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严重腹腔感染紧急救治的三级防护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2020-01-25-2020-07-30急诊三级防护下完成的16例手术病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防护组.同时对2019年同期同中心完成的急诊手术临床...  相似文献   

2.
背景:基于信息化技术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探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优质高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目的:对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骨科ERAS病房信息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其中2019年11~12月300例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实施ERAS常规健康教育;2020年2~3月300例骨折患者为干预组,实施ERAS信息化健康教育,即组建信息化健康教育ERAS-MDT,健康教育内容在ERAS相关知识基础上增加最新COVID-19相关知识,实施多元化、多模式的信息化ERAS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现居住地、骨折类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01),干预组患者对COVID-19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较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干预组患者对ERAS健康教育依从性、满意度较高(P均<0.001)。干预组患者COVID-19院内感染率为0。结论:将信息化方式应用于患者的ERAS健康教育中,形成多元化、多模式信息化ERAS健康教育模式,符合COVID-19疫情特殊时期需求,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在中心疫区开展急腹症诊治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收治和院内会诊的急腹症病人的临床处置和预后,随访结束时间为2020年3月8日。结果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已处置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急腹症病人19例,其中,合并COVID-19病人(确诊及疑似病例)5例。19例病人中,有急诊手术指征并行急诊手术处置的9例,恢复顺利者7例,死亡2例,其中确诊COVID-19病人行急诊手术处置1例,死亡1例;行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者10例(包括4例COVID-19病人),均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密切接触上述COVID-19病人的医护人员出现感染表现。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在中心疫区诊治急腹症病人时无论其是否是COVID-19病人都做到仔细检查,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熟练操作,术后密切监护及观察,同时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尽管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外病例仍在持续增加,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研究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为例,分析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性三甲医院乳腺外科运行情况,为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期安全、高效地开展乳腺外科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和经验做法。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31日—2020年2月20日COVID-19流行期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特征、防护手段及治疗效果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入院和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康复等关键环节,以及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及心理疏导进行方法总结。对专科治疗及疫情防控的效果进行随访研究。分析在后疫情时期如何提升对潜在传染病风险的认知,结合乳腺外科的诊治特点,从手术指征把握、气溶胶管理和诊室防护等多方面加强疫情防控和职业防护工作。结果:37例乳腺癌患者经排除COVID-19风险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152.23±46.1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5.23±23.47)mL,无术中输血病例。在3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9例患者接受术前6~8周期新辅助治疗,其中7例术后证实为病理学完全缓解。术后2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隔离、监测体温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排除COVID-19感染可能。经跟踪随访,患者及陪护人员均无发热、咳嗽、乏力等COVID-19疑似表现,相关医护人员同样未出现疑似病例,总体防控效果较好。结论: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在科学防控、竭力避免医患双方感染COVID-19的前提下,可结合当地疫情情况全力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应继续遵从"科学决策、人文服务"的精神,严格遵循上级下发的各类防控指南和管理规范,并依据实际完成乳腺癌患者的院前排查、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康复等必要环节。严格在患者入院前及围手术期各环节遵循疫情防护规范、协调好疫情防控与专科诊治的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确保乳腺外科手术安全地完成,守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湖北为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武汉处于疫情的中心,疫情防控不到位,极易引起COVID-19扩散,甚至导致医护感染。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 TLF)是一种常见急性严重的脊柱损伤,如果不能够及时规范救治,往往会遗留肌力、感觉及大小便等功能障碍,甚至截瘫。在这种疫情与病情混杂的局面,如何解决疫情防控和TLF及时规范救治是一个巨大挑战。本院处于COVID-19的中心疫区,为武汉市COVID-19定点医院,同时也为武汉市非COVID-19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单位,收治了一批合并COVID-19的TLF患者及非COVID-19的TLF患者。本文作者从脊柱外科医师的角度出发,总结疫情爆发以来对TLF相关诊疗经验体会,归纳TLF的诊疗流程,为骨科一线医务人员在接诊、治疗和防护等方面提供参考,以期在疫情期间减少医患COVID-19感染风险,提高TLF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与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显微外科病区的感染防控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14日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51名医务人员和收治患者感染COVID-19的情况。2020年1月20日升级感染防控措施,包括病区的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及人员消毒管理,急诊患者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疑似患者管理,医务人员的培训、防控管理及心理干预。对比2020年1月20日前后不同感染防控措施的结果。结果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科室共有COVID-19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2例。确诊病例包括1名医师、1名技师、1名护士,疑似病例包括1例患者、1名护士。截至2020年2月14日,4名医护技人员均已治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从2020年1月20日感染防控措施升级后,科室共收治29例急诊患者,其中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3℃),无一例患者感染COVID-19;科室在岗的47名医务人员培训率达100%,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和出现心理疾患。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随着疫情的变化,科室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不断调整升级,最终科学、有效地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了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开始爆发的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并呈全球大流行。同济医院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在管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心、收治非COVID-19的移植患者、随访移植后患者及有序复工等方面,同济医院移植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规范。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OVID-19疫情下同济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管理经验,以期为未来遭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在管理HSCT中心方面提供借鉴,使非传染病的移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2019年12月开始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呈流行态势。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罹患COVID-19的风险较高,且更易出现重症及病情恶化。头颈肿瘤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接诊的重要病种,病例基数庞大,疾病复杂,部分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往往进展迅速,经不起拖延,而开展头颈肿瘤诊疗活动需要进行口腔、喉及气道等部位的操作本身又可能增加COVID-19医患感染风险。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COVID-19疫情形势下肿瘤专科医院头颈肿瘤的诊治和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预约收治的3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中心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基于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合理分流患者,严格把握住院指征。