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方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年龄的增长 ,脏腑虚衰的比率逐渐增加 ,其中以肾虚最为明显 ,为此肾虚被中医理论认为是加速衰老和导致气虚的首要因素[1 ] 。六味地黄方传统用于滋阴补肾 ,而被认为有抗衰老作用 ,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 改善机体自由基代谢 肾虚对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等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活力逐渐降低 ,过多自由基使细胞脂质氧化产生褐色素 ,并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这种细胞受损的连锁反应不断积累 ,即导致细胞生理功能的减退 ,机体的衰老[2 ] 。李耐三等报道 ,六味地黄全方的煎剂能使家蝇脑内S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提高 ,脂褐素… 相似文献
2.
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于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8味药组成,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为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为滋补肾阴代表方.此二方千百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六味地黄及金匮肾气方的药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痛苦,但是依旧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IM)之中,受到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医“肾虚”的概念与NIM紊乱相关。六味地黄方常被用来治疗“肾阴虚”,其作用机制与NIM密切相关。六味地黄方在临床上也可以被用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仅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脑卒中、围绝经期伴随的焦虑抑郁,更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总结了六味地黄方如何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3个层次发挥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期挖掘出六味地黄方在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方体内外对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种晶技术检测六味地黄方不同质量浓度(20、10、5、1 mg/mL)在体外对(Coo)2Ca.H2O晶体生长的抑制指数。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六味地黄方高、中、低剂量(0.8、0.4、0.2 g/kg)组。饲养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24 h尿草酸量,Ca2+、Mg2+分泌量和肾组织Ca2+、Mg2+水平。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分布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体外实验中,20、10、5 mg/mL六味地黄方对结晶生长抑制指数分别为98.50%、89.20%、43.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六味地黄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肾Ca2+水平,24 h尿Ca2+分泌量及肾组织草酸钙结晶沉积均低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方具有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并且其抑制效果优于枸橼酸钾。 相似文献
5.
6.
六味地黄方的免疫、抗肿瘤药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六味地黄丸 (汤 )系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 ,由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配伍组成 ,经历年临床实践验证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名方。国内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 ,现将本方免疫与抗肿瘤药理研究的概况、进展予以综述。1 免疫调节1.1 体外培养试验郑家驹等经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活性花环实验的免疫测定 ,证实本方汤剂和水煎醇提液均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结果显示 ,水煎醇提液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激发作用更优于 10 0 %的煎 (汤 )剂 ,但活性花斑形成率则明显偏低[1] 。孟庆棣等证实 ,… 相似文献
7.
8.
六味地黄方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方剂。近代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肾脏、保肝等多方面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采用多巴色素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含药血清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含药血清(10%、20%)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呈现促进作用,且随时间变化而逐步增强(P〈0.05),其中以含药血清浓度为20%,测量时间在6min时,测试组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最高(P〈0.01);而当高浓度(40%、80%)时酪氨酸酶激活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双向调节作用(P〈0.05);当含药血清浓度为80%,测量时间在3min时,测试组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最高(P〈0.01)。结论:不同浓度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酪氨酸酶活性呈现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该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HOICTRP,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VIP,Wanfang Data,CBM和CNKI,收集有关六味地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到2015年1月30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9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无论是单用六味地黄方还是联合其他中成药,临床总疗效优于西药或者其他中成药。痊愈率方面服六味地黄方比服用其他中成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高,但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其单纯用药或者联合其他中成药方面,并未显示比西药要好。降低促卵泡激素方面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用药均优于西药或者其他中成药,降低黄体生成素方面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用药并没有比西药好。升高雌二醇方面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用药均优于西药或者其他中成药,在降低Kupperman评分方面六味地黄方的效果并不比其他中成药要好。结论: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其他中成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优于其他中成药或者西药治疗,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道,但是由于文献的质量不高,仍需要大样本双盲随机试验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方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六味地黄方醇沉工艺合理化研究,得到稳定的、可产业化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马钱苷、芍药苷、莫诺苷、甘露三糖、多糖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浸出物等为评价指标,对乙醇加入方式、离心方式及是否加入乙醇洗涤工艺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醇沉工艺.结果 醇沉工艺中以体积计算加入乙醇的量较合理;采用乙醇洗涤法可有效完成多糖部位与醇沉上清液的分离;改进工艺后,多糖浸出物质达标,苷类、甘露三糖的质量分数达标.结论 经优化后的乙醇醇沉工艺具有易操作、可控性好、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开展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方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中六味 ,“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 )、“三泻”(泽泻、茯苓、丹皮 )。原为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证候而设立 ,后经历代医家发展与创新进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剂型也由传统丸剂发展成汤、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浓缩丸等剂型之六味地黄方系列药物。《中国药典》2 0 0 0版 ,所载其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随着其多方面药理作用研究成果的取得 ,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六味地黄方现代药理研究1.1 免疫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运用荧光法观察血小板经ADP激活前后的[Ca2+]的变化.结果 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ADP、PAF、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终质量浓度为生药9.26 mg/mL时,除山药/茯苓药对外,均不同程度降低ADP激活的血小板释放Ca2+的作用.结论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以山茱萸/丹皮药对作用尤为显著,其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加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加味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25 mg/次,每日3次,视患者血压情况调整用量,合并高血脂加舒降之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加味方治疗。疗程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 h蛋白尿、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六味地黄加味方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肾损害,从而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高凝状态、减少自由基对肾脏结构损伤、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