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删除订正的原因,为提高我省疟疾病例填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删除病例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云南省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报告疟疾病例726例,删除177例,3年的删除率分别为18.75%、17.76%、22.95%,3年的删除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478,P>0.05)。删除原因有4类(“重卡”、“省级参比实验室镜检PCR复核阴性”、“县州CDC病例核实复核阴性”和“填报错误”,其中“重卡”最多。结论 重卡是2017-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删除的主要原因,增加全网搜索和关键信息自动对比功能,可减少重复报告疟疾病例的发生。消除疟疾后阶段,监测尤为重要,注重填报疟疾病例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特别是疟疾的删除病例和重复报告管理,是提高疟疾疫情报告管理质量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3~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三间分布、来源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我省共报告47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重症25例,死亡3例,病死率0.63%。输入性病例中462例来自非洲国家,占97.26%,13例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占2.74%;发病人群主要为境外务工的青壮年男性,平均年龄40.27±8.80岁;每年春节期间和5~7月份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全省各市均有病例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外出人员数量较多的合肥市;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1(0,3)天;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0,3)天。 结论  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中重症比例较高(5.26%),且时有死亡病例发生,因此必须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诊早治工作;要及时处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避免其作为新的传染源在本省引起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疟疾病例监测与响应情况,为我国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检索获取新冠肺炎疫情前后4个月(2019年12月1日—2020年3月31日)和上年同期(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31日)、前年同期(2017年12月1日—2018年3月31日)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疟疾报告病例相关数据和资料,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时间节点,分析新冠肺炎前后4个月与前两年同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间段(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22日、 2020年1月23日—2020年3月17日和2020年3月18日—2020年3月31日)我国疟疾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病例发病到首次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和平均数、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和平均数、"1-3-7"指标完成情况和感染来源地等差异情况。结果 2019年12月1日—2020年3月31日,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750例,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较上年同期的826例减少9.2%,较前年同期的863例减少13.1%,病例减少主要发生在2020年2—3月。病例从发病到初诊时间(中位数1 d,平均数2.0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1 d,平均数1.8 d)、确诊后1 d内报告率(100%)、 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98.4%)和7 d内疫点调查处置率(100%)与上年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冠肺炎疫情下,报告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初诊时间间隔在第1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1.9±0.1) d;第2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2.1±0.3) d;第3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1.5±0.3) d;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初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在第1阶段为中位数0 d,平均数(1.5±0.2) d;第2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2.3±0.3) d;第3阶段为中位数0.5 d,平均数(1.5±0.4) d;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2阶段的平均时间间隔长于第1阶段(P 0.01)。结论除新冠肺炎疫情第2阶段对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确诊及时性略受影响外,我国消除疟疾核心措施均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分析2012-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 为云南省消除疟疾策略的调整提供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的疟疾疫情资料,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结果 结果 2012-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 558例, 其中输入性疟疾病例占85.75% (1 336/ 1 558), 本地感染病例占14.25% (222/1 558)。2012、 2013年和2014年输入病例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0.00% (544/ 680)、 89.10% (425/477) 和91.52% (367/401)。报告的1 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间日疟为主, 共1 045例, 占78.22%; 恶性 疟284例, 占21.26%; 三日疟3例、 混合感染3例、 未分型1例; 报告死亡病例2例。感染来源地以缅甸为主 (1 277例), 占 输入性病例总数的95.58%。发病人群主要为出国务工的20~40岁男性青壮年 (802例, 占60.03%), 以4-6月发病最多 (679例, 占50.82%)。输入性病例主要分布在腾冲 (459例)、 瑞丽 (366例)、 盈江 (191例) 和芒市 (78例)。结论 结论 云南省 边境地区输入性疟疾疫情较为严重, 因此, 在消除疟疾及消除后阶段, 需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监测体系, 确保能及时快速地 对输入性疟疾疫情进行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云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时间分布特征,掌握输入性疟疾的流行动态。方法收集疟疾个案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资料,剔除本地感染病例,整理归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具有季节周期性(Q=26.574,P0.05)和趋势性(Q=35.487,P0.05),输入高峰为5月,低谷为2月,输入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9,P0.05)。