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肺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对38例病人在PBMV术前及术后24~48小时内作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显著增加,左房压下降(P<0.01),随之肺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一系列指标亦明显改善(P<0.05)。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的程度△PASP)与1秒时间肺活量增加的程度(△FEV_1)呈正相关(r=0.74,P<0.01),术前心功能Ⅲ~N级患者,术后其最大通气量(MVV)明显增大,优于术前心功能Ⅱ级患者(P<0.001)。研究提示:PBMV术后24~48小时内肺功能即可明显改善,术前心功能越差,术后肺功能改善越明显,肺功能检查可作为一项评定PB-MV手术效果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可靠性.方法:29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具有PBMV的适应症.采用Inoue法单球囊,以Ross法结合左心房-脊柱定位点定位房间隔穿剌点行PBMV.于PBMV术前,术后,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PG),肺动脉压(PAP),左房压力(LAP),左房内径(LAD)心输出量(CO),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及瓣膜杂音的改变.结果: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平均增加0.67cm2,血流动力学因素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如病例选择适当,操作技术熟练,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5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3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3组PBMV术后复查时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中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收缩压≥60mmHg(8.00kPa)患者101例。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法观察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 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循环阻力明显降低(P<0.001),这些变化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尤为明显。结论  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对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MS)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近期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比较45例MS合并AF患者(AF组)和138例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PBMV手术前后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①AF组年龄大于窦律组[(40.6±8.4) vs (36.7±5.6)岁, P<0.05];AF组NYHA≥Ⅲ级(77.8% vs 48.6%, P<0.05)和瓣膜超声评分≥8(26.7% vs 8.7%, P<0.05)的人数显著高于窦律组;术前AF组存在更大的左房内径[(50.2±7.1) mm vs (45.4±5.2) mm, P<0.05]、更高的肺动脉收缩压[(90.6±20.3) mmHg vs (40.5±6.5) mmHg, P<0.05]和平均左房压[(33.4±6.7) mmHg vs (14.9±4.4) mmHg, P<0.05].②PBMV成功率AF组(88.9%)与窦律组(91.7%)相似,严重并发症AF组也与窦律组相似(9.4% vs 6.7%);术后二尖瓣口面积≥1.5 cm2者窦律组显著高于AF组(71.7% vs 53.3%, P<0.05);术后两组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恶化者AF组和窦律组相似(6.7% vs 5.8%),但术后NYHA≤Ⅱ级者窦律组显著高于AF组(81.2% vs 55.6%, P<0.05);③术后即刻两组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左房压均明显下降,AF组下降幅度更大,但窦律组术后的实际肺动脉压和左房压更低,AF组甚至到术后48 h肺动脉压也未降至正常.结论 PBMV仅能使AF患者获得部分临床和血液动力学改善,PBMV疗效较差的原因可能与AF患者并存多种异常有关,AF本身不影响PBMV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在妊娠合并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行PBMV孕妇18例,其中1例在外院行PBMV后出现并发症后转入我院。初产妇14例,经产妇4例,平均年龄为(25.1±4)岁。平均孕周(26.3±4)w。我院17例妊娠者,14例胎儿存活,2例引产,1例人工流产。【结果】PBMV术前二尖瓣膜平均面积为(0.82±0.19)cm2,PBMV术后二尖瓣膜平均面积为:(1.55±0.22)cm2,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PBMV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为(98.4±22.4)mmHg,PBMV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为(56.9±15.9)mmHg,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PBMV术前左房压力为(40.3±11.3)mmHg,PBMV术后左房压力为(22.4±13.1)mmHg,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心功能Ⅲ~Ⅳ级者14例,术后均为Ⅱ级,心功能Ⅱ级者3例,术后均为Ⅰ级。我院1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1例为外院行PBMV后发生二尖瓣膜撕裂伴健索断裂,急性左心衰,未能及早发现诊治,转入我院后死于换瓣术中。【结论】...  相似文献   

7.
