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白脂素(asprosin)水平的变化,探讨asprosin在DR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75例,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1例(NDR组),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34例(NPDR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0例...  相似文献   

2.
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PDR组)和3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2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外周血PNA、PMA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DR组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NPDR组,NPDR组亦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NA、PM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7、0.576,P<0.05).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PLA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正相关,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11例,按照2003年国际分期标准分为无明显病变组(NDR)112例,轻、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83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1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眼底检查情况,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肾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PDR、PDR发生率均随病程增加而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R、NPDR、PDR患者的病程、糖尿病起病年龄、空腹血糖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PDR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NDR组患者,NDR组与PDR组、NPDR组与PDR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NDR、NPDR、PDR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程、高血糖、肾功能损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控制患者血糖、定期进行肾功能和眼科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铁代谢相关指标在2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1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为T2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47例为NPDR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3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视网膜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DR)、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PDR)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m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mup,PDR),同时测定患者HbAlc及VEGF浓度。结果 PDR和NPDR患者血浆HbAlc及VEGF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P=0.0450.05);NDR和NPDR患者血浆HbAlc及VEGF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P=0.0390.05);PDR和NDR患者血浆HbAlc及VEGF水平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P=0.0230.05)。结论 HbAlc及VEGF可能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230位行彩色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NPDR)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五期.根据裂隙灯接触镜检查判断有无黄斑水肿.按较好眼视力情况分为≤0.1、≤0.5、≤1.0、>1.0四等级;按照视功能调查表(VFQ-25)修改版自我评分情况分为≤30分、≤40分、≤50分、≤60分、≤75分、>75分六等级.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诊断分期、黄斑水肿与视力、评分等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NDR、轻度NPDR、中度NPDR(143例)与视力、评分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DR发展的全过程中,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无黄斑水肿与视力变化以及自我感知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在病变的早期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眼科近年收治的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根据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组)74例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8例。其中DR组中又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39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5例。对比上述病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DR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均低于PD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值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对伴与不伴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觉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使用RM-800对比敏感度仪测量62例(104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54例(54眼)不同空间频率1.8,3,6,12,18和24周/度(c/d)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把处于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DM1为无眼底改变、DM2为仅有微动脉瘤改变、DM3为有微动脉瘤和硬性渗出改变. 结果糖尿病各组的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均有下降(P<0.0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3下降最明显,DM2次之,DM1下降轻微. 结论 在伴与不伴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均有下降,对比敏感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对眼底影响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值性视网膜病变(PDR),测定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NDR组比较:空腹C肽(FCP)在NPDR组和PDR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更低于NPDR组(P〈0.05);餐后2小时c肽(PCP)在NPDR组和PDR明显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低于NPDR(P〈0.01);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PDR组明显高于NDR(均P〈0.01)和NPDR组(均P〈0.05),在NPDR组高于NDR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P、糖尿病病程、GHbA1c、ACR、SBP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结论餐后2小时c肽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间2013年9月—2016年1月,病例数共27例,共54只眼,收集患者资料,通过散瞳眼验光证实病人有一眼是高度近视,所有患者均予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及检眼镜检查,分析病人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正视眼中,无DR2只,轻度NPDR6只,中度NPDR5只,重度NPDR4只,PDR10只,于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均可发现正视眼病人;高度近视眼中,无DR12只,轻度NPDR7只,中度NPDR4只,重度NPDR4只,无PPDR。结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度近视为重要保护性因素,随着近视度数的上升其保护程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9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9年03月-2021年03月,按照分期不同将96例患者划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48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48例,令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在不同分期为阈值时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180例(357眼)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免散瞳眼底照相在以中、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以上分期为阈值的检查中,敏感性均>85%,特异性>95%,Kappa>0.8.讨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是筛查早期DR的一种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视网膜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于该院内分泌科病房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38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DR)、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收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血压、腰臀比等),测量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24 h尿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ACR及25-羟血清维生素D等指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DR、NPDR、PDR三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不同,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维生素D水平逐渐降低,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排除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得出,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25-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清血管生成素(Ang)2水平明显高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和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分别为5.80(3.83~8.00)、4.42(2.56~5.55)和2.75(1.40~4.64)ng/m1,P<0.01],NPDR组高于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Ang-1在NPDR组高于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0.57(8.99~12.05)对9.21(7.71~11.2)ng/m1,P<0.05];Tie-2受体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Ang-2水平可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Abstract:
Angiopoietin-2 levels were 5. 80 ( 3. 83-8. 00 ) , 4. 42 ( 2. 56-5. 55 ) , and 2. 75 ( l. 40-4. 64 )ng/ml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patients with non-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and patients without retinopathy,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existed between any two groups (all P <0. 01 ). Angiopoietin-1 level in patients with non-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retinopathy [10. 57 ( 8. 99-12. 05 ) vs 9. 21 (7. 71-11.2 ) ng/ml, P<0. 05]. No difference in receptor Tie-2 was found among the 3 groups (P>0. 05 ).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erum angiopoietin-2 level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清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特征。方法选取T2DM患者60例,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和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各30例。采用miRNA微流体芯片技术检测并筛选出两组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RT-q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芯片检测发现,与NDR组比较,NPDR组4个血清miRNAs表达上调,5个血清miRNAs表达下调(P0.05)。RT-qPCR验证,4个上调的miRNAs,其中,miR-19a、miR-29c、miR-4659b的差异表达有统计学意义(Z=-4.184、-4.450、-2.794,P0.05),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34、0.710。结论 NPDR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中有9个miRNAs差异表达明显,其中,表达上调的miR-19a、miR-29c、miR-4659b可作为潜在的NPDR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112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40例,其中轻度NPDR组75例,中重度NPDR组65例,每例病例均询问病史、测血压、查生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眼动脉(OA)血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NPDR组病程大于NDR组(P<0.05),NPDR组CRA与O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比值较NDR组下降,CRA与OA的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比值也较NDR组有所下降(P<0.05),CRA的PSV、EDV及最大流速(Vm)均较NDR组下降(P<0.05),但NPDR组中轻度与中重度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无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的血流参数,可以作为期糖尿病眼部微血管病变的评估及治疗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静脉(centralretinalvein ,CRV)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5 6例(1 0 8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状态,并与40例(8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进行比较。5 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作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NPDR组与对照组相比,CR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 ,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 ,EDV) ,平均流速(meanvelocity ,Vm)均降低,搏动指数(Pulse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均增高,但CRV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均增高。结论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A的血流速度降低,CRV血流速度增加,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CDFI检测对DR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甘丙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24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95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78例和2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72例,另选择65例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统计4组受试对象临床资料,常规检查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甘丙肽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PDR和PDR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预测甘丙肽对NPDR或PDR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DR组、NPDR组、PDR组收缩压(SBP)、舒张压(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甘丙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DR组比较,NPDR组、PDR组糖尿病病程、SBP、HOMA-IR、Hs-CRP、血浆甘丙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DR组比较,PDR组糖尿病病程、Hs-CRP、血浆甘丙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和PDR患者血浆甘丙肽与糖尿病病程、FBG、HbA1c、TC、HOMA-IR和Hs-CRP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HOMA-IR、Hs-CRP、甘丙肽水平是影响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HbA1c、HOMA-IR、Hs-CRP、甘丙肽水平是影响PD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甘丙肽诊断NPDR的最佳临界值为21.94ng/L,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91.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CI:0.838~0.936,P0.05)。甘丙肽诊断PDR的最佳临界值为24.92ng/L,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86.1%,AUC为0.835(95%CI:0.764~0.892,P0.05)。结论:血浆甘丙肽是影响NPDR和PDR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血浆甘丙肽水平能够为诊断NPDR和PDR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骨质疏松的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关系。方法 纳入256例无骨质疏松的男性T2DM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152例,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74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3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25OHD水平;分析T2DM患者的25OHD营养情况,并对DR与25OHD水平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的危险因素。结果 NDR组、NPDR组、PDR组的25OHD水平依次下降[分别为(15.92±6.84)μg/L、(13.00±5.56)μg/L、(10.35±3.25)μg/L,P<0.05]。25OHD严重缺乏患者DR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与25OHD呈负相关(r=-0.3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和空腹C肽是D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无骨质疏松的男性T2DM患者25O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未应用抗凝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根据临床及眼底检查确诊将其分为非DR(NDR)组(n=56)、非增生型DR(NPDR)组(n=30)、增生型DR(PDR)组(n=34)。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VEGF及ICAM-1水平。结果 PDR组糖尿病肾病(DN)及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R组和NPDR组(均P<0.05);与未发生微血管病变患者相比,发生微血管病变患者的EPCs水平明显下降,而ECs、VEGF和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不管是否发生微血管病变,PDR组的ECs、VEGF和ICAM-1水平均高于NDR组和NPDR组,NPDR组均高于NDR组,PDR组EPCs水平低于NPDR组,NPDR组低于NDR组(均P<0.05);PDR组VEGF、ICAM-1水平与ECs水平呈正相关(r=0.995,0.852,P<0.05),与EPCs水平呈负相关性(r=-0.895,-0.920,P<0.05)。结论 VEGF和ICAM-1在DR患者微血管损伤中高表达,与ECs和EPCs密切相关,提示VEGF和ICAM-1在DR患者微血管损伤形成中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