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霞  张芹 《重庆医学》2008,37(13):1478-1479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与出生时间、发作形式、病因的关系,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惊厥临床资料。结果出生后1周内惊厥发作者80例,占86.96%;发病原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最多,其次为颅内出血(ICH),再次为代谢因素。惊厥发作类型:微小型55例,多灶阵挛型25例,局灶阵挛型9例,强直型2例,肌阵挛型1例。以微细型为最多见,肌阵挛型少见。结论(1)新生儿生后1周内惊厥发生率远远高于1周后,与新生儿神经系统易受损害有关;(2)微小型发作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易被临床忽略;(3)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与高危因素密切相关,以微小型发作和多灶型常见。  相似文献   

2.
刘峻峰 《吉林医学》2012,33(33):7280
目的:研究新生儿惊厥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予以早期干预,从而有效控制其惊厥的发作,并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4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为缺血缺氧性的脑病与颅内出血以及化脓性的脑膜炎为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在46例患儿当中,有16例临床表现为微小型,有10例为强直型,有10例为多灶阵挛型,有6例为局灶阵挛型,有4例为肌阵挛型。全部患儿予以抗惊厥治疗以及原发病治疗,共治愈34例,有10例好转,仅1例死亡,患儿死亡原因系颅内出血导致,其治愈率能够达到97.83%。结论:新生儿惊厥为多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症状,但危害较大,在临床较难被发现,因此需密切观察。同时为了减少出现新生儿惊厥,需加强孕产妇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并加强在新生儿期宣传保健知识,从而减少出现新生儿惊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HIE28例(48.3%),ICHl0例(17.2%),破伤风9例(15.5%),低血钙3例(5.2%),低血糖2例(3.4%),化脓性脑膜炎2例(3.4%),败血症、宫内感染、捂热综合征、核黄疸各1例;临床表现轻微型22例(37.9%),局灶阵挛型15例(25.9%),多灶阵挛型12例(20.7%),强直型9例(15.5%).结论 中减少早期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HIE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惊厥类型及病因探讨(附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2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按照实用新生儿学惊厥临床分类法,轻微型占492%,多灶阵挛型占183%,强直型75%,局灶阵挛型25%。主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433%),颅内出血(142%)、生化代谢异常(325%)及感染性疾病(75%)。  相似文献   

5.
张蔚起  林泽鹏  赵少岚 《吉林医学》2012,33(18):3924-3925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惊厥患儿。结果:引起新生儿惊厥病因依次是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4例(40.0%)、代谢性疾病18例(30.0%)、颅内出血(ICH)11例(18.3%),三者总共53例(88.3%)。惊厥类型为微小型发作33例(55.0%),强直型发作15例(25.0%),阵挛型发作9例(15.0%),肌阵挛型发作3例(5.0%)。初次发作惊厥日龄<1 d 14例,2~3 d 21例,4~7 d 9例,7~14 d 9例,14~28 d 7例,出生后3 d以内发作惊厥共35例(58.3%),1周内惊厥发作共44例(73.3%)。结论:新生儿惊厥发病原因主要为HIE、代谢性疾病、ICH,惊厥类型以微小型发作最常见,发作时间主要是1周以内。尽早确定惊厥病因,积极对症治疗,可以防止惊厥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可造成患儿致残和死亡。而伴有惊厥的HIE又是其中的严重病例。本文对 40例伴有惊厥的HIE病例进行临床综合的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 992~ 1 998年我科共收治HIE病人 72例 ,出现惊厥的 40例 (5 7.0 % ) ,其中男 2 4例 ,女 1 6例 ,惊厥病人中有 1 2例是在生后 2 4小时之内发病。惊厥发作类型 :微小型 1 8例 (45 .0 ) ,局限性阵挛 1 3例(32 .5 % ) ,多灶性阵挛 9例 (2 2 .5 % ) ,常无固定的抽搐部位 ,其中伴有意识障碍、肌阵挛 7例 (1 7.5 % ) ,强直型 2例 (5 % )…  相似文献   

