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诊是极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但近年来受“舌诊即望舌”观点的影响,本来完整的舌诊内容逐渐被分离,部分内容如味觉诊察越来越被淡化。本文从舌诊内涵、味觉诊察与舌象诊察的统一性,以及相互参考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舌诊应包含味觉诊察”的观点,并建议今后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应将舌诊内容独立设为一章。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其中的辨舌理论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更为重大,恰当的应用于皮肤科可以取得更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舌诊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种疾病的诊疗中,对于恶性肿瘤疾病同样注重舌象的诊察。本文基于对近10年来恶性肿瘤舌象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阐述舌诊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研究现状,综合结果发现多数研究认为肿瘤疾病患者舌象的特点以“瘀”为主,但不同瘤种间舌象特征会有区别,且舌象与肿瘤疾病种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存在相关性,但多属小样本研究,尚未发现规律性。此外,肿瘤舌象的微观研究也逐渐增多,不同舌象背后的生物学行为,有待我们用更大的数据量去挖掘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主要诊察方法,其基本原理为知外揣内的"象思维",即通过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来洞察人体生理与病理状态,以此作为诊察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文章将从"气机升降"的角度来探讨舌诊的内涵,并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以期更好地发挥舌诊在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方用药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象作为舌诊的重要部分,又是中医望诊内容的重中之重。因为舌象在辨病过程中的客观性和直观性,观察中风患者舌象的变化对于分析病因病机和判断疾病分期、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以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以舌象变化探讨中风病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对用药遣方的指导意义。1舌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舌诊是中医学的重要诊法之一,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历来被祖国医学所肯定  相似文献   

6.
中医舌诊已有悠久历史,近年来国内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舌诊进行了研究。在温病中,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它对疾病的预后判定和用药的指导具有一定的价值。为了探索温病舌象变化的规律,我院在1981年1~4月间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122例的舌象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独处藏奸是中医重要辨证思想,指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观察某些独特的指针,进而揭示疾病的本质。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有着直接、客观的特点,对临床诊察疾病有着不可替代作用。该文将"独处藏奸思想"运用到舌诊中去,一是通过察舌本身之"独",把握疾病的本质,观察某些独特的舌象以诊断和预防疾病,二是在特殊情况下独重舌诊,包括:①辨证无所参可从舌象考虑;②症候复杂,舌症矛盾当舍症从舌,并结合三则医案加以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8.
舌诊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诊察手段,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医生主观经验和光照环境影响较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学和医学专家系统的应用较成熟,舌诊客观化研究主要依赖图像识别技术,将标准化收集的舌象经过图像校正、图像去噪、舌体分割、舌质舌苔分割等预处理,通过对舌质、舌苔的颜色和形态特征分析总结,发现基本符合传统中医理论。但当前舌诊客观化研究与中医临床脱节,只有通过多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医人工智能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观察患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隗继武教授临床善治脾胃病,他认为舌诊作为中医重要的诊疗手段,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均有指导意义,隗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舌下脉络来判断脾胃病的性质、邪气的深浅、正气的盛衰,以及疾病的预后与转归,为脾胃病的辨证,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整体联系是舌诊的生理基础,象思维则是舌诊的基本思维模式,即通过取象比类,运用舌象呈现的阴阳五行属性特征诊断疾病的方法。舌象有常与变之分,对于正常舌象应法天则地察舌象之动态变化、从容人事明舌象之个性特征;病理舌象的诊察重在寻求规律,故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察舌象明气之虚实以知气之运动、辨阴阳与寒热虚实、定五行五脏之病变部位,以求疾病病机归属。同时对舌质与舌苔在不同的疾病中的标本主次规律进行了总结。通过立足中医象思维总结舌诊研究现状,明晰舌诊的应用原则,为舌诊理论的系统化提供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医而言,舌诊和脉诊都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舌象与脉象相比更加客观,而脉象与舌象相比则更加全面[1]。伤寒与温病均属于外感热性疾病,二者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伤寒为受风寒之邪,侵于肌表,变化较慢,伤阳气;温病为受温热之邪,变化迅速,伤阴气[2]。本文通过舌象与脉象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伤寒学与温病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8)
温病重舌,杂病重脉,察舌诊病对于温病诊疗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温热论》及参考历代医家的观点和舌诊专著,阐述察舌在温病辨治中的突出作用及重要性。旨在根据舌象性质,对疾病的病性、病位、预后转归等问题作一一阐述,并探讨了《温热论》舌诊理论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最后以叶天士医案选析,来说明《温热论》舌诊理论的具体运用。通过以上论述,以阐明《温热论》舌诊理论对临床理、法、方、药等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在中医疫病理论与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普通诊法理论相比较,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从望、闻、问、切诊4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医疫病诊法理论特点,认为中医疫病诊法主要特点为,重视望诊,尤重舌诊;通过望诊和闻诊重视对神志的诊察;通过望诊、闻诊、问诊重视对津液耗伤的判断;通过脉诊、舌诊重视对疾病传变的判断,指导临床用药等等。并系统总结各诊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应对疫病及新发突发疫病提供理论与临床上的借鉴,并进一步丰富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认为,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医舌诊的发展进行概括总结,并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舌象、舌苔微生态及其两者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归纳,旨在发现疾病与舌象及舌苔微生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舌诊在中医"四诊"中作为望诊内容之一,是诊断疾病必备的要领和珍贵的经验总结。舌象改变可以判断病情并指导用药,各科疾病中已经有相当活跃的研究。在肾脏病领域,舌象变化与肾病中医辨证分型,肾病临床分期、预后和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肾病辨证用药3方面关系密切,同时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并成熟。中医舌诊能够为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肿瘤患者瘀血舌象的研究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而瘀血舌象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舌象,且在肿瘤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瘀血舌象在肿瘤患者中出现的临床意义、临床观察、微观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其现代研究概况.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生理、生化及病理检查各方面对肿瘤患者的瘀血舌象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7.
陈群  路艳 《中医药学刊》2004,22(1):18-19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而瘀血舌象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舌象,且在肿瘤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瘀血舌象在肿瘤患者中出现的临床意义、临床观察、微观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其现代研究概况。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生理、生化及病理检查各方面对肿瘤患者的瘀血舌象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8.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临证验舌法》谓:"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相关内容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且十分丰富。近来研究表明,中医舌诊在"治未病"中具有预警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近些年中医舌诊在常见临床病证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中医舌象与临床常见病证检测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中医舌象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方法。研究认为,中医舌诊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值得尝试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是中医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在教学中繁多的病理舌象图片使学生疲于观察,枯燥乏味,且琐碎的舌诊内容使学生面对病人时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舌诊的方法及舌诊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病能力。1教学内容分析1.1教学内容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象”诊察是中医诊查的关键手段,象思维则是贯穿整个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思维模式.“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而知行合一是象思维的基本要求.象思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贯穿了中医学诸多方面,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阴阳、五行、藏象病机,还是中医临床基础中的诊断、治则、方药等.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