陈伟  许晓华  李泉水  李沿江  王卫东  廖涛  孙雁 《医学争鸣》2003,24(13):1240-124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超对行PBMV的患进行术前术后检查,观察二尖瓣钙化程度及部位、开口形状、瓣口面积、二尖瓣返流(MR)程度、瓣下病变、左房左室大小、左房有无血栓.结果:91例PBMV术后患中,术后MR72例,其中MR新出现19例,MR加重8例、与术前对比,术后二尖瓣开放幅度、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二尖瓣压差半降时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趋势,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较术前有缩小趋势.同时,术后左房压、右室压及肺动脉压也有下降趋势。结论:彩超能明确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效果。影响:PBMV效果的因素较多,但二尖瓣钙化的程度、部位和瓣膜形态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4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于术前、术后1周、半年、1年分别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缩短分数(FS)和Te i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二尖瓣狭窄20例,术前平均瓣口面积约0.9±0.12 cm2;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28例,以此分为Ⅰ组和Ⅱ组。术后1周,Ⅰ组LA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其余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较术前明显减少,Te i指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I组LAD、LADV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与术后1周相比不明显,LVEDd、LVEDV较前增大(P<0.05);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均较前减少,术后1年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二尖瓣狭窄为主者,术后近期Te i指数延长可能与换瓣后瓣口面积增大,左室充盈良好,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关,其余左室各指标改变不明显,长期指标改变较明显。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较显著,且能保持左室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总结了54例65岁以上老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术后1周,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5)。术后随访6月和1周相比,LVEF有统计学差异(P<0.5),LAD和LVED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二尖瓣病变特征,选择合理的成形技术,死亡率低,心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变。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RMS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5d、3个月、12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记录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率(LVFS)。应用2D-STI技术获得心尖位长轴切面整体纵向应变及左室各短轴切面整体圆周应变值作为评估指标,应用一阶自回归型协方差结构模型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术前术后各时间段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1常规心脏超声结果比较:术后LAESD、LVEDD、LVESD较术前总体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LAESD较术前减小,LVEDD、LVESD较术前增大,LVEF、LVFS较术前总体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时间点上述五个参数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结果比较: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尖位各长轴切面整体纵向应变值各时间段总体均明显大于术前(P<0.01),短轴各水平切面的整体圆周应变值各时间段总体均明显大于术前(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各切面应变值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S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应用2D-STI可较准确地评价RMS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潘丽 《广西医学》2004,26(8):1090-1092
目的 采用超声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 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 1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左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 (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左房腔内径 (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2例患者.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48例(试验组),其余44例患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包括组内与组间)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时间[(4.25±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63) d](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 (P=-0.031).术后6个月,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32.64±3.76)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43.60±3.68)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31.81±4.73)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4.86±4.23)%、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36.04±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短期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 2 1例保留瓣下结构 (实验组 )和 2 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 (对照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 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 ,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 ,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8岁,因胸闷、心悸6年入院.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治疗选用深圳美迪科公司产球囊扩张导管,按有关文献方法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PBMV术中测压设备故障,未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术前及术后二尖瓣区听诊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左房前后径(cm)、二尖瓣口面积(cm2)术前、术后分别为Ⅲ/6、4.7、1.44和Ⅰ°/6、3.8、2.3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国产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行介入治疗的12例重度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3个月时随访收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全组共12例患者,其中女6例,男6例,年龄(69.2±5.76)岁,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4+患者11例,3+患者1例。全组共1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即刻反流程度≤1+。2例手术失败,术后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3+;术后即刻左房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较前好转。术后3个月时10例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均≤2+,左房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较前好转(P<0.05)。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前向峰值流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结论 新一代国产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严重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1例保留瓣下结构(实验组)和2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对照组)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2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术前(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P 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汤涌  戴剑  黄进  吴晓馗  杨明智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31-73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疗效。方法采用Inoue球囊对5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患者进行PBMV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压力、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比手术前减少了50·9%、20·8%、21·3%(P<0·05);二尖瓣口面积、EF值分别比手术前增加了119·5%、9·8%(P<0·05);左心房最大直径、左心室最大直径分别比手术前减少了2·1%和1·2%(P>0·05);二尖瓣返流和手术前比较并没有增加。结论PBMV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有效安全方法,并且不增加二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人工腱索加瓣环行二尖瓣成形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对32例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患者采用人工腱索加二尖瓣成形行二尖瓣修复,其中单纯前瓣成形27例,前、后瓣同期成形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存活。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28例患者二尖瓣无或仅有微量反流,4例有轻度反流。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心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人工腱索加瓣环成形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是一种简便、可靠和有效的方法,早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病人,再次采用我科小弧度法PBMV治疗,并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结果 82例病人经再次PBMV治疗后,成功78例,成功率为95.1%。术后病人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5~4.76,P均<0.05);而左心房内径无明显改变(t=1.54,P>0.05)。78例病人术后随访(76±23)个月,结果二尖瓣口面积仍明显大于再次PBMV术前,跨瓣压差明显小于再次PBMV术前(t=2.16~3.68,P<0.05),且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59,P均>0.05),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PBMV后再狭窄的病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操作正确,再次PBMV后即刻及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