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 对40例SAP患者、40例UAP患者进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数量及斑块类型.对其中50例患者(26例UAP,24例SAP)罪犯斑块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患者与UAP组患者斑块数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AP组患者非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发生率较高.在对两组患者罪犯斑块特征进行比较的亚组分析中,UAP患者罪犯斑块非钙化性斑块、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以及血管重构指数明显高于SAP患者,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后,非钙化性斑块、血管正性重构与UAP显著相关.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与SAP患者比较,UAP患者非钙化性斑块与混合性斑块发生率较高,罪犯斑块具有较高的非钙化性斑块及正性重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冠脉)严重钙化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一大挑战,支架置入前需要对钙化斑块进行充分扩张修饰,但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旋磨治疗等设备修饰钙化斑块能力有限,且容易带来一些并发症发生.近来,血管内碎石系统被用于冠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治疗,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PTCA夹层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田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01,41(18):23-24
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钙化不但是严重冠脉病变的标志 ,也是决定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和再狭窄率的重要因素 [1~ 2 ] 。因此 ,如何准确诊断冠脉硬化斑块内钙化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及降低再狭窄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对 1 989年 1 0月~ 1 998年 3月收治的 1 3 2 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左心室及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旨在探讨老年人冠脉病变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介入治疗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取同期冠心病患者 1 3 3 2例 ,其中老年(>6 0岁 )冠心病患者 784例 (男 5 86例 ,女 1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源CT冠脉造影评估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74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被分为MS组(26例)和非MS组(48例),在传统的冠脉造影前,使用双源CT血管造影评估冠脉钙化积分,同时定量评估冠脉显著狭窄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结果:MS组患者冠脉显著狭窄的血管支数明显高于非MS组[(2.27±0.92)支:(1.46±1.20)支,P0.005]。两组患者间的钙化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参数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钙化斑块[MS组144个(5.54个/例),非MS组140个(2.91个/例)和软斑块[MS组134个(5.15个/例),非MS组109个(2.27个/例]有显著性差异(钙化斑块,P0.05;软斑块,P0.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S与软斑块独立相关(OR=1.44,P=0.028)。结论:在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血管支数、钙化斑块和软斑块发病率升高,提示代谢异常可以增加冠脉斑块和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疑诊冠心病患者470例,按64MSCT冠脉成像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组;其中80例患者同时行冠脉造影术,按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冠脉狭窄程度分组.470患者按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分为极高危、高危、中高危、中危、低危5组,观察各危险分层中冠脉病变情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470例患者中同时行MS 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者80例,判断冠脉病变范围(χ2=3.631,P=0.067)与狭窄程度(χ2=1.639,P=0.200)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危险分层的增高,冠脉病变范围增加(极高危多支血管病变值分别为1.09、高危双支血管病变值分别为0.91、低危单支血管病变值分别为1.07,冠脉狭窄程度也增加、极高危重度狭窄值分别为0.96、高危中度狭窄值分别为1.03、低危.轻度狭窄值分别为0.78,各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冠脉病变钙化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20、123.76、62.50、98.24、52.36,P<0.01).在极高危的患者中软斑块比例最高,随着危险分层降低钙化斑块比例增高或无斑块极高危软斑值分别为1.01、低危钙斑值分别为1.17.结论 64MSCT冠脉成像可作为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依据,患者冠脉病变复杂,狭窄程度、钙化积分程度严重,软斑块比例较高,危险分层越高;随着危险分层的降低,冠脉病变支数减少,钙化积分降低,狭窄程度减轻,斑块以钙化斑块比例增高或无斑块.  相似文献   

6.
任丽  王阶  冯玲  赵晶  康德强  刘贵建  冯雪 《心脏杂志》2011,23(6):790-793
目的:通过64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识别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冠脉斑块成分,并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探讨其斑块稳定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64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脉某一阶段狭窄30%~70%的患者6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通过斑块CT值及冠脉管腔碘造影剂CT值确定其斑块类型: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并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及37例无心血管疾病对照组血清MMP-9、sCD40L水平,比较其差异性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混合斑块最多,其次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最少,“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显著多于钙化斑块数目;患者血清MMP-9、sCD40L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多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 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钙化斑块44处,大钙化斑块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处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 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IL-6和TNF-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 IL-6和TNF-α.结果 ①在 ACS 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②各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CS组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①64排螺旋CT 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②血清IL-6、TNF-α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③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及IL-6、TNF-α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56 iCT)探讨左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87例行256 iCT冠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102例左冠脉正常患者,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52.10±9.65)岁;285例左冠脉斑块患者,男性166例,女性119例,年龄范围为28~83例,平均年龄为(55.65±10.40)岁。将患者按左冠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组(n=102),非钙化斑块组(n=137),钙化斑块组(n=79),混合斑块组(n=69),并将左冠脉非钙化斑块组分为左前降支近段轻度(n=73)及中重度狭窄(n=57)两部分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度、冠脉近段宽径、截面积,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左冠脉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3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近段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正常组(P<0.05);非钙化斑块组左前降支轻度与中重度狭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狭窄患者男性左冠脉夹角与径线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 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脉分支夹角、狭窄程度及冠脉粥样斑块性质,本研究对冠脉病变预防、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冠脉钙化)是冠心病的标志物,发现冠脉钙化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本文报告作者应用螺旋CT心脏扫描诊断中老年冠脉钙化的经验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非脑梗死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3~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脑梗死组(46例)和非脑梗死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和非钙化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9);脑梗死组冠脉斑块节段总数和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相比,LM P=0.016,LAD P<0.01,LCX P=0.003,RCA P=0.037,且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结论 ①与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合并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明显较多;②冠脉混合斑块有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研究表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破裂、出血、血栓形成,而和冠状AS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冠状AS斑块的钙化是其病理发生到一定程度的表现。