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何快速、有效地诊断心力衰竭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能给患者带来较大收益。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依赖于生物标志物,到目前为止,临床实践中认识和使用最多的是利钠肽[1]。心力衰竭的一个特征是心脏重塑,这与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和炎症过程有关。一些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与这一生理病理过程相关。最近,心肌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已被纳入2017年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可溶性ST2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ST2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6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sST2及随访1年期间再发心衰住院和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sST2对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69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期间共有39例发生心血管事件(23.1%),其中25例因心衰加重再住院,14例发生心源性死亡,发生时间为出院后3~12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55.1 (36.0~104.6) ng/ml vs 33.5 (24.2~47.5) ng/ml],P<0.05.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均显示血清sST2水平增高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sST2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S(x)=0.039,P<0.001,95%CI:0.674~0.826),血浆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S(x)=0.035,P< 0.001,95%CI:0.720~0.859),两项指标在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价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sST2水平高低能够有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后预测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李明瑞  钟志雄 《海南医学》2022,(15):2004-2007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共同结局,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预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寻找特异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ST2是近年来心血管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目前常用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相比,ST2稳定性更高,受年龄、肾功能和肥胖等因素影响小,被认为是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从ST2的生物学特征、抗炎抗纤维化机制以及在心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评估其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可溶性ST2(sST2)作为一种新的心脏标志物,与CHF存在相关性。ST2是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由过负荷的心肌细胞分泌的血清蛋白。CHF患者血清sST2水平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等相关,对鉴别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及其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是独立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病死率的强力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CHF患者107例;基于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组,即Ⅱ级组(19例)、Ⅲ级组(64例)和Ⅳ级组(24例);检测各组血清氨基末端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可溶性ST2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PubMed、EMBASE、SOD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等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进行检索,筛选出与可溶性ST2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提取基本资料、风险比(HR)及95%置信正间(95% CI),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符合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提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单因素分析合并效应HR=1.62,95% CI:1.48~1.77;多因素分析合并效应HR=1.14,95% CI:1.08~1.21。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本次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结论 可溶性ST2是慢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血清基质裂解素(sST2)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以同期住院的20例单纯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sST2和脑钠肽(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衰组患者出院前复查血清sST2水平.结果: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ST2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治疗后的sST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BNP水平、NYHA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607、0.366,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398,P<0.05).结论:sST2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疗效和风险评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可溶性ST2受体浓度,分析其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例。评价其心功能情况及临床变化。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天血清可溶性ST2受体水平、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测定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实验组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ST2)水平与N一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呈正相关(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ST2)浓度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有无心力衰竭的实用指标,并且对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由于sST2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有望通过sST2浓度来预测患者的LVEF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对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05/2019-08月期间作者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90天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发生事件组(n=18)和未发生事件组(n=87).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GDF-15、sST2水平,分析NT-proBNP、GDF-15、sST2三者间相关性,GDF-15、sST2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及对患者出院后90天内终点事件未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发生事件组血清NT-proBNP、GDF-15和sST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事件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sST2均与血清NT-pro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341,P<0.05),血清 GDF-15与血清 sST2无明显相关性(r=0.163,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与血清sST2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0和为0.857,二者对患者预后均有中等预测价值;根据GDF-15、sST2预测临界值分组,经Kaplan-Merier分析结果显示GDF-15>4.87 ng/ml 组9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GDF-15≤4.87 ng/ml 组(log-rank x2=10.550,P<0.05),sST2>61.27 ng/ml 组9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sST2≤61.27 ng/ml 组(log-rank x2=4.974,P<0.05).结论 GDF-15、sST2与急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密切相关,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清可溶性ST2是白介素1的受体,作为一种诱饵受体,可竞争地与IL-33 结合,抑制 IL-33/ST2L信号转导,减弱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促进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化. 本文主要阐述了血清可溶性ST2在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肌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ST2与其他心功能指标相比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心力衰竭的患者192例,正常对照组8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2水平。