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其与抗感染及抗炎密切相关,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可被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招募至肿瘤微环境进而转化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TANs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ANs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分泌细胞因子及蛋白酶、释放胞外诱捕网及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等方式影响肿瘤进展。现对近年来TANs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劳世梅  冯国生 《海南医学》2023,(7):1051-1056
炎症因子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始作俑者,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炎性细胞之一,参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组成。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表型异质性及自身功能多样性在肿瘤早期发生或发展时扮演着重要调控角色,研究结果发现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可以通过释放多种特异性分泌产物、形成多种独特的胞外免疫诱捕体网及介导多种免疫细胞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发挥中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中性粒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重点描述中性粒细胞在临床及药物开发前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证实,TANs不仅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也紧密相关。按照其功能的不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可以分为N1型和N2型。N1型TANs具有抗肿瘤效应,能够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N2型TANs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效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深入研究证实TANs不仅参与肿瘤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而且广泛涉及肿瘤病理过程。TANs合成分泌大量蛋白酶,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弹性蛋白酶主要参与肿瘤的增殖过程;组织蛋白酶与肿瘤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组织重塑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对TANs及其蛋白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认识,而以蛋白酶为靶点来调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成为干预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现居中国女性癌症发病首位.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者在炎症过程中互为功能搭档,在TME中被推测也具有协同及相互作用.文章简述了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乳腺肿瘤微环境下以极化为主要特征的分子作用机...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一分子,一度被认为是肿瘤免疫的正面力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性粒细胞的负面作用正在为人们所认知。正是由于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的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使得中性粒细胞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两极化特性也将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郝建  何先弟 《医学综述》2014,(10):1753-1755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内一种特殊的白细胞,它是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等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线。临床上的过度失控性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异常导致的数量和功能上的改变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凋亡维持中性粒细胞数量上的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中性粒细胞凋亡在多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受多基因调控、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多条途径独立或交联而调控。  相似文献   

8.
张韵格  张可悦  陈瑶  陈吉  陈勇 《浙江医学》2023,45(6):658-661,665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具有促炎性质的一个独特的中性粒细胞亚群,可能通过修饰和暴露自身抗原、促进炎症反应以及损伤内皮细胞等多种途径参与SLE的发病和器官损害。本文主要就低密度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促炎性及其在血管、肾脏等器官损害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 )、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NEUTR )、LY和淋巴细胞比例( 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 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 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 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 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 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 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陈晓丽 《重庆医学》2016,(17):2411-24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的类型分为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 )、寡细胞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 ,PA )和混合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nd neutrophilic asthma ,MA)。既往认为,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增多是哮喘气道炎症的特征之一,但近年发现部分患者未升高,且50%以上的哮喘存在以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 )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甚至在哮喘恶化和持续期,升高的也是 NEU [1-2]。近年发现,NEU 可能与重症哮喘及激素疗效差的哮喘等密切相关,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将有关 NA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重塑。以往哮喘被认为主要由2型炎症因子驱动,Th2细胞分泌IL-4、IL-5和IL-13,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与哮喘炎症过程也存在密切关系。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增加的同时凋亡下降,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更早到达,通过产生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针对这些效应分子的拮抗剂如抗IL-8受体抗体、抗IL-17抗体,DNA酶显示出对中性粒细胞哮喘的治疗作用,但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就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呈双向关系,即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而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进因素。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改变既参与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促进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发展。这其中涉及一系列机制,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受损,抗炎信号转导受阻,骨髓中中性粒细胞大量释放其相关的抗菌物质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同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迟,细胞毒性物质释放进一步增加,从而引发宿主的过度免疫应答,最终导致牙周组织的损伤和血糖的控制不佳。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和糖尿病双向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并探索针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驱动,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血管慢性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ping net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响应炎症和病原体刺激时,释放染色质和颗粒物形成的网状细胞外结构,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和其胞外诱捕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NETs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舒平 《友谊医刊》1998,21(3):83-83
功能完整的中性粒细胞系统对细菌性肺炎的预防和恢复是必要的,这些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深部器官的感染和细菌性脓毒症。中性粒细胞对临床预后的重要性可用细菌性肺炎来说明。一些病理状态(包括病毒感染、酒精中毒、无脾、严重损伤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和对肺炎敏感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牙周炎症中牙周组织中浸润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感染和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被招募至感染部位,通过吞噬,脱颗粒,胞外诱捕网等多种机制杀灭病原体.中性粒细胞在发挥免疫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释放多种蛋白酶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加重组织破坏.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在内毒素血症的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性内毒素血症的大鼠肾损伤的机理,特别是中怀粒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内毒素(LPS),或先注入盐酸氮芥,再注射LPS250μg.kg^-1体重后1、3、5、12、24、48和72h检测肾功能、功能、形态、(光、电镜)及肾组织浆中丙二醛含量。结果:(1)一瓷生大鼠尾静脉注射LPS250μg.kg^-1体重后可出现一次性肾功能损害;(2)从形态学上来看,肾小球病变是L  相似文献   

18.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是机体天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人中性粒细胞中,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细胞毒性及趋化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作者对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及其病理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性免疫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具有核心作用。随着对中性粒细胞在病原体清除、免疫调节以及疾病病理学中研究的深入,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的一种新型的免疫防御机制被提出,其不仅能够杀灭病原体,还具有多种其他的生物学作用。NET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在炎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增多或减少都会影响各种急、慢性炎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天然免疫,在获得性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能够作为一类新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提呈抗原并诱导T细胞分化;脾脏边缘区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激活边缘区(Marginal zone,MZ)B细胞,诱导非T细胞依赖性的B细胞免疫应答;中性粒细胞中一类具有特殊表型的细胞(CD11cbright/CD62Ldim/CD11bbright/CD16bright)在急性炎症时能够抑制T细胞的激活。对中性粒细胞这些作用的认识,有助于研究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