简单季节性模型为最佳分析预测模型(R~2=0.677,BIC=4.867),残差序列为白噪声(Q=14.226,P0.05)。运用模型对2016年1月、2月、3月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进行预测,预测值(95%CI)分别为29(7~50)、22(0~44)和31(8~54),实际发病数为29、24和38例,均在预测值的95%CI内。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具有季节性和趋势性特征,所构建模型对近期病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分析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和控制效果, 探讨适合本地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方法, 为 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数据、 控制措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检出疟疾1 251例,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88.25% (1 104例)、 8.63% (108例)、 0.64% (8例)、 1.52% (19例) 和0.96% (12例); 职业为农民工的病例数占93.21%(1 166例); 来 自非洲的病例占96.56% (1 208例), 以恶性疟为主; 来自东南亚的病例占3.44% (43例), 以间日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病例 数增加, 使广西2013年疟疾发病率 (2.37/10万) 较2012年 (0.42/10万) 增高了464%。 结论 结论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 情以非洲输入病例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疟疾防治技术培训, 早期发现、 治疗是控制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云南省疟疾疫情特征和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执行情况,为科学制定消除疟疾后监测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分析疟疾疫情变化。收集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防治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核心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 283例,其中间日疟病例1 927例、恶性疟326例、其他类型29例、未分型1例;本地感染病例64例,境外输入2 219例。云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4.58∶1,80.25%的病例年龄为15 ~ 50岁,职业以农民(70.00%)为主,76.70%(1 751/2 283)的病例分布在25个边境县(市、区);每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数于4月开始上升、5–7月达高峰、8月开始下降。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诊断后24 h报告率为100%,实验室检测率为99.69%(2 276/2 283)、确诊率为99.65%(2 275/2 283);3 d内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为100.00%(2 283/2 283),7 d 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数为576个(仅统计2017–2019年)。全省于2020年6月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结论 云南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是今后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首要任务。消除疟疾工作措施有待保持,需进一步强化云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163例。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81例患者纳入常规组,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2例患者纳入程序化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相关危重并发症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43.28±11.54) min、(15.22±3.58) d、(6.44±1.01)万元,程序化组分别为(25.90±6.21) min、(10.11±2.58) d、(4.78±0.87)万元,程序化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93、-10.464、-11.247,P值均<0.001);常规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93%,21/81)高于程序化组(12.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梧州市65年来疟疾防治历程,为该市今后的疟疾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1950-2015年该市疟疾防治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该市19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 435.55/10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疟疾死亡率为0.95/10万。1979年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下降至3.61/10万, 1997年至今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人。1980年该市出现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人,自1981年起输入性疟疾病人数超过当地居民疟疾病人数;近5年87.50%(7/8)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来自东南亚国家。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仍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结果。方法对广西消除疟疾的31市县1999~2008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31市县疟疾年发病率0.007~0.054,共报告疟疾病例52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522例病原学确诊病例中,间日疟480例,恶性疟41例,混合感染1例;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277 344人次,居民带虫调查31 906人,均未查见本地感染者;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153 018人次,阳性516例,阳性率0.34%。525例病人中84.20%的病例为本地居民外地感染。结论广西自治区消除疟疾地区输入性疟疾严重影响疟防成果的巩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控制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95~2004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4年广西区92个县(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0年间全区92个县(市)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092万人次,病灶点居民42.7万人次,外出回归人群24.6万人次,外来人群25.4万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9%、0.079%、1.386%和0.324%,共检出疟疾病例551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23.29%(1285/5517),输入性病例占76.71%(4232/5517)。