7.
倪世宏  陈扬 《医学综述》1996,2(9):503-504
我科于1989年10月~1994年10月收治新生儿惊厥12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惊厥12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8.7%。男85例,女41例,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儿98例,过期产儿7例。体重<2500克28例,≥4000克6例。分娩方式:顺产65例,难产53例。惊厥首发日龄:<1天10例(7.9%),<3天61例(49.2%),<7天83例(65.9%),8~28天43例(34.1%)。1.2 惊厥发作类型 本文采用Volpe氏分类法,微小型发作18例(14.3%),多灶阵挛型发作27例(21.4%),局灶阵挛型发作5例(3.9%),强直发作2例(1.6%),肌阵挛型发作7例(5.6%),多为微小型发作兼其它发作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作类型和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4例新生儿惊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惊厥患儿发病原因主要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以及颅内出血;其中微小型、肌阵挛型、局灶性阵挛性、多灶性阵挛性和强直性惊厥患儿依次为18.12.10.8.6例;对54例惊厥患儿采取积极的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后,共有35例痊愈,好转1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 新生儿惊厥主要由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以及颅内出血引起,经过早诊断以及积极的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76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居惊厥病因前3位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9例(38.2%)、颅内出血(ICH)17例(22.4%)、代谢性疾病15例(19.7%),三者共61例(80.3%)。首次惊厥发作日龄<1天19例,2~3天31例,4~7天8例,7~14天10例,14~28天8例,出生后3天内惊厥发作共50例(65.8%),1周内惊厥发作共58例(76.3%)。微小型发作46例(60.5%),阵挛型发作18例(23.7%),强直型发作10例(13.2%),肌阵挛型发作2例(2.7%)。结论:新生儿惊厥病因主要为HIE、ICH、代谢性疾病,发作时间以生后1周内为主,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发作最多见。早期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防止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报道新生儿惊厥75例,其中,多灶阵挛型32例,局灶阵挛型5例,强直型18例,微小发作型20例。后者常不引人注意。强调以病因治疗为主,部分病儿在病因未明确前,可依次补充葡萄糖、钙、镁及维生素B6。止惊剂首选鲁米那;对新生儿破伤风,同紧大剂量安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徐璐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993-99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生儿住院病房临床观察到惊厥发作的新生儿65例,观察其惊厥发作类型,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血培养、头颅CT,部分患儿行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对出院满1年的患儿电话随访,并门诊随访其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MRI或脑电图.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30例,颅内出血13例,脓毒症4例,中毒性脑病1例,先天性脑发育异常1例,破伤风2例,胆红素脑病2例,电解质紊乱3例,低血糖5例,新生儿撤药后综合征1例,大田园综合征1例,不明原因惊厥2例.局灶肌阵挛型中以颅内出血为主要病因(41.67%);强直型上下肢均出现强直状态,肌张力明显升高,表现为去皮质体位;多灶肌阵挛型在所有病因中均可见,且发作时抖动较明显,尤其在低血糖患儿中,发作反复,且根据血糖值变化,惊厥症状较难控制;轻微型是所有类型中最为常见的类型,HIE占了绝大多数比例(60%),其中又以早产儿为多见(18例,占85%),5例轻微型患儿表现为呼吸停止.结论 新生儿惊厥以轻微型为主,其余预后差,治疗上需对症处理,加强对病因的诊断及分析,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惊蕨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约为5‰的早产儿发生率更高。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很少全身抽动,有时表现轻微,不易辨认。一般分为5型[1]:即轻微型、多灶性痉挛型、局灶性痉挛型、强直型及全身性肌阵挛型。新生儿惊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死亡或留有后遗症,必须早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分型:热性惊厥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通常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多在0.5~6岁;体温骤升时很快出现惊厥发作(通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12小时之内,体温>38.5℃,多在39~40℃);呈现全面性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0分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热退1周后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若无高危因素,本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106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玉萍  任玉兰 《中原医刊》2005,32(10):12-13
目的了解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惊厥的原因。方法对发生新生儿惊厥日龄、体重、发作类型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6例中于出生后7d内发生惊厥者68例,明显高于其他日龄的新生儿,其中61例与围产期窒息缺氧有关。惊厥病例以微小型发作最多见占58例,其次为强直性发作占26例,限局性、阵挛型发作22例。惊厥的病因以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最多见33例,窒息28例,惊厥患儿中死亡26例。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惊厥22例.结论表明新生儿早期发生的惊厥,很可能由颅内损伤引起,尤其是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应详细询问产科病史和分娩经过,在控制惊厥的同时治疗颅脑损伤.方可防止产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在3年期间对13例新生儿的痉挛进行检查。其中6例为癫痫,对其余7例患儿做出了良性新生儿睡眠性肌阵挛的诊断。结论:良性新生儿睡眠性肌阵挛为新生儿重要的特有表现,其可被误诊为癫痫。良性新生儿睡眠性肌阵挛:一个尚未认识的非癫痫状态@Ramelli G.P.$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San Giovanni Hospital, 6500 Bellinzona, Switzerland @Sozzo A.B. @Vella S. @Bianchetti M.G. @郭战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治疗和预后. 方法 对138例急诊惊厥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8例患儿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56例,肌阵挛19例,失神1例,局限性发作41例;一次发作者101例,丛集性发作37例;伴有发热者92例,无热惊厥46例.病因前3位为热性惊厥59例(42.75%),癫痫24例(17.39%),颅内感染15例(10.87%). 结论 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其次为癫痫、颅内感染.积极对因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是全身和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一般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可分为三种类型: 全身强直一阵挛性抽搐:躯干及四肢对称性抽动,眼球上叙固定,呼吸暂停,面色发白或发绀,意识丧失。强直性抽搐:全身及四肢张力增高,上、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局限性抽搐:某一局部肌群的抽动或眼球转动、震颤、凝视等。多见于新生儿及幼小婴儿。  相似文献   

18.
小儿惊厥俗称"抽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婴幼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6%[1].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强直或阵挛,常伴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9.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症。它是一种症候群,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均可发生。是多种原因所致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强直、阵挛或急性阵挛发作,发作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各种感染和非感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采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其中7例为足月顺产,3例为早产儿。临床症状为意识淡漠、嗜睡,出现惊厥,肌阵挛,肌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