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致其减少并引起出血性疾病.目前多数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血液系统常见病,临床以出血症状为主,可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咯血、吐血、尿血等.本病是出血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的“血症”范畴.2008年3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血小板,使血小板破坏为特征。我院共收治ITP患者2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男7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2.57;年龄15~65岁。20岁以下7例占28%,50岁以上者6例占24%,中青年11例占48%;其中有7例患者因复发再次住院。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出现瘀斑、瘀点12例,鼻衄9例,牙龈出血12例,月经过多5例,便血7例,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自拟"阿鸡熟芪汤"配合西医治疗本病8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81.2%(P<0.05).结论本方对该病具有补气生血养血、调节人体免疫、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74例IT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2mg/kg·d口服或地塞米松0.25~0.5mg·d静脉滴注,待出血好转后改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4~6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ⅣIG,剂量400mg/kg·d,连用5d.结果 IVIG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为治疗IT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TP),其临床表现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急性型相似,容易误诊误治,并导致病情加重。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241例,其中DTP...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中草药紫癜清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1例.50例单用紫癜清,显效7例,良效40例,进步3例,有效率94%,检测PAIgG,6例治疗后降至正常,4例稍下降。对照组21例用紫癜清合用免疫抑制药(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有效率86%,检测PAIgG,8例治疗后降至正常,2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经试用证明紫癜清具有升高血小板数和降低血小板抗体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十多年来国内文献报道均以强的松加免疫抑制剂治疗。我科自1975至1980年5月应用中医中药、强的松、环磷酰胺(CTX)或长春新碱(VCR)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中资料较为完整的20例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8岁,20~35岁者14例,占70%;急性型4例,慢性型16例。二、诊断依据:(1)有较典型的出血症状,无其他原发病史,故能排除继发性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1.临床资料 1.1 病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ZTP)13例中男8例,女5例;8个月~13岁;病程 5天~1年6个月,3例对激素耐药,诊断均符合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座谈会所订标准,其中急性型9例,慢性型2例,反复型2例。 相似文献
13.
葛祥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4):138-13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而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多数学仍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本病的特征有:①皮肤、黏膜出血,常见瘀点及瘀斑,严重有内脏出血;②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③血小板抗体增高;④血小板表面补体增高;⑤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伴有成熟障碍。目前国内外仍无特效治疗方法。激素疗法、丙球疗法等对部分病例有效.或用药时化验指标上升,减量或停药时化验指标下降.甚至用药时也不上升且副作用大,药价昂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往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方法,部分病例疗效不满意。笔者自1995年~1996年8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7~62岁。4例病程为1~7年,3例病程1个月~3个月。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鼻腔出血,月经量多,以及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血小板<50×10~9/L,骨髓巨核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众所周知 ,血小板减少是本病出血的常见原因 ,并且就一般情况来说 ,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是相平行的 ,但临床上 ,我们常见到一些 ITP患者 ,虽均有血小板数量减少 ,但减少程度与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平行。有些患者 ,血小板计数 (BPC) <4 0 0 0 0 ,却出血症状轻微或罕见出血 ;有些患者 BPC>10 0 0 0 0 ,却有明显出血症状。提示 :BPC减少并非出血的唯一原因 ,为探索其 BPC功能方面的问题 ,我们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了以中药为主又加用了西药治疗,控制血小板减少.结果 总有效率为90%,临床症状减轻,血小板升至正常,部分病例血小板未见回升,症状和出血情况不见好转.结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比单纯性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口服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接受中药治疗起,停用激素或免疫制剂西药治疗。将32例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血热内伏,阴虚火旺证)3例,用犀角地黄汤化裁治疗,口服1~3周。慢性期(肝肾阴虚,余热未尽,脾不统血证)29例,用大补阴丸合归脾汤化裁治疗,口服5~8周。结果:治愈28例,显效4例,总显效率为100%。全部病例临床体征、症状消失,血小板均恢复至60×10^9g/L以上,较原水平上升30×10^9/L。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ITP患者,将之分为3组:单用泼尼松组、单用升血小板胶囊组、泼尼松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结果泼尼松组有效率为88.23%,升血小板胶囊组有效率为80.00%,泼尼松和升血小板胶囊联用组有效率为94.44%。结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激素更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血液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月经过多等。祖国医学称“发斑”、“虚斑”、“血证”。理化检查血小板(B P C)计数绝对减少为本病特点。现将我院1989年~1999年1月门诊收治资料完整追踪观察的20例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 T P)均符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B P C)减少,血小板抗体增高,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0~3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