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往认为AP患者以青壮年居多,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及社会老龄化的形成,老年及儿童AP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人群因其生理学特性从而导致AP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老年及儿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AP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A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6-061758例AP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进行分组:未成年组(18岁);中青年组(18-60岁);老年组(≥60岁).总结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的一般资料、病因、严重程度、并发症、临床经过及预后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特点.结果未成年组AP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轻度AP(mild acutepancreatitis,MAP)比例(78.5%)较另外两组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其他两组低(P0.05).中青年组AP男性构成比(71.0%)较高,酒精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率(13.4%、21.5%)较其他两组高(P 0.05);中青年AP胰腺坏死的发生率(23.4%)最高,发生胰周渗出、胸腔积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也高于未成年组(P0.05).老年组AP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发生恶心症状的比例(58.2%)最高(P0.05).老年AP病因中胆源性所占比例(61.2%)最高(P0.05);老年AP发生中度重症AP的比例(43.5%)较其他两组高(P0.05).未成年组AP住院时间(17.97±12.14 d)最长,老年组AP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4.1%)及病死率(13.1%)最高(P0.05),不同年龄段AP患者在住院费用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室指标结果对比显示,三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C反应蛋白均值较其他两组低,老年组血清淀粉酶较中青年组高;老年组脂肪酶(lipase, LPS)较其他两组高(P0.05),LPS均值在未成年组及中青年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较其他年龄段人群的酒精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高;老年AP患者发病时最容易出现恶心,且病死率最高;当未成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时,应警惕AP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电图相对波段功率(relative band power,RBP)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acute focal cerebra ischemia,AFC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AFCI患者(51处病灶)和同期NICU中EEG正常的患者20例(对照组)进行脑电监护.观察两侧RBP的改变并对比分析,比较梗死组与对照组RBP.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评价各波段RBP的诊断能力.结果 AFCI在各波段RBP上均表现为不对称性,病灶侧δ波RBP较健侧显著增高(P<0.01),α、θ和β波的RBP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δ波RBP显著增高(P<0.01),α和β波的RBP均显著降低(P<0.01).α波RBP诊断准确性最高,β和δ波对AFCI诊断也有意义.结论 RBP对AFC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外并发症的CT征象对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8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片,分析AP时胰腺外组织或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及CT征象.结果 89例AP中30例(33.7%)CT扫描仅见胰周组织坏死,59例(66.3%)显示胰外并发症,其中6例(6.7%)出现腹腔血管并发症,包括5例腹腔积血和1例胰周动脉瘤;1例(1.1%)并发肝脓肿;52例(58.4%)显示腹水,其中合并胸水29例(32.6%),心包积液2例(2.2%),肺底局限性片状炎症渗出7例(7.9%);15例(16.9%)并发肺水肿,其中11例(12.4%)进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死亡.结论 AP时腹部血管破裂或栓塞、胸腹水及肺部ARDS是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CT征象是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清RBP4水平与其早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按入院时的血清RBP4水平,分为RBP4升高组118例,RBP4正常组15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当时以及出院(或住院2周)时NIHS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以两次NIHSS评分差值>4分为预后良好,NIHSS评分差值<4分为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结果 (1)RBP4正常组,早期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RBP4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BP4升高组,发生进展性卒中的例数高于RBP4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早期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RBP4可以作为评判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RBP4、s VCAM-1。结果 1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RBP4、s VCAM-1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RBP4与s VCAM-1、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r=-0.169,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4、s VCAM-1、TG、LDL-C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s V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连续入组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1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分为两组:发生心力衰竭组49例,未发生心力衰竭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RBP4、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心力衰竭组比,心力衰竭组的患者RBP4水平、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而LVEF值下降(均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RBP4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 67,P 0. 