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王蔚萱,刘中华临床资料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指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胰岛细胞瘤,它占胰岛细胞瘤的15%~41%。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5例,女4例,男1例;年龄18~46岁,4例单发,1例多发。瘤体大小在4~12cm之间;1例为异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院曾收治术前均被误诊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患者3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20~45岁。1例尺神经鞘瘤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胫神经鞘瘤被误诊为(?)窝囊肿,1例腓总神经鞘瘤被误诊为骨瘤。  相似文献   

3.
1964~1984年间,我院治疗纵隔肿瘤134例,其中误诊22例,误诊率为16.4%。误诊病例中,畸胎类瘤17例,占误诊病例的77.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瘤     
<正> 本文报告我院1965~1978年经手术切除的25例胰岛素瘤。病理诊断为胰岛细胞腺瘤23例,胰岛细胞癌和胰岛细胞腺瘤病各1例。 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癫痫、神经官能症或低血糖等。胰岛素瘤的初步诊断是依据Whipple氏三联症侯群:(1)症状发作多在清晨、延迟进食或体力劳动后l  相似文献   

5.
胰岛细胞瘤又称胰岛素瘤 ,Graham于 192 7年首先描述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空腹低血糖症为特征 ,但其症状多样性 ,尤以神经精神症状表现较多 ,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我院1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胰岛细胞瘤 14例 ,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 8例 ,占 5 7 14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12~ 5 6岁 ,病程 0 5~ 6年。 8例入院前均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误诊癫痫 2例 ,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1例 ,误诊为癔病 1例 ,误诊为脑炎 1例。误诊时间 0 5~ 0 6年。 8例均经详细的病史 ,相应的检…  相似文献   

6.
颅中凹底肿瘤因眼部及面部症状常被诊为三叉神经痛、海绵窦综合征等。我院1965~1991年手术55例,其中长期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占38%。现就其临床症状特点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5例,女20例。年龄13~61岁。病程3个月~8年。右侧28例,左侧25例,侵犯双侧2例(脊索瘤及转移瘤)。病理类型:脑膜瘤37例(占67.2%),脊索瘤5例,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各3例,骨软骨瘤及转移瘤各为2例。其中脑膜瘤、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等良性肿瘤占  相似文献   

7.
在全部睾丸肿瘤患者中,小儿仅占29/6~5%,与成人睾丸肿瘤常见为精原细胞瘤不同,小儿睾丸肿瘤以卵黄囊瘤最为常见(占63%~72%)。小儿睾丸卵黄囊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又难于收集患儿准确的主诉,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我们报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第四附属医院1979年1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28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病例,总结其早期误诊的经  相似文献   

