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肺心病)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通过观察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肺心病)的安全性。方法:将近期就诊于本院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肺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都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外加口服稳心颗粒治疗,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对,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观察组的疗效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不仅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肺心病)有着很好的疗效,而且还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并发各种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8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和中成药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心电图和Holter监测心律失常控制率及临床症状治疗组改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77.5%,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短时间的轻度头晕、胃肠道不适外未发现其他明显的毒副作用,均未中断治疗。结论:稳心颗粒可改善微循环,改善肺心病者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高压,保护心肌细胞,增强心肌收缩力,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长期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38),所有患者根据心梗、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缺血、抗心衰、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稳心颗粒9g 3次/d,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4周较用药前QTd均减少(P<0.05),治疗组QTd减少幅度更明显(P<0.01)。治疗组病人总有效92.6%.对照组病人总有效73.7%,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对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对降低QTd,改善症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司金侠 《河南中医》2012,32(7):906-90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32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34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在心功能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以上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并与既往未应用稳心颗粒的24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心律失常控制率治疗组92.75%,对照组80.95%;治疗组心功能Ⅱ级以上34例,对照组心功能Ⅱ级以上13例;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控制率,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菽丹  王昌育  辛渭川 《陕西中医》2009,30(10):1289-1290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加用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及预防复发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病人有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钟风芳  陈三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09-2009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曲美他嗪对已接受常规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心律失常显著减少,两组未见显著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与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周,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1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每次2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每次9g,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早搏或室速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予步长稳心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心电图、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稳心颗粒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心律失常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及心律失常效应情况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接受步长稳心颗粒观察组与接受美托洛尔对照组。结果: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与美托洛尔做对照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观察组较美托洛尔组效果明显。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脑梗死合并发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稳心颗粒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稳心颗粒,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心律失常改善疗效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心律失常改善疗效为9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两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由于使用稳心颗粒出现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辅以稳心颗粒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作用。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治疗1个疗程(28天)。治疗前后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DNNi,SDANN,PNN50和rMSSD均显著增加,治疗组SDNN治疗后较治疗前亦有显著增加,且治疗后稳心颗粒组SDNNi、SDANN、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稳心颗粒,可以更好地控制心律失常,同时可以显著增加其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稳心颗粒,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临床缓解率90.9%,对照组8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单一应用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在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2组疗效差异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缺血次数减少(P<0.05),缺血总负荷、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显著减少(P<0.01)。结论:稳心颗粒具备抗心肌缺血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且安全性很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82例病人分为稳心颗粒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病因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稳心颗粒和心律平,治疗观察四周.结果两组室性早搏疗效分别为80.95%、82.5%(P>0.05);两组心绞痛疗效分别为92.86%、75%(P<0.05).稳心颗粒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 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 例和对照组38 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4 周后观察2 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效,且副作用低,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47),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稳心颗粒,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美托洛尔缓释片。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较治疗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