结论广西区连续17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但输入继发病例发生率较低,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能有效监控疟疾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病例报告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疟疾病例2 9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0.03%),输入性病例2 943例(99.97%)。实验室确诊疟原虫阳性病例2 933例(99.63%),恶性疟2 166例(73.86%)、卵形疟388例(13.23%)、间日疟276例(9.41%)、三日疟40例(1.36%)、混合感染62例(2.11%);临床诊断病例11例(0.37%)。病例分布于全区14个地级市中的91个县(市、区),病例数最多的为南宁市,有2 515例(占85.43%)。病例来源于非洲29个国家(94.67%)、东南亚7个国家(5.10%)、南美洲1个国家(0.07%)、南亚2个国家(0.07%)和国内(0.10%);其中非洲区域以来自加纳为主,为1 947例(66.13%);东南亚以来自缅甸为主,为75例(2.55%)。病例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性为2 889例(98.13%),20~49岁2 583例(87.74%);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2 561例,占86.99%);病例各月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病例数最多,为665例(22.59%),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报告主体中,疾控机构报告1 431例(48.61%),医疗机构报告1 511例(51.3%),检验检疫机构报告2例(0.07%)。全区报告6例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病例报告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疟疾病例2 9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0.03%),输入性病例2 943例(99.97%)。实验室确诊疟原虫阳性病例2 933例(99.63%),恶性疟2 166例(73.86%)、卵形疟388例(13.23%)、间日疟276例(9.41%)、三日疟40例(1.36%)、混合感染62例(2.11%);临床诊断病例11例(0.37%)。病例分布于全区14个地级市中的91个县(市、区),病例数最多的为南宁市,有2 515例(占85.43%)。病例来源于非洲29个国家(94.67%)、东南亚7个国家(5.10%)、南美洲1个国家(0.07%)、南亚2个国家(0.07%)和国内(0.10%);其中非洲区域以来自加纳为主,为1 947例(66.13%);东南亚以来自缅甸为主,为75例(2.55%)。病例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性为2 889例(98.13%),20~49岁2 583例(87.74%);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2 561例,占86.99%);病例各月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病例数最多,为665例(22.59%),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报告主体中,疾控机构报告1 431例(48.61%),医疗机构报告1 511例(51.3%),检验检疫机构报告2例(0.07%)。全区报告6例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当前疟疾流行现况和趋势,探讨广西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1-2011年广西本地发热患者、疟疾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等疟疾监测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疟疾发病情况、病例的分布与分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1年,广西共血检本地发热患者491.63万人次、病灶点居民19.59万人次、外出回归人员28.25万人次、外来人群22.83万人次,共检出疟疾患者1 896例,4类人群平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 8%、0.007 7%、0.480%和0.127%。本地感染病例从2001年的51例下降到2009年的1例,2010-2011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全区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疟疾患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结论 对照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标准,广西已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巩固期。只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全区劳务输出等归国人员监测和管理,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广西于2018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1992-2009年消除疟疾后期疟疾流行现状.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北海市疟疾监测资料.收集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的疟疾监测资料和有关记录,包括该市1992-2009年疟疾病例的疫情报告、个案调查和血检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这些资料的血检数、病例数、血检率和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199...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2012年2月,41名从非洲赤道几内亚返回广西隆林的农民工中有16人感染疟疾,疟疾罹患率为
39.02%,其中疟原虫阳性15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均为恶性疟,41名农民工在非洲期间均患过疟疾和使用过抗疟药。经
对疟疾病例和可疑者进行规范治疗以及杀虫剂室内喷洒等措施,输入性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输入继发疟疾
病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有效。到非洲赤道几内亚从事送变电工程建设农民工感染疟疾风险高,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疟区
回归人员疟疾的管理和监测,对回归的农民工要及时采血镜检,阳性者和可疑者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据临床路径对输入性疟疾治疗的管理及其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疟疾住院患者的资料,分为临床路径组(43例,年龄25~56岁)和对照组(37例,年龄16~61岁),评价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临床疗效以及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临床路径组疟疾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6.1±1.5)d,对照组为(8±2.1)d,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总费用分别为(2 766±721)元、(4 393±1 392)元;西药费(576±291)元、(1 145±597)元;检验费(1 355±504)元、(1 939±645)元;检查费(109±16)元、(445±73)元;治疗费(73±22)元、(104±43)元;临床路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临床路径组患者对疟疾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及30d内同一疾病非计划再入院无差异。 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降低了本病的医疗成本,避免了过度用药、检查及治疗,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利于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