,2016年2月16日初诊。主诉:发热4d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既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结果 ,又是疾病发展转化的重要指征。中医认为 ,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热发热两大类 :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般与恶寒并存的一种发热 ,而内伤发热则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发热 ,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但有少数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测体温并不升高 ,也属内伤发热。不论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 ,在某种情况下及时除热是治疗的关键 ,也是防止疾病传变的重要措施。因此 ,清热退烧是中医非常重视的治法。笔者现就中医除热诸法略陈管见。1 辛温清热法即用…  相似文献   

12.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类似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急症.我院儿科采用中药吴茱萸、栀子、生石膏外敷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6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6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健  叶绮娜  张静  卢焯明 《新中医》2021,53(18):14-16
介绍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岭南地区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体会。在临床中发现,岭南地区小儿多有脾胃虚寒的体质特点,夏季外感发热多为本虚标实。治疗上须扶正祛邪,同时顾护脾胃。桂枝汤解表而调营卫,健脾而扶正气,处处体现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随证加减可契合岭南地区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病机特点,遂临床用之效验。  相似文献   

14.
<正>发热一证,临床颇为常见,尤其是外感六淫之邪,发热则是临床的必然见证。中医学对发热的论述不外内伤与外感两类,且由外感引起者十居七八,由内伤所致者,不过二三。今时医一见感冒发热,往往不加辨证,起手便是大剂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如板蓝根、清开灵或鱼腥草之类,或口服或静脉滴注,以致轻者多缠绵难愈,重者则变证百出。笔者曾去过多家医院,发现滥用中药,不是个别行为,有感于此,故撰文呼吁,杜绝这种不良行为。肺主皮毛,统摄营卫,成为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而营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循环往复,周流不休。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等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故《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犯肌表,营卫受病,正气奋起抗邪,故发热。所以,发热既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外感病发  相似文献   

15.
韩媛 《山西中医》2008,24(4):25-25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易感外邪.而肺主气,外合皮毛,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感邪气,首先犯肺,肺卫受邪,卫阳被遏则发热,这是小儿外感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同时由于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强健,而生长发育需获得更多水谷精微,故常易为饮食所伤.食滞胃肠,积而化热,致热结大肠,故外感发热患儿多伴有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6.
李谱智 《河北中医》1999,21(1):32-33
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蕃蓠薄弱,卫外不固,肺脾常虚,外邪入侵机体之后极易化热入里,伤气灼津或与内湿、积滞互相搏结,形成表里同病,寒热互见,虚实错杂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小儿外感高热治疗5法,现分述如下。1 散寒疏风热解表散寒与疏风清热之寒热同用。多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初期。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风寒之邪后,寒邪易郁闭化热,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流清涕或浊涕,鼻塞声浊,口干,咳嗽无痰,咽红疼痛,唇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或浮数。治宜散寒解表,疏风清热。方选三拗汤与银翘散…  相似文献   

17.
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易致邪气枭张而壮热,严重者可出现邪热内陷心包或引动肝风等危象。因此,在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和护理中,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防止疾病传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外感发热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发热的核心在于外感邪气与人的正气相争.治疗上当根据发热的不同阶段以宣散清利、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和益气养阴法分别施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宣透和解法的应用,突出“邪有去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范畴,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起风团,发无定时,容易复发,且病情迁延6个月以上[1].对此,笔者临床从脾论治效果显著,现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正气内虚、邪气易犯为病起之机:机体正气内虚,不足以抵御外感之邪,则邪侵于内.而邪气太盛,正气虽足亦不能抵御邪侵,则邪入于内且不断损耗正气.由此,多...  相似文献   

20.
官开均 《家庭中医药》2019,26(12):62-63
<正>笔者运用中药透皮技术治疗小儿发热一症,结合"阳病之初以三阳发热为主"的思想,辨证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易于掌握,适宜推广。现将使用心得分享如下:病因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引起发热的病因主要为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发热多为外邪侵袭,正邪相搏,邪气实所致。内伤发热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