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结肠镜检查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标准工具。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同步切除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从而达到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目的。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尤其是小息肉的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结肠镜检查可以清楚发现肠道病变,同时还可对部分肠道病变进行治疗,目前广泛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结直肠早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1]指出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普遍应用的金标准。良好的肠道准备率应>8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体检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37例,其中529例成功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类型、部位,并分析息肉检出率、病变部位与年龄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 529例受检者中男315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3±9.3)岁,检出肠息肉104例(19.7%),其中进展期息肉17例(3.2%),腺瘤84例(15.9%),直肠癌1例(0.2%),痔疮61例(11.5%),结直肠炎症22例(4.2%).结直肠息肉在男性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年龄≥50岁者结直肠息肉和进展期息肉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01,P<0.05).共检出息肉158枚,以<0.5 cm、管状腺瘤居多.随年龄增长,近端结肠息肉患者的比例增多,而远端结肠息肉患者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手段,重视体检人群的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环境等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升高的趋势,部分地区已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的序贯检查对筛查社区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0月奉贤区多个社区40~79岁、连续2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并行结肠镜筛查的无症状人群作为筛查对象,分析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共2 251名无症状人群完成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的序贯筛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19.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0.8%。不同性别和年龄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结论:社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无症状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可能与其性别、年龄、部位有关。50岁以上需重视结直肠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疾病和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5.
背景:结直肠息肉为消化道的常见疾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中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调查表评价存在高危因素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虹口区社区居民。分析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不同性别人群、年龄段的特征,以及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形态、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共985例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58.7%对38.9%;χ~2=79.788,P0.01)。不同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20,P0.01)。左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62.4%对37.6%,χ~2=190.643,P0.01)。隆起型息肉0-Ⅰ的总体检出率94.5%,平坦型息肉0-Ⅱa为48.3%。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高于非腺瘤性息肉(59.3%对47.1%,χ~2=27.326,P0.01)。119例患者的两次病理结果不一致。仅17.8%息肉摘除者术后行结肠镜随访,其中62.3%息肉复发。结论: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有较高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和及时有效的手术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性别与结直肠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10-2011-10期间在华北地区6家医院检出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性别与发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24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1377例,女性1073例.男∶女为1.28∶1.00;女性发病率升高.右半结肠癌比例升高.性别与结直肠癌发生年龄、发生部位、腺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大肠癌患者比例有增加趋势.筛查是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的起始年龄应按筛查目标确定.结直肠癌发病部位应重视右半结肠发病率升高现象,全结肠镜检查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前便秘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便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菌群代谢产物异常,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或)免疫微环境异常.便秘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的预警症状.尽早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筛查,并定期随访和适时干预,有助于发...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全球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是现阶段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 也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早筛、早诊和早治能够有效改善结直肠肿瘤的预后。结肠镜是结直肠疾病最为准确的诊断、筛查和随访手段, 但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取决于其质控。本文主要从结直肠癌发病率、癌变途径、危险因素、诊断筛查方式和结肠镜检查质控标准等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全球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现阶段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也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早筛、早诊和早治能够有效改善结直肠肿瘤的预后。结肠镜是结直肠疾病最为准确的诊断、筛查和随访手段,但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取决于其质控。本文主要从结直肠癌发病率、癌变途径、危险因素、诊断筛查方式和结肠镜检查质控标准等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大多数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存在一定的腺瘤漏诊率,因此,早期进行结肠镜筛查,提高筛查质量,降低腺瘤漏诊,提高腺瘤检出率,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结肠镜筛查质量受多种客观及主观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特征、病变性状、肠道准备情况、盲肠插管率、操作时长及结肠镜辅助技术等因素。本文就结肠镜筛查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腺瘤性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监测是结直肠癌筛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结肠镜筛查腺瘤性息肉确定患者风险分层的同时,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随访规范。