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7例、糖尿病无高血压44例及正常组32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其并发症显著高于节律正常组(P<0.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24h血压负荷,白昼、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P相似文献   

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血压变异性,并与正常老年人比较。结果老年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EH TOD)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和血压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 TOD组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节律紊乱,脉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并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林宇 《华夏医学》2007,20(6):1226-1227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B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及夜间心率变化与老年单纯性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较原发高血压患者明显减少,提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的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琳 《黑龙江医学》2009,33(4):255-25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本文对1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 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59例(43.70%),呈勺型者为76例(56.30%);非勺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5);非勺型组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24 h尿蛋白定量异常检出率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左室肥厚,尿蛋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栅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MbP、dMB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诗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脉压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以来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中青年组43例,老年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M各项数值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白天及夜间脉压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收缩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白昼及夜间舒张压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日间与夜间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组夜间与日间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同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老年组舒张压显著下降,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青年组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8.
对35例Ⅱ型糖尿病(DM)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表明:24小时平均压(24hMA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DN)组与无肾病组比较,24hMAP、夜间平均压(nMAP)、24hSBP、dSBP、nSBP又显著增高(P<0.05);Ⅱ型DM患者不论有否肾病均表现为收缩期血压增高,昼夜波动范围大,节律消失,因此,Ⅱ型DM患者在控制血糖同时,动态血压增高者需控制血压,以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P)患者24 h脉压、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95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126例,对比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果伴靶器官损害组与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组比较: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降低,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夜间脉压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动态脉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反映老年DM合并HP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对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相关靶器官的检查,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靶器官损害组).分别对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靶器官损害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均<0.05).(2)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概率、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但24 h平均脉压却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结论:ABPM参数中有关收缩压的参数对临床判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程度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波动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峻  辛毅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2):110-1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波动的特点。方法:对30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昼夜节律等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明显升高,并提示其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新诊断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行ABPM检查,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另设106例单纯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平均为162±18 mmHg)高于B组(平均为148±12 mmHg)(P<0.05);A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42±26)%和(74±38)%,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10±12)%和(12±14)%,B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28±25)%和(40±34)%,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6±9)%和(9±10)%,A组白天和夜间SBP及DBP负荷明显高于B组(P<0.01);A组SBP及DBP负荷昼夜差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异常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为62%和89%,而B组为36%和57%,A组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收缩压较高,血压负荷值增高,而ABPM昼夜节律消失和异常血压形态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郭春华 《中外医疗》2014,(33):104-105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研究组52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较明显,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有利于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及4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平均收缩压及负荷值、平均舒张压及负荷值,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节律,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单纯高血压组58例与高血压伴脑梗死组58例,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数据。结果 2组在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昼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24 h平均脉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最终AASI、夜间血压下降率、糖尿病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AASI在对脑血管病的预测程度上可能要优于其它动脉硬化指标,其OR=3.568。结论 24 h动态血压的基本参数能准确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血压变化特点。AASI较其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位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仪观察82例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h的血压变化。设46例住院高血压不伴睡眠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白天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且以夜间血压增高更明显。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白天及夜间血压均较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负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患者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缬沙坦联合普伐他汀)32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30例。观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脂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均较治疗前血压、血脂、24h尿蛋白有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普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具有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所血压(CBP)显示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1个月以上,并按CBP检查标准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血压正常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BPM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脉压均升高(P<0·05),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血压节律消失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BP检查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进一步行ABPM,ABPM可作为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以及降压是否平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仙 《中外医疗》2011,30(6):106-1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尽早进行ABPM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