钙化使斑块变硬、变脆,容易碎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 AS斑块钙化与心血管事件病理学上认为AS斑块钙化发生时,在钙化与非钙化交界面由于不同的组织密度使其容易受压破裂。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钙化可作为AS斑块稳定性的独立预测指标,对冠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TNF-α和Hcy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2)各斑块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血清TNF-α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ACS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1)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2)血清TNF-α、Hcy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3)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结合TNF-α、Hcy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重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一些其它非介入技术的应用具有代替常规冠脉造影术的潜在可能性。这样 ,冠状动脉疾病的非介入诊断成为当今医学关心的问题。新一代的多层螺旋CT具有高的分辨率 ,可以对心脏及冠状动脉进行显像评价。它不仅可以直接检测冠脉管腔狭窄 ,而且可以检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虽然由于冠脉运动尤其是右冠和回旋支中、远段造成的伪影 ,限制了MSCT的应用 ,但在获得足够的冠脉显像质量的情况下 ,多层螺旋CT冠脉管腔显像诊断明确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 90 %左右。近几年来 ,CT技术的进步和显像质量的提高为冠脉显像诊断提供了日益增加的临床价值。另一方面 ,多层螺旋CT通过对冠脉钙化的评价 ,进行冠脉斑块负荷的测量 ,可评价、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通过钙化斑块负荷和造影剂管腔显像结合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总之 ,MSCT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疾病的非介入方法正在快速发展 ,将来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按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对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320排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 102名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共发现396个冠状动脉斑块,同期行CAG检查,对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程度按无、轻、中、重、闭塞5个级别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按钙化、非钙化斑块分类计算符合率。钙化斑块按钙化阈值>150 HU、>250 HU、>350 HU、>600 HU共4个方案进行计算。结果 CTA显示钙化斑块占68.2%,非钙化斑块占31.8%。6%的斑块为不稳定斑块。7.8%的斑块不导致狭窄。钙化阈值设定>150 HU、>250 HU、>350 HU的符合率测量无明显差异,但>600 HU时有减低。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狭窄与CAG符合率为88.4%(非钙化斑块94.4%,钙化斑块85.6%,二者差异显著)。不相符多表现于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结论与CAG对照,冠状动脉CTA显示斑块狭窄符合率较高(88.4%),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符合率(94.4%)明显高于钙化斑块(85.6%);少数病例存在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因此CTA在非钙化斑块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钙化阈值设为>350 HU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冠脉CTA、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CTA结果,分析颈动脉病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两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计数与颈动脉软斑之间无相关性外,其余所有类型冠脉斑块计数均与颈动脉病变有相关性,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颈动脉混合斑块、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颈动脉硬斑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是否进行冠脉CTA检查,既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标志,也是粥样斑块负荷程度的标志。冠脉钙化程度与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冠脉钙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独立影响。随着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和度量更为精确可靠,因此,对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有利于早期针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的关系。方法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行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分析CTA在冠脉狭窄评估中应用价值,并分析CAG冠脉狭窄评估结果与斑块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8例冠心病患者中,采用CTA和CAG均检出66例冠脉狭窄,CTA检出冠脉狭窄共97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4支、23支、20支,CAG检出冠脉狭窄共103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6支、27支、20支,检出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CTA在评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96.29%、100.00%。狭窄血管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狭窄血管,但狭窄血管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狭窄血管(P0.05);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而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钙化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 CTA可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并观察出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在冠心病冠脉病变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分别基于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成像及冠脉造影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斑块成分及病变特点分析,分析临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吸烟)与斑块成分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且在住院前2个月内完成冠脉CTA的195例患者。应用冠脉CTA对CTO病变进行斑块成分分析,应用冠脉造影分析CTO病变特点。结果 基于冠脉CTA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坏死脂核容积[55.88(26.40~98.96) vs. 62.41(31.62~117.91)]、纤维脂肪斑块容积[25.08(9.93~50.18) vs. 29.57(13.62~56.31)]、纤维斑块容积[17.39(3.31~45.52) vs. 12.53(3.34-33.83)]、钙化斑块容积[0.85(0.00~6.44) vs. 0.11(0.00~7.84)]、纤维钙化斑块容积[18.96(3.31~52.83) vs. 15.42(3.34-44.34)]等方面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多排(16排)螺旋电脑断层摄影(MSCT)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情况,并探讨其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病例64例,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50例,年龄(76.1±6.5)岁;正常血压组14例,年龄(73.4±6.8)岁.所有50例病例行MSCT冠脉平扫,由CT软件计算得到AJ130和Volume2个冠脉钙化积分值.高血压组中44例进行MSCT冠脉增强扫描.所有病例行两侧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踝/肱指数(ABI)超声检查和清晨尿微量蛋白测定,并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血脂系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 除hsCRP、SBP、DBP外,两组年龄、性别、BMI、血脂系列、FPG、HOMA-IR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高血压组前降支(LAD)、左旋支(LCX)的钙化积分及冠脉钙化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MSCT冠脉增强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的老年高血压病例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无冠脉狭窄的病例(P<0.05).冠脉狭窄≥50%组的冠脉钙化积分虽较冠脉狭窄<50%组有增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别(P>0.05);双支及以上显著狭窄的老年高血压病例的冠脉钙化积分高于单支显著狭窄病例和无冠脉病变病例(P<0.05);(3)心脏彩超向心性肥厚组与离心性肥厚组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中微量蛋白尿阳性组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冠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分叉IMT、股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股动脉斑块积分及ABI显著相关(P<0.05).结论 MSCT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展的较好无创性方法,在老年人中有助于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