所有入组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及实验室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BNP、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血清ST2水平与BNP、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与BNP和超声心动图相比,血清ST2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ST2与BNP的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可溶性Fas受体(sFas)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3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Ⅱ-Ⅳ级,NYHA)血清sFasL和sFas浓度,并与18例心功能Ⅰ级(NYHA)组比较.结果:CHF与心功能Ⅰ级组间sFasL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31.50±84.50(心功能Ⅱ级216.50±96.00,Ⅲ级226.80±85.70,Ⅳ级244.00±73.00)vs.217.50±89.00pg/ml,P>0.05].而CHF组血清sFas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组[1353.30±507.71(心功能Ⅱ级1154.85±371.20,Ⅲ级1412.88±493.62,Ⅳ级1875.67±806.10)vs.983.11±461.26pg/mll,P<0.05].结论:血清sFasL与CHF无相关性.而血清sFas与CHF存在显著相关性.且sFas浓度增高的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相平行,sFas浓度增高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勇  刘先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26-2429
目的 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及其与左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度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年龄<75岁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且性别和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者8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资料,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sST-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房颤动发生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ST-2水平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率、白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AVI和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病程、LAVI和sST-2水平均低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VI和sST-2水平是影响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患者年龄、病程和LAVI与sST-2水平呈正相关(r=0.188、0.350、0.40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VI是影响心房颤动患者sST-2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升高,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更加明显,且其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与LAVI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内脂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1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将其分为稳定组(54例)和急性加重组(58例),另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的5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肺功能(FEV1、FEV1/FVC、PEF)、血清sST2、内脂素以及MMP-9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sST2、内脂素以及MMP-9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最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sST2、内脂素以及MMP-9对COPD的诊断效能。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sST2、内脂素以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患者血清sST2、内脂素以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加重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预计值明显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预计值低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T2、内脂素以及MMP-9与FEV1、FEV1 /FVC以及PEF呈负相关;ROC结果显示,血清sST2、内...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韦迎娜  尹涛源 《安徽医学》2020,41(7):755-75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49例,记录患者入院后相关数据,检测入院时血清sST2、MMP-2、MMP-9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HF分为HF组(54例)和无HF组(95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恶性HF、心源性死亡等将AMI并发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6)和预后良好组(n=38),比较HF组和无HF组以及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MP-2、MMP-9对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3%(16/54),预后不良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MP-2、MMP-9预测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938、0.715。结论 AMI并发HF患者血清sST2、MMP-2、MMP-9明显增高,高水平血清sST2、MMP-2、MMP-9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ST2、MMP-2、MMP-9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sST2)水平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8例初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一时间段内因胸痛就诊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sST2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s ST2)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均给予阿霉素建立力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兔于注射阿霉素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干预。造模结束后观察兔心功能变化、心肌病理学改变及血清IL-18、IL-33、s ST2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LVEDV与空白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左心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V)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LVESV小于心力衰竭组(P<0.05);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LVEF高于心力衰竭组(P<0.05)。空白对照组兔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大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辛伐他汀组肌细胞相对整齐,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辛伐他汀组、心力衰竭组兔血清IL-18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IL-18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血清IL-33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P<0.05);辛伐他汀组、心力衰竭组兔血清s ST2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s ST2水平低于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辛伐他汀调节炎性因子IL-18、IL-33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troponin T,hs cTnT),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及B型利钠肽(BNP)对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的慢性心衰患者59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体检的无心力衰竭及心脏病史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s-cTnT、sST2含量,以及两者与BNP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hs-cTnT、sST2、BNP含量与心功能分级、再住院率、心血管死亡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hs cTnT和sST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均与BNP呈正相关(r=0.783、P<0.01,r=0.794、P<0.01)。hs-cTnT含量与LVEF呈负相关(Ⅱ级:r=-0.605、P<0.05,Ⅲ Ⅳ级:r=-0.707、P<0.05);sST2含量与LVEF呈负相关(Ⅱ级:r=-0.607、P<0.05,Ⅲ-Ⅳ级:r=-0.762、P<0.05);BNP与LVEF正相关(Ⅱ级:r=0.505、P<0.05,Ⅲ-Ⅳ级:r=0.497、P<0.05)。院外随访6个月,hs-cTnT、sST2高值组非计划心衰再住院、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值组(P<0.05)。结论: hs-cTnT、sST2联合BNP对HFrE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