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后,两组上肢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康复前,且研究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4.86±6.22)分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27.79±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49±2.45)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52.97±4.51)分、生活质量评分(92.85±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17±7.55)、(21.38±4.38)、(15.18±2.31)、(139.61±6.63)、(84.4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可明显减少偏瘫侧肢体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56.16±2.45)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6±1.3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3.17±2.08)、(1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情绪状态、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饮食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2,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临床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开展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影响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本组训练前,脑卒中影响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5±1.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42±2.81)分,脑卒中影响评分(448.12±29.52)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4.27±2.0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9.71±2.8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53±1.28)分高于对照组的(409.44±26.91)、(44.61±5.96)、(24.97±3.34)、(14.69±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上肢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运动动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康复效果,康复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上肢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运动动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上肢疼痛评分(0.57±0.18)分、肿胀程度(18.13±1.13)ml、运动动能评分(57.96±6.21)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8.02±1.1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0.99±0.34)分、(21.22±1.55)ml、(50.82±5.18)分、(15.71±1.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可缓解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康复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给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评分(42.48±7.36)分、Fugl-Meyer评分(48.71±6.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51±5.97)、(38.36±5.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训练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语言和肢体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78.81±20.65)分高于对照组(50.78±16.16)分,上肢、下肢运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语言和肢体康复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塞尔指数(Barthel)、生活质量量表(QOL)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Barthel和QO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炜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141-142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神经内科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对两组患者术入院前以及入院后3~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效果,但观察组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指导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比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84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单双数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单数)和研究组(双数),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健康、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整体健康、情绪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41.23±4.15)分高于对照组的(32.15±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通过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A组(41例)和B组(42例)。A组采取患肢肢体功能训练,B组采取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出院时,B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2.41±5.72)分高于A组的(71.42±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2.13±3.51)、(45.34±4.18)分低于A组的(47.63±4.11)、(53.1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还能够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2周后,对照组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5.72±1.14)分低于综合组的(8.06±1.20)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32.95±3.88)分高于综合组的(24.16±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7、13.159,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6.04±6.35)分,低于综合组的(61.15±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8,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03%(47/58),低于综合组的96.55%(5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可纠正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肢体训练+电针疗法能促进脑功能更快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意义。方法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6.26±11.19)分优于对照组的(44.37±1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可以改善肺功能及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核心肌群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躯干控制测试(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训练3个月后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跌倒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86.94±6.76)、(9.42±1.31)分,均高于参照组的(74.85±6.59)、(7.63±1.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步行功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ADL评分为(72.61±4.88)分高于参照组的(64.73±4.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跌倒发生率为3.13%低于参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可提升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运动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体能状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力等级评分)评分,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下肢功能(FMA-L)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0.20±3.27)分、体能状态评分(1.32±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5.60±4.12)、(2.58±0.2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1.70±5.21)分、肌力等级评分(3.20±0.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20±5.31)、(2.6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BS评分(51.32±1.13)分、FMA-L评分(28.90±1.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7.58±1.13)、(26.3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入院24h后)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入院时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患者治疗药物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生物肌电反馈训练。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AM)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DSS、QOLI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QOLI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下肢功能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骼肌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功能障碍,促进卒中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康复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资粮,不失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行的康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社区卫生中心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留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2组患者针对个体化危险因素均给与规范的药物预防卒中再发风险因素控制。研究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参加该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的康复管理计划,训练计划由课题组专门人员指导进行,包括以社会功能恢复为主旨的心理、生活护理指导及肢体功能恢复为主的专项康复训练;对照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指导,由患者个人或家属辅助行居家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生活质量指数(QOLI)量表评定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程度,利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依从性。结果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SDSS评分、QOLI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研究组QOLI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D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社区卫生中心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增加患者重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铜砭刮痧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铜砭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00, P=0.016<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FMA评分(25.86±1.96)分优于对照组的(21.90±1.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砭刮痧可以提高常规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肢体功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