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全世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长,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进展迅速。镭-223发射的重α粒子(具有<100μm的超短波)靶向作用于骨转移部位和周围新骨生长区域。镭-223氯化物在药物临床试验中以稳定的安全性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成为近来被寄予厚望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治疗领域的“主角”。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批准镭-223氯化物用于治疗有症状的骨转移、未发现内脏转移的CRPC患者。未来其联合治疗方案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对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仍然极具挑战性,迫切需要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177Lu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靶向治疗是最有希望的新疗法之一,有望成为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该疗法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前列腺癌的高场强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照。结果:26例前列腺癌中MRI诊断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增生4例,前列腺癌20例,其中B期5例,C期13例,D期2例,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6.9%,20例前列腺癌分期符合率为85%;典型的前列腺癌在T1像呈稍低信号,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接近,在T2像上表现为正常较高信号的周围带内出现异常低信号灶,增强扫描多数早期较明显强化。结论:高场强MRI对前列腺癌诊断与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及雌二醇(E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测定5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Lp、E2和sLR水平,并同步测量体重指数(BMI),与2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2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Lp、BMI和E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0.01、〈0.05),sL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Lp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7.27%(26/55例)、特异性为92.50%(37/40例);E2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3.64%(24/55例)、特异性为97.50%(39/40例),而2项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69.09%(38/55例)、特异性为92.50%(37/40例)。结论 乳腺癌患者Lp和E2呈过表达现象。测定血清Lp、sLR及E2水平对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和探讨其与肥胖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素骨显像对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核素骨显像对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陈雅清,屈婉莹,朱明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但骨转移率高.前列腺癌骨转移者作睾丸切除和激素治疗,大多数可获较满意的疗效,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4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肿瘤标志物不仅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有关,而且在检测前列腺癌 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监测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价值,由于血液标本容易获得,收集方法简单,外周血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种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八子补肾胶囊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大鼠去势模型,将状态良好的60 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八子补肾高、中、低剂量(给药量分别为4、2、1 g /kg)组,睾酮组(0.9 mg/kg),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测定电刺激诱导的阴茎勃起功能,取副性器官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测定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TSH)和皮质醇(F)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八子补肾高、中剂量组大鼠勃起潜伏期明显缩短(5.9±1.9 s,6.2±2.2 s vs 8.9±3.2 s),勃起持续时间明显延长(5.4±1.7 s,5.1±1.8 s vs 3.2±2.0 s),T含量明显升高(0.41±0.08 nmol/L,0.39±0.14 nmol/L vs 0.22±0.08 nmol/L),F含量明显升高(36.46±5.12,34.67±5.09 vs 26.79±5.21)。结论 八子补肾胶囊能够有效调节去势大鼠性激素水平,改善其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评价Ktrans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例,每例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在MRI图像上共选取130个样本,分为前列腺癌区、外周带非癌区和中央腺体非癌区三组,在前列腺定量参数伪彩图上取ROI并测量Ktrans、Ve及Kep值,对三组的各参数值分别行方差分析,并检验PC组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区的Ktrans、ve及Kep值分别为(0.62±0.10)min-1、(0.44±0.12)和(1.45±0.25)min,外周带非癌区分别为(0.21±0.06)min-1、(0.29±0.65)和(0.76±0.21)min-1,中央区非癌区分别为(0.32±0.09)min、(0.34±0.70)和(0.95±0.26)min-1,Ktrans、Ve及Kep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4.338、32.593及92.462,P值均〈0.05);PC组Ktrans、Ve值在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354、9.217,P值均〈0.05),Kep值在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前列腺癌区的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3.0TDCE-MRI定量分析研究能为PC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前列腺癌区的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定量参数Ktrans值可用于评估PC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用^131I-抗人精浆蛋白抗体放射免疫显像(RⅡ)对13例前列腺癌转移的患者进行了定位诊断,结果不仅前列腺原位癌阳性,而且其骨及淋巴结转移灶也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1.
12.
13.
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排空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99m)T_c标记树脂试验餐测定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患者的胃排空时间(GET)。对比分析CAG和胃癌患者胃运动功能的变化。测定结果,对照组(36例)GET_1/2为37.3±16.0min;轻度CAG(21例)为35.0±10.5min;中重度CAG(13例),五肽胃泌素治疗前为68.3±35.3min,治疗后为37.1±6.5min;胃窦癌(8例)为80.9±47.9min,贲门癌(3例)为26.9±7.2min。其中胃窦癌和中重度CAG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认为,核素试验餐ν照像检查是符合生理的胃运动功能检查方法。中重度CAG患者GET 1/2延长的解剖基础可能与胃肌层萎缩有关。GET1/2的延长可能是促使胃癌发生的因素。应把中重度CAG患者做为胃癌防治的重点。胃泌素治疗有促进CAG患者胃排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对正常人及良、恶性胃疾病患者进行了微核测定。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SE‰,下同)是:正常人3.40±0.26,胃癌为9.85±0.75,萎缩性胃炎为5.62±0.33,浅表性胃炎为4.86±0.23。胃癌与正常人、胃癌与两种胃炎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两种胃炎与正常人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种胃炎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癌胃病患者,说明该出现率反映了染色体畸变和损伤的程度。微核数随癌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提示微核测定对癌的预后及复发的预测有一定意义。该方法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前列腺分泌蛋白 94(PSP94)和PSP5 7的基因结构特点 ,设计并合成了以地高辛标记的两条探针 ,利用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 ,对增生和癌变前列腺组织中PSP94mRNA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2 0例增生前列腺组织 ,有 1 0例PSP94和PSP5 7共同探针的杂交信号比PSP94特异探针杂交信号强 ,1 0例相反。它们的共同点是均以腺体增生为主。而 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除 1例外 ,其余 6例PSP94特异探针的杂交信号均比PSP94和PSP5 7共同探针的杂交信号强。增生和癌变前列腺组织杂交结果比较 ,癌变前列腺组织PSP94特异探针杂交信号均比增生前列腺组织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比较肝癌破裂的手术止血和非手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统计近8年来(1992-04~2000-04)原发性肝癌破裂的患者18例,按手术止血和非手术止血分为两组,比较其院内病死率。结果:(1)手术止血10例,病死率为20%(2/10)。其中,2例肝动脉结扎、4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肝动脉结扎加填塞缝扎止血,此8例顺利出院;单纯填塞缝扎止血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2)非手术止血8例,病死率87.5%(7/8)。其中,1例止血后二期切除肿瘤,7例院内死亡。结论:积极选择合适的手术止血方法控制肝癌破裂出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病原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我院近年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70例、毛细胆管型肝癌7例,复核临床材料和HE染色切片,同时再作Victoria blue染色观察肝细胞内HBsAg,证明未查血清HBsAg、血清HBsAg阴性和阳性者肝细胞内HBsAg检出率分别为85.7%、75.0%和90.2%,三者无明显差别,仅血清HBsAg阴性者肝细胞内HBsAg数量明显少些,提示肝细胞癌病例呈血清内HBsAg阴性,并不能除外HBV感染和致癌可能。再者,34.3%标本内可在肝癌细胞内查见HBsAg,9.8%标本于癌、肝组织间不正常肝细胞内查见HBsAg,而7例毛细胆管型肝癌,HE染色肝组织内未见毛玻璃样肝细胞,Victoria blue染色未见HBsAg,进一步说明HBV感染与肝细胞癌问确具密切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