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和内镜下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62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31例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6例粘膜附有血性分泌物及假性息肉形成,15例粘膜呈多发性浅溃疡;完全缓解43例(69.35%),有效17例(27.42%),无效2例(3.22%)。结论分析UC临床特点及配合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能更好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有效104例,无效8例,其中完全缓解占5.1%,有效占88.1%,总有效率为93.2%。结论: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要与其他胃肠疾病相鉴别,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中草药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4年来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19例黏膜呈多发性浅溃疡,21例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0例附有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形成。病理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隐窝脓肿、浅表溃疡及杯状细胞减少,固有膜内淋巴、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给予针对性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其治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镜下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镜下的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其次为出血、脓性分泌物、粗糙颗粒、结肠袋消失、息肉形成、肠腔狭窄.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慢性炎症.经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SASP)+甲硝唑+中药灌肠+激素(重症)治疗后,病变缓解明显.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联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C)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62例UC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结肠镜检示病变呈连续性、弥散性分布,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占45.4%,左半结肠占46.8%.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或)激素治疗,缓解率高.结论:UC近年发病例数明显增加,临床表现较典型,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个别危重症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我科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经口服给予和药物灌肠治疗1~3个疗程,治愈31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自觉遵从医嘱,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达到早日康复,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寻7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根据筛选标准纳入的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治疗组,以及美沙拉嗪的对照,治疗结束后观察结肠镜下改变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结肠镜下观察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11%,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使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效果明显,其药物随访安全性研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方法对确诊为UC的长垣及其周边封丘、滑县等地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UC患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黏液或黏液脓血便发生率最高87.2%。病情以轻、中度多见(85.6%)。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为主。结肠镜下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治疗药物为5-氨基水杨酸联合益生菌及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锡类散灌肠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河南省长垣地区UC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轻、中度病情居多,并发症多为结肠息肉,肠外表现少。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多见。5-氨基水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锡类散局部灌肠效果好。确诊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对病变部位、范围,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72例临床资料。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1.48∶1,平均发病年龄(40.24±11.56)岁,高峰发病年龄30~39岁。临床表现以腹泻(80.56%)、黏液脓血便(72.22%)和腹痛(65.28%)为主,肠道外表现及并发症少见,无结肠癌变患者。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62.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在不同病情的UC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以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有意义,内科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测定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CRP对UC患者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采集活动性UC患者40例、缓解期UC患者32例、以及健康对照42例,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CRP水平,评估它对UC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活动性UC患者血清CRP水平比缓解期UC患者和健康者明显升高(P〈0.05)。活动性UC患者经过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美沙拉秦或柳氮磺吡啶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CRP水平可以反映UC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是临床上判断UC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SASP结合药物灌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住院的2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1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药物灌肠(思密达、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对照组11例,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药物结合药物灌肠联合治疗UC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3.8%)(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UC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采用统计软件SAS9.2产生一组随机数据,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0.2~0.3mg·kg-1·d-1保留灌肠,15min/次,2次/d,观察组在美沙拉嗪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1片/次,2次/d。两组给予连续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干预1个月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了肠道杆菌(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均有临床效果,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肠道杆菌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46.15%,好转率43.59%,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治愈率30.77%,好转率41.03%,总有效率71.80%,经统计学分析X2=4.10,P<0.05。结论:黛力新口服联合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7例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BPC),分析两者对临床病情程度的影响.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外周血CRP水平及BPC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RP水平及BPC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P<0.01).结论 外周血CRP水平和BPC对判断UC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在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g,3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100ml,1次/d静脉滴注及美沙拉嗪1.0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70%,均高于对照组的80%及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和川芎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确诊的20例老年人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腹泻。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结论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23在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64例UC患者及59例健康人群血清IL-23的水平。分别比较缓解期、正常对照组与活动期UC患者的IL-23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相对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UC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UC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 IL-23在UC病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血清IL-23可作为标志物反映UC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略高于对照组的87.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