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住院时间、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85.37±7.29)mm Hg(1 mm Hg=0.133 kPa)、OI(296.83±31.95)mm Hg、SaO2(92.54±4.18)%高于对照组的(76.41±7.90)mm Hg、(257.48±29.63)mm Hg、(85.73±4.49)%, PaCO2(39.54±...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4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强心及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基本生命体征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LVEF(49.52±6.35)%、HR(83.92±5.03)次/min、RR(18.72±2.19)次/min、PaO2(71.96±8.25)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60.37±4.04)mm Hg优于参照组的(40.89±5.22)%、(98.41±6.27)次/min、(26.04±2.75)次/min、(54.02±6.85)mm Hg、(72.73±5.12)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参照组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命体征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接收的重症COPD合并RF 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49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总结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以及ICU住院时间为(7.05±1.73)d、(7.11±1.76)d和(9.11±1.9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aO2(95.31±3.95)mm Hg,高于对照组,PaCO2(42.48±2.11)mm Hg,低于对照组(P<0.05),pH值(7.35±0.06)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早期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4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利用分组软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7例。参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面罩吸氧,研究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早期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预后转归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结果 研究组病情好转时间(4.29±1.87)h短于参照组的(7.61±2.08)h,好转率91.49%高于参照组的76.60%,气管插管率8.51%低于参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RR、HR、PaCO2、BNP、CRP分别为(18.88±8.21)次/min、(89.22±1.76)次/min、(43.54±2.31)mm Hg(1 mm Hg=0.133 kPa)、(232.24±77.31)pg/ml、(23.22±8.7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予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气浓度(FiO2)]、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治疗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后,患儿PaCO2(38.14±5.93)mm Hg(1mm Hg=0.133 kPa)及FiO2(43.26±8.13)%均低于治疗前的(47.23±6.25)mm Hg、(62.37±7.54)%,PaO2(62.63±5.25)mm Hg高于治疗前的(46.60±5.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IL-6(43.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NIPPV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O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85.65±7.96)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77.24±7.21)mm Hg,PaO2(36.37±3.64)mm Hg低于对照组的(41.53±4.39)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较好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时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经院前急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段的院前急救评分、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0、30 min后,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院前急救评分分别为(6.28±1.12)、(3.16±0.59)分,低于对照组的(8.92±2.03)、(6.52±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2、呼吸频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aO2(78.36±10.32)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65.36±13.31)mm Hg,PaCO2(43.16±3.56)mm H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pH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83.74±5.28)mm Hg(1mm Hg=0.133 kPa)、SaO2(95.35±5.91)%和pH值(7.15±1.32)均高于对照组的(72.52±4.54)mm Hg、(82.13±5.04)%、(6.72±0.33),PaCO2(44.95±10.2)mm Hg低于对照组的(59.60±12.7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抗结核四联用药(HRZE)方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HRZE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吸收、空洞缩小情况、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患者9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值分别为(1.55±0.30)L、(1.88±0.32)L、(74.14±8.24)mm Hg及(40.74±5.35)mm Hg;对照组FEV1、FVC、PaO2、PaCO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结果 治疗前 , 两组 PaO2、PaCO2及 FVC、FEV1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 两组PaO2、PaCO2及 FVC、FEV1 均优于治疗前 , 且观察组 PaO2(84.81±7.51)mm Hg(1 mm Hg=0.133 kPa)、PaCO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10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哮喘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监测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时间为(7.32±1.32)d、住院时间为(12.34±1.62)d,均短于对照组的(9.12±2.21)、(14.11±2.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SaO2、FEV1、FVC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PaCO2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aO2(82.56±6.21)mm Hg(1 mm Hg=0.133 kPa)、Sa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吸氧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辅助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生理指标、氧合指数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76.69±7.26)mmHg、pH为(7.56±0.07),高于对照组的(68.43±7.08)mmHg、(7.41±0.09);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2.56±7.68)mmHg,低于对照组的(55.87±5.21)mmHg;血氧饱和度(SaO2)为(96.21±5.36)%,高于对照组的(90.45±5.21)%;呼吸频率(RR)为(22.41±3.89)次/min、心率(HR)为(7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HR、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SaO2、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32例患者中28例病情好转,4例死亡.通气1 h后RR由(33.6±7.8)次/min 降至(21.3±3.2)次/min(P<0.05),HR由(117.8±17.5)次/min降至(86.7±10.5)次/min(P<0.05),MAP由(96.4±5.2)mm Hg降至(83.9±7.8)mm Hg(P<0.05).通气前及通气后1 h查血气,SaO2由(75.8±8.6)%升高至(95.6±3.7)%(P<0.01),PaO2由(49.8±8.7)mm Hg升高至(85.3±6.1)mm Hg(P<0.01),pH、PaCO2无显著变化.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康复锻炼联合营养治疗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重症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血气指标[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2.55±0.89)L、(3.99±0.56)L、(69.39±7.68)%,均高于对照组的(1.85±0.30)L、(2.45±0.51)L、(65.4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值(7.39±0.09)、PaO2(82.43±7.77)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7.34±0.06)、(71.9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及动脉血气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RR、PaO2、SpO2、PaCO2、p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RR、PaO2、SpO2、PaCO2、pH水平均显著改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纠正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平衡,改善患者的预后,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均采用NIPPV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动脉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等可能影响NIPPV的因素,包括性别(男、女)、年龄、COPD病史、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通气前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S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合并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空腹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NIPPV通气失败的影响。结果 8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成功60例(71.43%),NIPPV失败24例(28.57%),其中15例转为气管插管,插管率为17.86%,死亡7例,病死率为8.33%。NIPPV治疗24 h后pH值、PaO2、S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P<0.05)。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年龄、COPD病史、APACHEⅡ评分、ADL评分、pH值、PaO2、PaCO2、SaO2、SBP、空腹血糖、WBC、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pH值、PaO2、PaCO2、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是导致NIPP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但仍然约有28.57%患者可能出现NIPPV失败,主要与通气前APACHEⅡ评分、血气指标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70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7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生命体征指标[脉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周后,2组脉搏、SBP、DBP、呼吸频率及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SpO2、PaO2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尼可刹米、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轻型肺性脑病(P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瓦房店第二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并发轻型PE患者58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刹米和基础综合治疗措施,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甘露醇、纳洛酮和尼可刹米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和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aO2、PaCO2、血清NSE、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72 h后,试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NSE、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尼可刹米、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轻型PE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调节血气分析指标,保护受损脑细胞,改善脑水肿或脑缺氧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采取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法,研究组采取综合干预方法。对比2组患者排痰效果、干预前后肺换气功能指标变化[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组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每日排痰量少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低于对照组,SPO2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O2、SpO2水平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好,能够减少对肺换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实施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7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21.24±4.21)次/min、心率(90.75±7.53)次/min、二氧化碳分压(57.10±8.91)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33.41±5.10)次/min、(124.71±8.75)次/min、(62.69±7.40)mm Hg,血氧分压(78.34±7.20)mm Hg、血氧饱和度(0.84±0.01)均高于对照组的(64.21±4.20)mm Hg、(0.8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对照组治疗后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82%。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情较重,常规治疗常常不能迅速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生命,通过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