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泽漆对钉螺软体组织糖原的影响,以探讨其灭螺机制。方法采用系统分离法分离泽漆极性部位,按照WHO推荐的"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中浸泡方法进行浸杀灭螺试验;蒽酮比色法测定经泽漆乙醇提取物处理后钉螺软体组织的糖原含量变化。结果钉螺经泽漆乙醇提取物400、800 mg/L作用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0.43%、77.50%;作用96 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钉螺体内糖原含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800 mg/L时糖原下降最明显,较对照组含量下降69.49%。结论泽漆乙醇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钉螺体内的糖原含量,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2.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其杀螺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0,他引:11  
目的 研制氯硝柳胺悬浮剂 ,测定其性能及杀螺效果。方法 将氯硝柳胺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粘度调节剂等助剂按一定工艺混合 ,经砂磨机研磨 ,制成悬浮剂 ;进行分散性、悬浮性、稳定性等性能评价 ,确定最佳配方组成及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 ,并对产品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评价。结果 最佳配方 (W/W)为 :2 5 %氯硝柳胺、1.5 % - 2 .0 %润湿剂 (RS3)、4 %分散助悬剂(FS2 )和 0 .10 %增稠剂 ,少量其它助剂和水 ;技术质量指标 :含量氯硝柳胺≥ 2 5 % (W/W) ,悬浮率≥90 % ,p H4 - 7,细度 (≤ 4 4 μm的粒子 )≥ 98% ,粘度≤ 6 0 0 mpa.s,冷、热贮稳定性符合国家农药标准。室内浸杀钉螺 2 4、4 8、72 h,氯硝柳胺悬浮剂的 L C50 分别为 0 .0 4 74、0 .0 4 12、0 .0 4 12 m g/L;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 L C50 分别为 0 .0 94 7、0 .0 5 83、0 .0 4 4 2 m g/L。 2 .0 g/(L· m2 )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含氯硝柳胺 0 .5 g/(L· m2 ) ]现场进行喷洒灭螺 ,3、7、15 d后 ,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 .77%、99.0 7%、97.0 9% ;2 .0 g/(L· m2 )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含氯硝柳胺 1.0g/(L · m2 ) ]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 97.37%、95 .19%、97.4 1%。结论 新研制的悬浮剂 ,质量稳定 ,分散性好 ,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室25℃浸泡杀螺。结果 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ml浸杀时,24h的LC50值分别为0.2242、0.1768、0.1064、0.0788、0.0788和0.0654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h的LC50值分别为0.0670、0.01167、0.0754、0.0640、0.0611和0.0367mg/L,1.0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 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ml。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探讨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杀螺效果。 方法 方法 通过对润湿剂、 分散剂、 黏合剂和载体 进行筛选, 得出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佳配方。将制得的氯硝柳胺乙醇胺盐颗粒剂进行堆密度、 松密度、 水分和热 储稳定性评价, 调查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法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结果 结果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 佳配方和制备方法为: 5%的杀螺胺乙醇胺盐、 0.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1%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混合后, 经气流粉 碎机粉碎, 得到粉末; 再与93.7%的石英砂和0.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均匀, 烘干, 得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所制得的 颗粒剂为干燥、 自由流动的黄色颗粒, 无可见外来物和硬块, 粉尘少, 适于机器施药; 堆密度、 松密度和水分分别为1.4、 1.3 g/ml和2.4%, 热储稳定性合格。实验室采用0.5 g/m2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7 d后, 或> 1.0 g/m2 剂量喷撒1 d后, 钉 螺死亡率均> 95%; 现场采用0.5 g/m2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7 d后, 或> 1.0 g/m2 剂量喷撒1 d后, 钉螺死亡率均> 85%。 结论 结论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杀螺效果较好, 是一种适合现场应用的新型杀螺剂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放线菌黑色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ogriseolus XD 2⁃7)代谢产物储存稳定性及其分离纯化产物实验室杀螺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杀螺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将其于-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将发酵上清液置于100 ℃水浴中煮沸30 min后恢复至室温,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浓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发酵上清液pH值为4.0、6.0和9.0,室温下静置12 h,再调节发酵上清液pH至7.0,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依次对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产物进行4次分离纯化,将最终分离纯化产物配置成10.00、5.00、2.50、1.25 mg/L和0.63 mg/L浓度药液,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各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以脱氯水处理,阳性对照组以0.10 mg/L氯硝柳胺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纯化代谢产物浸泡后钉螺软体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含量。