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 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82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试验.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5例)和安慰剂组(27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ET、NO、cRP变化情况.结果 吡格列酮组治疗后ET、CRP、NO[分别为(55.1±10.1)ng/L、(4.59±0.33)mg/L、(40.10±10.10) μmol/L]与治疗前[分别为(72.1±25.1)ng/L、(5.89±0.89)mg,L、(30.30±9.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三者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其ET、NO、CRP水平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 5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低盐、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定期随访监督指导,监测血糖、血压稳定后1周,对照组维持治疗,吡格列酮组应用吡格列酮胶囊30 mg,每日1次,全部病例观察6周.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对照组24 h UAER,TNF-α,HBA1c分别为(127±25) mg,(1.2±0.4) ng/L,(6.2±1.0)%、(184±23) mg,1.2±0.3) ng/L,(6.2±1.0)%,治疗前为(245±27) mg,(1.6±0.4) ng/L,(7.4±1.0)%、(253±28) mg,(1.6±0.4)ng/L,(7.3±1.0)%,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0±2.6) mg/L、(6.8±2.1) mg/L高于治疗前(4.3±1.0)mg/L,(4.3±1.1)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BG下降,吡格列酮组24 h UAER下降及脂联素升高水平比对照组明显.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4例,根据OGTF试验结果分三组:糖耐量正常组(NGT)6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48例、2型糖尿病组(T2DM)45例,三组均于入院时即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并对其行冠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患者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组[(41.8±19.8)分]和糖尿病组[(40.1±18.7)分]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9±15.3)分](P〈0.01);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减低组间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血清sCD40L水平[(2.46±0.79)ng/m1]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2±0.81)ng/ml](P〈0.05),糖尿病组[(2.57±0.68)ng/m1]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糖耐量减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r=-0.147,P〉0.05)。结论ACS患者在血糖轻度异常时CD40/CD40L即可过度激活,不一定血糖过高,即达到糖尿病状态时才有CD40/CD40L的激活;糖耐量异常的ACS患者中血清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应用吡格列酮干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120例IGT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治疗,治疗组给予饮食+运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基本指标以及ET、CRP、Fg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b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T、CRP、Fg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除BMI、FPG外,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转变为2型糖尿病率为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应用于IGT人群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IGT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IR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加服15 mg 吡格列酮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CRP治疗后明显下降(P< 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在改善IR的同时,也使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的糖脂胰岛功能的影响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给予11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予吡格列酮30mg/d(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12周,对照组(55例)予二甲双胍(0.75mg/d)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SIS)对比观察。结果吡格列酮在治疗糖尿病降血糖的同时有降低空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庞德友  任明伟  韩艳  武树海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481-2483
目的探索盐酸吡格列酮对煤工尘肺合并2型糖尿(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煤工尘肺2型糖尿病和非煤工尘肺2型糖尿病原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连续观察12周,前后对比研究。结果联合方案治疗后血糖(空腹、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较前明显升高(P〈0.05)。非尘肺糖尿病组疗效较煤工尘肺并2型糖尿病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提高煤工尘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β和Homa-ISI,降低其IR。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瑞舒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影响,探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高脂肪饮食组,单纯饲喂高脂肪饲料;吡格列酮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吡格列酮5mg/(kg·d);瑞舒伐他汀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瑞舒伐他汀1.5mg/(kg·d);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吡格列酮5mg/(kg·d)、瑞舒伐他汀1.5mg/(kg·d)。实验后20周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ABCA1表达量,利用酶法测定兔的血脂.并利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兔主AS面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均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I水平,并显著增加巨噬细胞的ABCA1表达量。同时使主AS面积明显减少。其中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的变化较吡格列酮组、瑞舒伐他汀组更加明显。结论瑞舒伐他汀和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逆行胰胆管牛磺胆酸钠注射制造急性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分假手术组、急性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组、吡格列酮治疗组.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肺组织NO的浓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组肺组织TLR2,4表达明显增高,NO浓度降低,肺损伤加重(P〈0.05).吡格列酮治疗组TLR2,4表达降低,肺组织NO升高,肺损伤减轻(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TLR2,4 mRNA的表达,提高NO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减轻AHNP并发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卓 《现代医院》2005,5(6):13-15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磺脲类和/或双胍类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w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吡格列酮能明显增加磺脲或胍类降血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治疗8w后A组FBG、PBG分别下降了1.04mmol/L、3.15mmol/L,12w后,A组FBG、PBG、HhbA1C分别下降了1.67mmol/L、3.04mmol/L和20.5%,治疗12w后A组TG下降明显,HDL-Ch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增高较明显。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抗糖尿病新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联合血管重建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血管重建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2~35min;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胆、胰瘘、感染及出血、血栓发生。病理检查:切除肿瘤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浸润。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患者死于术后6~12个月。存活超过2年者4例。结论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小于3cm的选择性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患者存活率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