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刺伤皮肤造成的意外伤害[1]。针刺伤的严重性不在于利器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被污染利器可能造成疾病传播[2],尤其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性高,远远超过皮肤接触与黏膜接触的危险性[3-4]。研究[5]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经血液  相似文献   

2.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3]。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大,探讨其针刺伤的原因,以便…  相似文献   

3.
针刺伤是一种医疗利器(针头、各类穿刺针、手术刀、缝针等)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各种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可由此途径感染到受伤者体内[1],是护理人员最常见遇到的职业损伤之一。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万~80万例,护士利器伤害率大约占80%以上,几乎100%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的经历[2]。那么,针刺伤事件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哪些严重伤害,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的做一下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8):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寻找避免此类职业伤害的对策,降低门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生的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现状进行分析,统计导致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有:工作压力大,重视不足违反护理常规和病人不配合等。结论人为因素是导致门诊护士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加强管理,可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黄榕  孔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499-2499
针刺伤是常发牛丁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护士手被针刺伤概率远远高出其他医务人员.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我们巧用棉签.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  相似文献   

9.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如各种消毒液,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戊二醛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医护人员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如针刺伤等。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据报道[2],我国约有70%~80%的临床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因此,临床护士提高对针刺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针刺伤职业危害主要有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危害。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有:时间、环节、环境、医疗器械、各层人群等。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纠正不良的护理工作习惯和危险的工作行为,执行规范操作程序,护理管理者做好监管,针刺伤的发生会逐渐减少,从而确保护士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以及被针刺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在职、轮转的急诊科室护士60名,采用前瞻性问卷调查针刺伤害暴露情况、针刺伤害后预防控制情况以及针刺伤的心理危害等。结果10名急诊护士在抽调时间的前1年之内有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时仅有40%护士戴手套;75%的抽调对象认为HIV感染是针刺伤最可怕的后果,其次是感染肝炎病毒(18.33%);发生针刺伤后多数的护士出现了紧张(60%)、焦虑(50%)、恐惧(30%)等心理反应,90%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多数护士遭受针刺伤的心理压力,加强针刺伤害安全管理并采取普及性预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预防针刺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22):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1].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导致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寻找避免此类职业伤害的安全防护工具,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1~8月我院39名护士发生的针刺伤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导致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和针刺伤的常见部位,并采用自行研制的穿刺指套作为防护工具应用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的日常静脉采血工作中,观察对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39名护士使用穿刺指套前发生针刺伤45人次,使用后发生针刺伤2人次。结论:采用自行研制的穿刺指套在预防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胡艳 《护理研究》2005,19(3):531-531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万人~80万人,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监测分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急诊护士针刺伤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7.
针刺伤是临床发生的一种意外伤害,其能够导致受伤者的局部出血,并被携带的病原体污染,甚至会导致病原菌的种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各种研究调查表示,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感染的高危群体[1]。由于针刺伤造成的疾病传播、身心伤害等也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分析了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近年来,随着人们职业防护意识的加强,针刺伤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勤  徐晓敏 《全科护理》2012,(5):455-456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我国约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害[2]。急诊科是静脉输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科室,也是许多细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  相似文献   

20.
不同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的影响。方法:将2006-03~2007—02的398例年龄在14~82岁之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2例,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96例,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均由ICU工作3a以上的护士进行穿刺;然后统计对患者穿刺过程中造成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静脉留置针。结论:选择具有防护作用的医疗器具能有效减少护士的职业性伤害,提高护士的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