结果 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在-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经100 ℃煮沸30 min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发酵上清液在pH值为4.0、6.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在pH值为9.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为33.33% (10/30,[χ2] = 30.000,P < 0.05)。发酵上清液最终分离纯化产物100.00%(30/30)杀死钉螺所需最低浓度为1.25 mg/L。以0.10 mg/L和1.00 mg/L浓度最终分离纯化产物处理钉螺后,钉螺软体组织中AT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 = 7.274,P < 0.05),AD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85,P > 0.05)。结论 黑色浅灰链霉菌代谢产物中杀螺活性成分可在-20 ℃、4 ℃和28 ℃条件下稳定储存10 d,且耐热、耐酸而不耐碱,其杀螺机制可能是使钉螺能量代谢发生紊乱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实验室评价灭螺酯的杀螺效果,并观察经灭螺酯处理的钉螺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灭螺酯杀螺机制。方法 采用实验室浸杀法,浸泡 24、48、72 h后取活螺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蛋白含量测定及紫外分光光度法作酶活性检测。结果 灭螺酯在5.00 mg/ L浓度下浸杀钉螺效果明显,死亡率达96.67%。经1.25 mg/L灭螺酯浸泡24 h的钉螺软组织的NOS、AChE、ACP和AKP的酶活性较溶剂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SDH和LDH的酶活性相较溶剂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 均> 0.05])。结论 灭螺酯对钉螺的杀灭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影响钉螺的神经介质传导、扰乱需NO参与的循环、代谢和运动功能、并阻碍其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从而使钉螺多项生理生化功能紊乱,最终导致钉螺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实验组螺数量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每组用10,30只和50只钉螺进行25摄氏度室内浸泡杀螺试验,结果:10.30只/袋和50只钉螺作为一个实验观察组,随着螺数的增加,工作量和差错率明显增加,分装10、30只/袋和50只/袋钉螺平均用时分别16.25,38.75S和76.25S,差错率分别为0、0.04%和18.80%,但不同螺数组间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浸杀法用螺数以10只/组为佳,省工省时,差错率低, 杀螺效果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垂序商陆叶灭螺活性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垂序商陆叶杀灭钉螺效果、对钉螺糖原的影响及其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用系统分离法分离垂序商陆叶的各极性部位,采用WHO推荐的"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法"中的浸泡法进行浸杀灭螺试验,筛选垂序商陆叶的灭螺活性部位;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灭螺活性部位对钉螺糖原的影响;测定垂序商陆叶极性部位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垂序商陆叶灭螺活性部位集中在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对钉螺48hLC50和LC90值分别为6.0mg/100ml和26.1mg/100ml;垂序商陆叶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可使钉螺糖原含量降低20%;在近LC50浓度(48h)的垂序商陆叶乙酸乙酯极性部位作用下,斑马鱼可存活12h。结论垂序商陆叶乙酸乙酯极性部位有较好的灭螺效果,但对斑马鱼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9.
5种天南星植物水浸液的杀螺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天南星植物的杀螺效果,为研制高效低毒植物杀螺剂提供依据。方法室温(25±1)℃条件下将5种天南星植物以水浸法进行杀螺实验,并设清水对照作比较。结果5种天南星植物具有不同的杀螺效果,其中一把伞南星和螃蟹七的杀螺效果最好,1.0%的一把伞南星块茎和叶处理72h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00.0%和90.0%,螃蟹七块茎和叶都为93.3%;最弱为异叶南星的叶,72h钉螺死亡率为37.4%。一把伞南星不同器官中,块茎的杀螺效果最好,0.1%浓度处理72h的钉螺死亡率达93.3%;花序的杀螺效果最差,1.0%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只有10.0%。结论一把伞南星和螃蟹七具有较强的杀螺效果,且一把伞南星的块茎部位杀螺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中药植物鹅不食草杀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植物鹅不食草的杀螺效果,为研制高效低毒植物杀螺剂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下,按WHO“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鹅不食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以及全草水溶液浸杀钉螺,观察其杀螺效果。设去氯清水作为对照。结果3种溶液杀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水提取物&gt;醇提取物&gt;全草水溶液;2.00g/L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以及8.00g/L全草水溶液浸泡钉螺5d,钉螺死亡率均达100%。3种溶液浸杀钉螺4d后,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502、0.620、2.989g/L;浓度为1.00g/L时,3种溶液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2.645、3.123、5.885d。结论鹅不食草具有较强的杀螺效果,其水提取物杀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吡螺脲在云南大山区的杀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为该药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室和有螺现场,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开展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25% PBU)对湖北钉螺滇川亚种的杀灭试验,并观察对鲤鱼的急性毒性。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 WPNES)为药物对照组。