所有收住患者均需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和胸部CT扫描,排除COVID-19后方能接受手术或化疗。诊疗期间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仔细观察诊疗经过,关注体温监测和管理,出院后跟踪随访患者恢复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医院或其他网络途径实施医学指导和后续治疗。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平均49岁;其中甲状腺癌21例,口腔恶性肿瘤6例,唾液腺癌3例,喉癌2例,下咽癌2例,颈段食管癌1例,淋巴瘤1例,鼻咽癌1例,血管肉瘤1例。31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接受化疗,诊疗过程中3例出现发热,其中1例为粒缺性发热,1例为肿瘤坏死感染发热,1例因切口感染而发热,患者总体经过顺利,恢复良好,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2周未发现患者和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形势下,基于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合理分流、科学防控,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在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同时,保护肿瘤患者免受病毒感染,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将疫情对治疗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保证治疗的延续性是头颈肿瘤临床诊疗工作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非重点疫区下肢骨折患者收治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88例(97处)下肢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45例;年龄为15~95岁,平均65.5岁。主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主要手术方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25例,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记录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等。患者入院进行COVID-19筛查,观察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结果88例患者入院前筛查COVID-19感染均呈阴性。本组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为4.5 d,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7 d,住院时间平均为6.6 d。2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角度良好,69例骨折固定患者术后骨折功能及解剖复位率为94.2%(65/69)。围手术期25例(28.4%)患者出现DVT。7例(8.0%)患者术后3 d内出现发热,考虑为吸收热。无一例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结论非重点疫区医疗机构创伤骨科医生在掌握COVID-19防控诊疗知识、骨折患者接诊原则的情况下,严格筛查流行病学史,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发生于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持续超过1个月。在有序、科学、规范地抗击COVID-19疫情期间,关节外科如何安全、有序地开展日常临床工作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COVID-19疫情防控现状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开展日常临床工作的实际,就关节外科的门诊、住院、手术室管理,以及患者出院后的管理规范、具体操作与随访进行总结,供广大骨科、关节外科医护人员参考,以期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关节外科的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超声特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2月25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26例COVID-19患者入院第1天的床旁肺超声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双肺10个扫查区域的"B线"、实变和"白肺"等病理性肺超声特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30例(30足)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8.3±8.5)岁(范围:19~66岁)。右侧22例,左侧8...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重症或危急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卧床、并发心肺疾病、呼吸机使用、激素治疗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应该对此类患者重视VTE的早期预防,对参与救治的各医疗团队也应当提倡进行院内VTE同质化的防控管理,降低其VTE的发生率,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症状性VTE诊断标准分为VTE组(n=45例)和非VTE组(n=161例)。采用SPSS 20.0软件对VTE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构建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模型的评估能力,并以术后实际发生结果为金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两组在BMI、VTE史、是否有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使用、D-二聚体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IPC使用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保护性因素。VTE风险评估模型的AUC值为0.913(95%CI为0.869~0.974,P=0.004);当Y的最佳临界值为2.85时对VTE发生风险具有评估价值,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9.4%,约登指数为0.761。以术后实际发生VTE为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诊断准确度为92.7%(191/206),灵敏度为80.0%(36/45),特异度为96.3%(155/161)。 结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风险评估模型对于VT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入院初期临床检测指标特点,寻找可预警轻型/普通型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于2020年2月收治的44例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28例,重型/危重型组16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创伤患者的损伤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26日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创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4~66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锐器切割伤(含菜刀切伤)6例,重物压砸伤1例,机器碾压伤1例,跌倒摔伤2例,机器绞伤1例;损伤类型:高能量损伤13例,低能量损伤9例;损伤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对于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筛查结果的1例患者采用二级防护,其余21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创伤急症的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在诊治22例创伤急症患者期间,无一例医务人员和患者确诊COVID-19。紧急入院未做筛查的1例患者按疑似COVID-19病例对待,采用二级防护,术后排除COVID-19。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创伤急症的一线医务人员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主要是交通伤和机器伤,老年患者主要由锐器切割及跌倒引起。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医护人员的防护及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和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ous nephropathy,PMN)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高,检测PMN并发VTE患者与未并发VTE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 metallopeptid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 13A,DAMTS13)的血浆活性水平及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0位PMN并发VTE患者做为MN血栓组、30例PMN未并发VTE的患者作为MN非血栓组、3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入组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其特异性裂解酶ADAMTS13的血浆活性水平,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 (1)PMN患者ADAMTS13的血浆水平较健康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膜性肾病血栓组血浆ADAMTS13水平低于非血栓组,vWF及vWF/ADAMTS13比值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国军  王刚 《浙江创伤外科》2024,(3):401-404+408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及检查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最终建立预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D-二聚体、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颅内出血后发生VTE与脱水剂使用、卧床时间、骨盆或下肢骨折、肌力大小、中心静脉置管、下肢肌张力增高、手术及心脑血管病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17,95%CI:1.234~23.775)、D-二聚体(OR=10.402,95%CI:2.081~52.001)、肌力≤3级(OR=5.426,95%CI:1.314~24.083)、骨盆或下肢骨折(OR=6.901,95%CI:1.090~43.672)、中心静脉置管(OR=4.489,95%CI:1.024~20.554)、心脑血管病史(OR=5.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肾脏损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段设定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