01),RBP4与LVEF呈负相关(r=-0. 39,P 0. 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与LVEF独立相关(β=0. 50,P 0. 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RBP4升高,RBP4可能成为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心力衰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NAFLD肝患者62例,正常对照6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同时检测其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 IR).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酯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FINS)、HOMA - IR、ALT、AST和RBP4显著增高(P<0.01),而且NAFLD患者治疗后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FBG、TC、TG、FINS、HOMA - IR呈正相关.结论 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RBP4可能参与其发病,在其早期诊断和评判肝脏损害程度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AKI患者130例,非AKI患者12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酐、RBP、β2-MG.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RBP、β2-MG对早期AKI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2007年1~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和体检健康者20名,分为MS组31例、非代谢综合征(NMS)组29例和健康对照(C)组20例.测量体脂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脂联素(APN)、血清RBP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微量白蛋白(UAE)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问卷调查吸烟、饮酒习惯.结果 (1)MS组血清RBP4显著高于NMS组和C组(P均<0.01), NMS组血清RBP4显著高于C组(P<0.01).(2)男性血清RBP4显著高于女性(P<0.05).(3)血清RBP4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nhsCRP、 lnUAE、吸烟呈显著正相关,与ANP呈显著负相关.(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BMI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S患者血清RBP4显著升高,血清RBP4与BMI、 WC、血压、脂代谢、APN、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万法144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肾炎患者,根据病变肾小管-间质累及的程度半定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分别测定其尿RBP、溶菌酶、NAG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敏感性以及与小管-间质损伤的病因及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尿RBP水平与尿溶菌酶具显著相关性(r=0.462,P<0.01),与尿NAG酶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05).144例患者中RBP升高者104例(72.2%),溶菌酶升高者48例(33.3%),NAG酶升高者100例(69.4%).尿RBP升高者中80.8%患者的NAG酶,40.4%患者的溶菌酶同时升高;溶菌酶升高者中RBP同时升高者91.67%;NAG酶升高者中RBP同时升高者84%.尿RBP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溶菌酶(P<0.01).尿RBP排泄与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轻度、中度及重度病变三组分别为0.57(0.05~111.3)mg/L,4.84(0.06~200)mg/L,30.5(0.07~360)m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尿RBP显著高于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分别为59.5(1.85~360)mg/L、7.28(0.2~55)mg/L,P<0.05.结论尿RBP较溶菌酶更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管损伤及其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评价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9例)及正常组(43例);其中,根据诊断将冠心病组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5例)和心绞痛组(88例).采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收集患者血液样本,检测血清RBP4水平,分析比较各组SYNTAX评分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RBP4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估RBP4水平预测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切点.结果 冠心病组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42.51±19.00)ng/ml比(36.44±11.1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47.82±29.98)ng/ml、(44.82±15.23)ng/ml比(36.44±11.1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39.42±21.43)ng/ml]与正常组[(36.44±11.13)ng/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RBP4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47.82±29.98)ng/ml比(39.42±21.43)ng/ml](P<0.05);冠心病组患者RBP4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RBP4预测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切点是33.37ng/ml,敏感度为0.76,特异度为0.49.结论 冠心病患者RBP4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RBP4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RBP4>33.37ng/ml,可能存在重度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12.