8.
王丽华 《当代医学》2010,16(10):52-53
目的探讨胰腺疾病误诊为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间误诊为精神神经系统疾病17例胰腺疾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10年间收治胰腺疾病148例,因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而误诊17例,其中误诊为精神紊乱5例(29%),植物神经功能失调6例(35%),有脑膜刺激征误诊为脑膜炎4例(23%),脑、脊髓症状误诊为脑脊髓炎症2例(12%)。入院后经血尿淀粉酶、B超、CT和ERCP等检查,明确为急性胰腺炎11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腺癌2例,胰岛细胞瘤1例。结论胰腺疾病首发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的表现,易误诊为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对此应提高警惕,记住辅助科室的相关检查,达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王培勇 《医学综述》1998,4(9):523-524
<正>颅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10%,其CT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4年来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2例首次CT误诊的颅脑转移瘤,进行分析,并讨论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面神经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8例有误诊经历的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听力、面神经功能、面神经电图、颞骨CT和MRI结果、手术径路以及术后病理报告。结果   18例患者年龄7~62岁,平均43岁。其中12例患者被误诊为贝尔式面瘫(66.7%),3例患者被误诊为胆脂瘤(16.7%),另外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颞骨占位、中耳新生物和腮腺肿块。患者被误诊的时间为1~192个月,平均39个月。面神经麻痹(77.8%)和听力下降(66.7%)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耳鸣、耳溢液、面肌痉挛、耳痛和眩晕等症状也较为常见。16例为神经鞘膜瘤(88.9%),面神经纤维瘤和骨血管瘤各1例(5.6%)。结论   若患者面瘫进行性加重,6个月内未见好转;或诊断为中耳炎但抗感染治疗无效者; 或腮腺肿块患者若肿物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均应考虑面神经瘤可能。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于面神经瘤的诊断至关重要,手术切除是面神经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应积极考虑面神经重建。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75%,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7例胰岛素瘤,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平滑肌瘤是胃部的一种少见疾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上消化道出血、胃病或疑有其它胃部疾病行胃镜检查时被发现。自1985年以来,我们共检出胃平滑肌瘤16例,占同期上消化道内镜受检总数的0.057%,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检出胃平滑肌瘤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9~30岁2例,31~40岁3例,41~50岁4例,51~60岁6例,61岁以上1例。主要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68.8%),出血量800ml~1200ml,其中10年内反复出血3例,出现休克4例;上腹痛或不适9例(56.3%),无症状4例(25.0%)。平滑机瘤发生部位:胃底穹窿部9例(56.3%);胃体5例(31.3%),其中大弯侧2例,小弯侧3例;胃角1例(6.2%);胃窦部1例(6.2%)。瘤体大小:0.5cm×0.5cm~5.5cm×5.5cm不等。瘤体数目:单发者14例,有2个瘤体者2例,16例共有瘤体18个。形态:息肉型5例,隆起型8例,溃疡型3例。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镜检查14例,确诊1例,疑诊8例,误诊5例。X线钡剂造影检查12例,确诊5例,误诊3例,漏诊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3例(40%),十二指肠12例(36%),空肠6例(18%),回肠2例(6%),患者术前行CT和/或胃镜检查,10例(30%)术前诊断正确,14例(42%)误诊,其中9例误诊为间质瘤,3例误诊为平滑肌瘤,2例误诊为胃癌;9例(27%)因其他手术意外发现。4例病灶行胃镜下微创手术治疗,29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33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64个月,经CT或胃镜复查,均未出现复发或与异位胰腺相关的病情恶化情况。结论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易误诊和漏诊,治疗方案视患者有无症状以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病变的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4.
腮腺Warthin瘤(又称腺淋巴瘤)是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腮腺良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5%~10%。易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等。我们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学特征,拟提高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艳  谷月  陈思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41-42
胰岛细胞瘤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有B细胞发生的胰岛素瘤,有d细胞发生的咦高血糖素瘤;有非B细胞发生的胃泌素瘤。胰岛素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75%,约95%为良性,男女比例约为2:1,单发肿瘤约占92%。分布于胰头、体、尾,肿瘤直径多在1.0~2.5cm间。胰岛素瘤临床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为:①阵发性发作的低血糖或昏迷、精神神经症状;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78mmol/L;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β细胞瘤,临床上常易误诊。我院自1966~1986年共收治胰岛素瘤17例,其中10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手术治疗的10例分析讨论如下: 资料本组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34.8岁。病期1月~5年。7例曾被误诊,其中5例曾行脑电图检查,3例显示中度异常改变,1例行气脑造影显示有脑萎缩。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腮腺炎(下简称流腮)是常见的传染病。但颌下腺型,即单纯或早期引起颌下腺炎者临床较少见,多首先就诊于口腔科,易被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等疾病。1986~1989年,我们共接诊92例颌下腺型流腮病人,其中有12例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本组误诊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13岁,其中6~10岁9例,占75%。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5例,误诊为扁桃体炎并颌下淋巴结炎3例误诊为根尖周围炎并颌下淋巴结炎2例,误诊为颌下间隙感染2例。 误诊原因分析 1、腮在三对唾液腺中,首先及经常侵犯的是腮腺,同时伴有颌下腺炎者只占5~31%,而单纯颌下腺型比例更低(我院统计占3.7%),故易被接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瘤又名胰岛B细胞瘤,是内源性高胰岛索血症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少见,文献报道患病率约8~9/10万,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30~6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部分有家族史。症状多样,诊断比较困难。胰岛素瘤通常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而功能性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胰岛素瘤。在2007~2008年两年间,我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疗6例胰岛素瘤的病人,其中3例为功能性胰岛素瘤,2例为恶性胰岛索瘤,1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素瘤并合并糖尿病。现结合我院收治的3例胰岛索瘤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甲状腺病变的超声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超声诊断要点、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的超声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病理符合60例(符合率为83.33%),误诊8例(误诊率为11.11%),漏诊4例(漏诊事为5.56%)。7例误诊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误诊2例(2/24).其中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误诊为甲状腺瘤;甲状腺癌(32例)误诊为甲状腺瘤3例(3/32),桥本病(I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瘤(12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1/12);Graves病(3例)误诊为桥本病1例。4例漏诊: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瘤1例,原因分别为缺乏对临床资料的了解和经验不足、结节声像图表现不典型、多源性结节并存。结论甲状腺病变与正常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仔细观察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征象.并结合临床分析可以减少漏、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来,我院通过超声检查发现了临床一度误诊的三例左房粘液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三例均为女性,年龄33~64岁,病程2个月~1年半。临床上2例曾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例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三例患者均首先经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其中一例尚用B型超声显象),以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一般情况改善,超声心动图异常回声消失。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房粘液瘤的价值已得到国内外作者普遍公认。据国内文献报告经超声检查的81例心房粘液瘤,阳性率为98.7%。文章还讨论了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