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2.7%~17.0%。胎膜早破除可导致早产、围产儿死亡、产褥感染外,还预示着难产的发生。笔者对137例胎膜早破住院孕妇发生难产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选择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8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0.99%,其主要原因为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等。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延续至孕35周以上,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可减少新生儿RDS的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2.7%~17.0%[1],而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0.54%~1.6%[2].由于胎膜早破常常预示为难产的信号,故应以警惕.我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收治早产合并胎膜早破207例,现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位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头位胎膜早破93例(研究组)及同期头位无胎膜早破100例(对照组),从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预后等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头位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为16.13%,头位无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为8.00%(P〈0.05),头位胎膜早破难产率为34.40%,头位无胎膜早破难产率为19.00%(P〈0.05),头位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均高于头位无胎膜早破(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导致胎儿窘迫,早产并发症,难产率增高,应尽量预防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膜早破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发生在早产者仅为足月产的2.5~3倍。胎膜早破除导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外,常常预示着难产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的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6.
早产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早产的发生率和与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5~2007年住院分娩的3320个病例中,早产病例153例,选择同期足月分娩的153个病例为对照组。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分娩经过,筛查相关因素,经x^2检验,计算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发生率为4.6%,早产组危险因素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孕期合并症、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阴道出血、胎儿畸形,偏食/剧吐、孕期外伤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早产几死亡率为13.73%,较同期足月产几的1.3%高10倍。结论孕期合并症、并发症、不良孕产史、畸胎是造成早产的主要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5年早产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分娩中早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在5.45%~8.91%之间,早产病因顺位分别是:胎膜早破、不明原因、姓娠并发症、前置胎盘等。结论:①加强对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早产的病因学研究,探索出有针对性预防与治疗措施,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降低早产率;②有效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减少医源性早产;③减少人流次数,降低前置胎盘发生。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及早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95例妊娠合并BV的孕妇及400例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合并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15.8%,早产的发生率18.9%,绒毛膜羊膜炎的检出率11.6%;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5.8%,早产的发生率3.3%,绒毛膜羊膜炎的检出率1.3%。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并使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郭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01-1001
胎膜早破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前并发症。妊娠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0%;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3.5%,其主要危险为早产及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10.
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体会玉林地区红十字会医院申碧红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难产最早出现的一个临床症候,常可导致早产和母婴感染,是围产儿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在10%~14.4%(1~5)之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胎膜早破与难产、早产、...  相似文献   

11.
胎膜早破会导致产褥感染和胎儿窘迫,早产并发症,头位胎膜早破难产率增高。胎膜早破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其发生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我院于2005年01月至2008年01月收治186例头位胎膜早破,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艳明 《中原医刊》2007,34(14):30-3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临床处理原则。方法对11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主要原因有:流产引流史、臀位、双胎、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颈功能不全、外力作用及其他不明原因。妊娠结局分别为:自然分娩60例(51.7%).剖宫产56例(48.3%),其中包括臀位助产2例。结论胎膜早破常导致早产的发生,使早产的临床处理复杂化,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特别高,且在分娩的处理上导致剖宫产率上升。故应重视孕前保健,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早产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林丽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南京210029)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护理我院1992年1月—1994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77例,占分娩总数(4973例)的1.5%,占早产总数(360例)的21.41%...  相似文献   

14.
早产是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因其围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和后遗症较足月者显著升高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也是产科领域内具有挑战性问题之一。随着助孕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早产发生率甚至呈上升趋势。早产是许多病理妊娠及合并症的共同结局,涉及到子宫、胎膜、胎盘和胎儿。胎膜早破是早产临产前的一种危机,有作者报道国内早产的发生率为12.7%~20.8%,其中30%~40%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早产常与胎膜早破合并存在,胎膜早破使得早产成为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I~III而行宫颈环形电切术,于术后妊娠并分娩的31例产妇为研究组。按年龄、孕次、产次、经济收入相匹配的原则,选取同期分娩且孕前未行任何宫颈手术的产妇62例为对照组,2组均无并发症,观察2组间的早产儿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早产率9.68%、胎膜早破发生率6.45%、剖宫产发生率41.94%、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发生率6.45%;对照组早产率8.06%、胎膜早破发生率4.84%、剖宫产发生率38.7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发生率4.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可能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1%;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1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梁爱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67-386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以及对妊娠结局和母婴安全的影响,为临床围生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0例胎膜早破孕妇及其围生儿的临床资料,就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和母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率为10.0%,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8%和12.0%。胎膜旱破导致早产、难产和剖宫产概率增加,发生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的概率增大。结论胎膜早破为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和控制。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黄桂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17-718
胎膜自然破裂发生在临产前称胎膜早破,如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称足月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0%,而发生在妊娠不满37周则称足月前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3.5%。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母儿感染等,长期以来足月前胎膜早破是产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围生儿病死率升高。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了40例足月前胎膜早破的孕妇,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09—2010-09在该院住院分娩发生胎膜早破的孕产妇300例为早破组,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另随机抽取同期人院未发生胎膜早破的孕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殖道感染,占60.33%,其次是消瘦和多胎妊娠,占26.00%。早破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40.67%、15.67%、1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及宣传工作,积极预防及治疗胎膜早破,可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减少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胡秀萍 《吉林医学》2010,31(11):1506-1506
至少临产1h以前的胎膜破裂称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在足月前发生(少于妊娠37周),这是更为严重的并发症,被称为早产胎膜早破。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2.0%-3.5%,占早产的20%~40%,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由于早产胎膜早破可增加母儿感染机会,早产导致的新生儿低成活率、低生存质量等,因此,早期做出诊断及做出相应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