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脑梗死面积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比较预后不同情况(存活与死亡)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NHISS评分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存活与死亡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二者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湛江农垦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确诊的急性脑梗死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栓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不同脑梗死面积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大面积脑梗死、非大面积脑梗死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降低脑梗死患者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从而减小脑梗死的面积,达到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NSE、NT-proBNP、s100蛋白水平及D-二聚体变化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30例在我院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免疫放射竞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测定s100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对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大小、有无意识障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NSE、NT-proBNP、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梗塞面积及是否并发意识障碍相关显著(P〈0.05)。结论血清NSE、NT-proBNP、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都与脑梗死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预后测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检测意义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对疾病的判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并对其实施D-二聚体的检测与相关数据统计、整理,最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且D-二聚体含量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D-二聚体对诸如急性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存在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 [Lp(a)]、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再将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三个亚组,对比三个亚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组患者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高于中型组、轻型组(P 0.05),轻型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最低。结论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所选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n=100)、急性脑梗死组(n=100)、冠心病组(n=100)三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可以对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 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评定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一切生化指标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人员血清中 s100蛋白和 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以及 s100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 s100蛋白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好转、并发高血压、并发意识障碍、脑梗死面积大小均与血清 s100蛋白水平和血清 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血清 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其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COPD+脑梗死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5例(COP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检测三组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三组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与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史、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OPD+脑梗死组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COPD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COPD+脑梗死组血清CRP、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Pa O2和FEV1、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与Pa O2和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呈负相关。在COPD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迅速升高,则需鉴定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情况,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早期干预,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D-二聚体在血中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期望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晨7点测量空腹血尿酸、D-二聚体,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中型、重型两个亚组,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亚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亚组(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推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A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7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6例(C组),健康对照组45例(D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 A、B组的D-二聚体、FIB、APTT、PT检测结果均较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D-二聚体、FIB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患者溶栓治疗前与溶栓后1、6、24h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用量和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常见疾病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90例患者(病例组)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大部分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白血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脑梗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新生儿窒息、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低频超声治疗仪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研究经低频超声治疗后急性脑梗死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如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二组患者均以二组患者均以神经内科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低频超声波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评价入、出院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其D-二聚体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D-二聚体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低频超声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预后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PAgT)、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划定组别,甲组(n=34)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乙组(n=26)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另选同时段至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对象32名纳入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PAgT、Hcy检测,评价及比较三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的纤维蛋白原(FBI)、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PAgT、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的FBI、FBG、D-二聚体、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与对照组PA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PAgT、Hcy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预后评估,从而为后续临床制订合适的诊疗计划提供可靠有力的理论依据,对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朝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91-9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选患者均度过急性期(发病72h内)和恢复期(治疗2周后)。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共30例为对照组。对所选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恢复期FD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观察疗效,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LDV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LDVT患者10例为观察组,同期确诊为脑梗死但未发生LDVT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行D-二聚体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081.43±36.42)ng/ml,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402.15±32.2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合并LDVT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尽早识别出高危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含量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比检测了254例患者,其中急性脑梗死121例,急性脑出血34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期3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67例,正常人群组30例。检测FIB和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FIB和D-二聚体含量较其他组人群高,脑血管病后遗症期患者与非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着高凝聚状态,可能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虹  董虹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2):108-10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及在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12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7例。健康对照组65例。检测各组及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和FG水平。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明显升高(P<0.001);UAP组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01);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F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出凝血时间等指标检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其中11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86例患者为脑出血组,同时选取同期检查的健康患者82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间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I)、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PAgT)、抗凝血酶(AⅢ)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组PT、APTT及脑出血组PT、APT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F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PAgT、Fbg、AⅢ及D二聚体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F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PAg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Fbg、AⅢ及D二聚体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PAgT、Fbg、及D二聚体等显著降低,AⅢ指标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凝血时间指标等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检测中取得显著的检测效果,能够有效的辅助诊断急性脑卒中,而其中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对不同血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不同血栓性疾病老年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和异常增高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过敏性紫癜、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脑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肺栓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各种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其他血栓疾病。观察组的FDP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脑梗死、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FDP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其他血栓疾病。结论 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呈现不同程度上升,表明D-二聚体、FDP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敏感。其中对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急性粒细胞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例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TNI).结果:AAD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AMI组,TNI阳性率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诊断AAD的灵敏度为86.21%.结论: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A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