结果 25% PBU室内浸杀钉螺1、2 、3 d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7、0.25、0.23 mg/L,90%致死浓度(LC90)分别为1.54、0.61、0.49 mg/L; 1.0 mg/L 25% PBU浸杀1 d的杀螺效果与1.0 mg/L 50% WPNES对照组相当。4.0 g/m2 25% PBU室内喷洒 1、3、7 d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4.23%、96.67%和100.00%,与1.0 g/m2 50% WPNES杀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1、2、4 g/m3 25% PBU现场浸杀1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3.33%和100.00%,与1.0 g/m3 50% WPNES浸杀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2.0 g/m2和4.0 g/m2 25% PBU现场喷洒3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6.36%和87.72%,与1.0 g/m2 50% WPNES灭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25% PBU对鲤鱼苗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29.38、24.62、23.38 mg/L;72 h观察期内, 17.5 mg/L及以下浓度组未发现鱼苗死亡现象。 结论 25% PBU是一种可应用于鱼塘等环境灭螺的生态保护型新型杀螺剂,其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浸杀灭螺的建议剂量为1 g/m3,喷洒灭螺建议剂量为2 g/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重要工作,筛选出一种高效、低毒、持久及价廉的杀螺细菌是有意义的探索。方法 本文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杀螺作用的强毒菌株,分别制备成细菌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和菌体悬液进行浸泡杀螺比较,取得了初步结果。结果 经初筛,分离出4株(B8、B27、B36、B59)对钉螺具有毒性作用的细菌;灭螺实验结果表明,4株细菌的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和菌体悬液均显示出不同的毒杀作用,综合比较发现,B59菌株的灭螺效果最好,其次是B27、B36菌株,B8菌株最弱。在细菌发酵上清液各菌株间灭螺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6,P=0.002);各菌株发酵液的灭螺效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8,P=0.008);但各菌株菌体悬液之间的灭螺效果未显示统计学差异(χ2=7.579,P=0.271)。结论 细菌的代谢产物,尤以B59菌株的发酵上清液有较好的灭螺功效。  相似文献   

13.
自养黄色杆菌杀钉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一种高效低毒廉价的微生物用以杀灭钉螺,并验证其效用。方法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分离得到自养黄色杆菌(Xanthobacterautotrophicus),分别采用浸泡法和接触法进行了杀螺实验。结果钉螺在1×106、2×106、3×106、4×106cfu/ml4个浓度的菌液浸泡24~72h,死亡率在1.3%~95.0%之间,48h的LD50是2.6×106cfu/ml,表明钉螺的死亡率与浸泡时间及菌液浓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浓度为106cfu/ml以上的该菌液具有比较稳定的杀螺效果;浸泡法杀螺比接触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血水草生物碱(ECA)实验室和现场灭螺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实验室配置不同浓度的ECA溶液,20、25、30℃浸泡钉螺,观察浸泡24、48、72、96h钉螺死亡率;同时在现场观察不同浓度ECA在不同时间的浸泡灭螺效果。结果实验室浸泡灭螺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时间和温度下钉螺死亡率有明显差异(P〈0.01);在温度为30℃、浓度为1.25mg/L,或温度为25℃、浓度为2.5、5、10mg/L时,浸泡72h钉螺死亡率达100%。现场灭螺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6~28℃,浓度为10mg/L和20mg/L时,浸泡72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4%和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浓度、作用时间及温度均为ECA灭螺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ECA灭螺效果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随着浓度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灭螺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体内凝集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凝集活性。方法用20%~100%硫酸铵对钉螺蛋白进行梯度分级沉淀,检测不同沉淀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分别用2.5 mg/ml D-半乳糖、D-果糖、D-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6种糖溶液对有凝集活性的沉淀进行倍比稀释,测定其红细胞凝集活性的变化。并测定不同温度(25~90℃)和pH值(3.0~10.0)对钉螺凝集素凝集活性的影响。结果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钉螺凝集素时,20%~40%饱和梯度所得的沉淀具有较高的凝集活性。其凝集活性能被半乳糖和乳糖抑制。当pH值为7.0时钉螺凝集素活性最高。30~70℃水浴时,随温度的增加其凝集活性降低,高于80℃时无凝集活性。结论钉螺体内存在半乳糖和乳糖凝集素,其凝集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密达利杀灭湖北钉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评价密达利(META-Li, 40%四聚乙醛水乳剂)杀灭湖北钉螺的效果。 方法 室内:采用泥缸喷洒法、烧杯浸杀法和三角沉淀杯上爬法,用敲击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密达利对湖北钉螺的杀灭和抑制上爬作用。现场:选择安徽省芜湖县草滩进行现场喷洒试验,密达利剂量为1、2和4 g/m2,设氯硝柳胺药物对照剂量为1 g/m2和清水空白对照组,观察施药后3、7和15 d检查钉螺存活情况。 结果 室内喷洒试验:24、48和72 h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0.78、0.44和0.46 g/m2;室内浸杀试验:24、48、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4.4、27.4和24.8 mg/L;24 h抑制钉螺上爬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86 mg/L。现场喷洒试验:密达利2 g/m2喷洒后7 d钉螺死亡率大于90%,灭螺效果和氯硝柳胺1 g/m2相当(P>0.05)。 结论 密达利室内及现场喷洒灭螺效果明显,有抑制钉螺上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