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的随访间隔是以患者既往史、家族史和初次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为基础而制定,本文基于对美国和欧洲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指南的理解和学习进行文献综述,初步探讨与息肉风险梯度相适应的结肠镜随访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结直肠疾病的关键技术,尤其是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1]。早期发现病变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卓有成效的肠道准备与肠镜检查质量密切相关。肠道残存粪渣、粪水较多,大量泡沫附着黏膜等均可导致肠黏膜显示不清,遗漏微小病变。据统计,约1/3~1/2腺瘤患者因肠道准备不足而在结肠镜中漏诊[2]。操作过程中反复冲洗增加了检查时间,从而增加了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治疗结直肠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至关重要。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症状对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提示作用,为结肠镜筛查受检者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36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纳入研究,采集其就诊时症状、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等信息,分析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检出率以及不同临床症状与疾病风险和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2 366例受检者中,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检出率分别为20.5%和5.4%,有临床症状者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症状者(息肉:24.2%对4.5%,癌:6.4%对0.9%,P均=0.000)。以腹泻(OR=1.213)、便血(OR=2.076)、粪便性状改变(OR=1.503)为首要症状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增高(P均0.05),以腹痛(OR=1.568)、便血(OR=2.837)、粪便性状改变(OR=2.206)、里急后重感(OR=1.735)为首要症状者的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增高(P均0.05)。以便血、粪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感为首要症状者病变主要分布于直肠或左半结肠(P均0.05)。结论:腹泻、便血、粪便性状改变与结直肠息肉风险有关,腹痛、便血、粪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感与结直肠癌风险有关,对有上述症状者强烈推荐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结直肠癌已跃升为前五高发的癌症,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及预期寿命。结直肠癌的形成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极其重要,其中规范化的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人工智能辅助消化内镜检查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应用在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方面有明显的成效。本文就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检查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人工智能辅助内镜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高水平。结直肠腺瘤是CRC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结肠镜筛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防治CRC的有效手段。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是评价结肠镜质控的金标准。为了提高腺瘤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多种内镜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关于可反转结肠镜、电子染色内镜、透明帽辅助结肠镜、广角结肠镜、第三只眼逆行内镜、注水结肠镜等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社区居民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和影响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因素。方法:以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在颛桥镇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与粪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并对不愿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原因调查。结果:研究期间共6 383例居民参与筛查,危险度评估、FOBT和总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7.2%(459例)、10.5%(670例)和17.2%(1 095例)。初筛阳性者中29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应答率为27.1%,60~69岁年龄段依从性最高(P0.0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2.0%(6/297)。对结直肠癌认识不足、无明显身体不适是影响高危人群结肠镜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能快速、高效地识别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于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应加强宣教力度,提高居民认知水平,并不断完善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7):977-983
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观念的普及,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健康或无症状人群主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比例明显提高.结肠息肉和腺瘤的检出和治疗率也大幅提升.但总体上我国结肠镜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距离国际公认的30%标准仍有明显差距.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是提高ADR,降低间期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键.影响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因素包括从术前受检人群的选择和评估、肠道准备质量,术中进镜技术、内镜图像增强模式的运用、退镜时间,到防止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但目前大多数结直肠癌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时已多属晚期,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20%-25%,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尤其重视并及时发现、处置癌前病变如腺瘤性肠息肉(colorectal adenoma,CRA)能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资料表明,对CRA等高危人群的机会性筛查是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就结直肠癌与腺瘤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特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呈发病率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给全球带来了沉重负担。结肠镜检查可识别并清除癌前病变与癌前状态, 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核心手段。学界对结肠镜检查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推动了近年以结肠镜为主导的密集研究。临床医师也逐渐意识到结肠镜检查的重点不仅在于检查时的质量控制, 检查前的教育及肠道准备、检查后的随访等亦与结直肠癌预后息息相关, 长期的结直肠癌管理离不开结肠镜检查的任一环节。本文总结了整个结肠镜检查过程对早期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同时提出用"围结肠镜期"一体化"结肠镜检查前、中、后"这一连续时间段, 强调早期结直肠癌在"围结肠镜期"的整体管理, 旨在规范结肠镜检查, 从而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结肠镜作为诊断CRC的金标准,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盲肠插管时间(cecal intubation time, CIT)是反映结肠镜检查质量的指标之一,研究已发现多种因素均可影响CIT.本文通过回顾文献介绍了医生、患者、辅助技术、设备等方面可能影响CIT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内镜医师完成结肠镜检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