黄晓春  邵明举 《山东医药》2001,41(19):50-50
有报道 ,约 70 %的急性胰腺炎 (AP)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 ,其中急性呼吸衰竭占 6 .7%~ 5 8% ,病死率较高。现对AP伴肺损害的 32例患者 (占同期收治 AP患者的 5 8.2 % )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其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男 19例、女 13例 ,年龄 2 2~ 75岁、平均5 4.5岁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 1996年制定的AP标准 ,并除外原发性肺部疾患及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的肺损害。临床表现为腹痛 32例 ,恶心、呕吐 31例 ,腹胀 2 0例 ,发热 15例 ,巩膜黄染 18例 ,口唇紫绀 11例 ,呼吸困难 6例 ,肺部湿罗音 7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与90例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按照血压水平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观察Cys C、RBP、β2-MG的水平变化并评估高血压病程变化的敏感度、准确度及临床意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舒张压、Cys C、RBP、β2-MG高于对照组(P 0. 05),且Cys C、RBP、β2-MG升高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 05)。高血压组患者血Cys C、尿RBP、β2-MG肾功能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ROC曲线下面积为Cys CAUC=0. 78; RBPAUC=0. 67;β2-MGAUC=0. 79; Cys C+RBP+β2-MGAUC=0. 91。结论 Cys C、RBP、β2-MG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价值更高,其水平变化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RBP及AIb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价值,以酶联免疫法测定98例NIDDM的RBP及AIb,结果糖尿病1组的尿RPB AIb(分别为2.37±0.41mg/L,5.87±2.06mg/L)及糖尿病Ⅱ组的尿RBP、AIb(分别为4.42±0.91mg/L、62.31±18.93mg/L)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11±0.07mg/L、0.76±0.10mg/L),糖尿病Ⅱ组的尿RBP、AIb均高于糖尿病Ⅰ组的尿RBP、AIb.提示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6倒尿RBP增高,AIb正常,说明糖尿病患者在肾小球损害前,即可存在肾曲小管的损害.尿RBP、AIb的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正常人209名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提供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及40例糖尿病患者尿RBP检测值,后者与前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糖尿病患者尿RBP排量增加,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正常糖调节者、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浓度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甲状腺素转运蛋白(RBP4/TTR)比值探讨RBP4在DR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5例合并DR的T2DM患者(DR组)血清RBP4、TTR、真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并与37例非DR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和30名正常糖调节者(NGR组)作横断面对照.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1)排除肝肾疾病,并且入院后生化检查无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及球蛋白异常;尿蛋白/尿肌酐<0.2,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2)无营养不良及体重指数(BMI)<19 kg/m2;(3)无感染及应激状态,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4)1个月内未服用维生素A、铁剂及影响其代谢的药物.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组RBP4/TTR较NDR组及NGR组显著增高(0.12±0.06、0.09±0.04、0.072±0.021,F=9.562,P<0.05).DR组RBP4与NG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13±3)mg/L,t=3.74,P<0.05],但与NDR组无统计学差异[(15±4)、(15±3)mg/L,t=1.73,P>0.05].分别将RBP4和RBP4/TTR引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BP4(B=0.214,OR=1.239,P<0.05)和RBP4/TTR(B=0.718,OR=2.051,P<0.05)均为DR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RBP4可能在T2DM发生DR的过程中起作用;血清RBP4/TTR比值在评估DR危险因素时的价值要优于血清RBP4浓度.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N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血中维生素A的特异转运蛋白.已有研究证实,尿RBP是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敏感指标,但血清RBP在NS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观察了NS患者血清RB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作为预后判断指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言急性胰腺炎(AP)的研究进展较大,然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容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尤其是呼吸功能障碍在75%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发生,临床症状从较轻的低氧血症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均可出现.AHNP 相关的 ARDS 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上均与其他原因如败血症、严重创伤所引起的 ARDS 相似,但是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AP 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经大量研究,许多学者对 AP 相关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有了较多的认识,其中包括胰酶、补体系统和激肽的作用,循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用于急性胰腺炎(AP)的分型、动态监测以及评估病情、死亡率、预后、并发症等.炎症指标如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腺炎评分系统与AP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RDW联合时可进一步提高对AP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本文就RDW与AP分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2例AP患者,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将AP患者分为轻症、中重症及重症3组。计算入院时NLR值四分位数,并将患者分为4组:NLR≤4.91组、4.92≤NLR7.80组、7.81≤NLR≤13.78组、NLR≥13.78组,分别比较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Ranson评分、全身并发症在4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NLR、NLR48 h、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AP全身并发症的有效性。[结果]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患者入院时NLR水平重症组中重症组轻症组[15.13(7.86)∶10.07(7.98)∶5.43(4.33),P0.001]。重症组及中重症组AP患者NLR48 h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患者[8.10(6.74)∶7.62(4.57)∶3.16(2.58),P0.001]。根据四分位数分组,随着NLR水平升高,Ranson评分重度、修订后亚特兰大分类重症、有全身并发症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均P0.001)。计算炎性标志物预测AP全身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入院时NL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3。当NLR截断值 10.56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6.2%。[结论]NLR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NLR是预测AP患者全身并发症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