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2例脑胶质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男13例,女9例,性别比例1.4∶1.年龄19 ~ 65岁,中位年龄43岁.KPS评分50~90分,中位评分80分.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18例,肢体乏力14例,言语不清7例,癫痫发作5例,智力减退2例,偏瘫1例.中位生存期19个月,2年的生存率为67.9%.单因素预后分析中性别、年龄、KPS评分、分型、病理类型不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高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期9个月,低级别22个月(x2=8.780,P=0.003),病理分级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脑胶质瘤病罕见,男性、中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单因素预后分析病理分级为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脑胶质瘤9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突发四肢抽动、头痛乏力、呕吐、视力改变、语言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防至2017年10月生存率为54.84%。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级、术前行为状态量表(KPS)评分、手术方式、术后行放化疗、术后使用替莫唑胺(TMZ)疗程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高龄(年龄≥60岁)、高级别肿瘤、肿瘤部分手术切除、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未行放化疗及术后使用TMZ4个疗程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胶质瘤初期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年龄越大、肿瘤分级越高、肿瘤部分手术切除、术前KPS评分越低患者预后越差,术后给予放化疗并使用多疗程的TMZ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RT)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72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采取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为IMRT组(35例),采用VMRT的为VMRT组(3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半年、1年、两年生存率。结果VMRT组客观缓解率81.08%(30/37)高于IMRT组60.00%(P<0.05);VMRT组半年、1年、两年生存率均较IMRT组高于(P<0.05)。结论VMRT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运用显微手术治疗9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疗效和复发影响因素。结果所选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全切74例,占77.1%,次全切19例,占19.8%,部分切除3例,占3.1%;出院时恢复良好57例(59.4%),基本好转26例(27.1%),显效8例(8.3%),进步5例(5.2%),无1例死亡;随访1~3年,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恢复正常者58例,占60.4%,38例复发,其中19例再次手术,死亡3例(非手术死亡),15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6例;低级别胶质瘤复发的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发生率为29.2%,明显低于大于40岁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的复发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次全切、部分切除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使手术疗效大大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且术后的复发率与肿瘤组织分型、年龄、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步高压氧治疗联合放化疗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71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低流量吸氧(1~2 L/min)配合放化疗治疗;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7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放化疗治疗基础上实施高压氧治疗,对患者进行10个月的有效随访。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治疗中,同步实施高压氧联合放化疗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能力与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干细胞标志物CD133基因表达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39例和高级别组32例,均行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检测。比较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患者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以Spearman检验来分析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1=0.767,P1=0.008,r2=0.712,P2=0.013)。结论: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占全部脑肿瘤的40%以上。高分化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呈侵袭性生长,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单纯手术疗效差,局部复发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1]。术后放射治疗可进一步杀灭残存肿瘤,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是目前最好的辅助治疗手段[2]。我科室自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收治5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放疗及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9例患者均为术后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脑胶质瘤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其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8~80岁,平均年龄52岁。1.2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采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了解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2016年2月份前公开发表在Pubmed、google schooler、cocrane library、embase和CNKI等数据库关于MMP-2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及预后的文献。应用Revman5.2和stata12.1统计软件分析MMP-2与脑胶质瘤间的关联。结果最终共有14项研究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MMP-2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及正常组(P0.001),MMP-2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级及预后有关,MMP-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中MRI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共90例,对其予以MRI检测,观察脑胶质瘤的类型、特征及高级别脑胶质瘤MRI影像特征、治疗后MRI的检测情况情况.结果:经MRI检测后发现,星形细胞瘤类型、少突胶质瘤类型、室管膜肿瘤的患者、脉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脑胶质瘤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SCL-90自评表调查患者心理状况,并对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采用回归模型法分析。结果64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总阳性率为59.38%,阴性率为40.62%;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恐怖、强迫、躯体化、其他、人际关系和偏执等各项处于中低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级、肿瘤长径、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并发症为影响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社交困难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其心理状况,面对高危人群及时做好预前宣教和术前、中、后的科学护理案例及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胶质瘤卒中诊断中CT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卒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灌注指标以及CT征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出血量、最小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V、PS、B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脑出血与脑胶质瘤卒中的诊断中应用CT检查技术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对脑出血与脑胶质瘤卒中进行区分诊断,进而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脑胶质瘤患者68例。均行DWI、SWI检查,与手术病理不同级别对照,比较DWI、SWI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诊断准确率94.12%(64/68)较DWI80.88%(55/68)、SWI79.41%(54/68)单独诊断高(P0.05),且联合诊断符合率及Kappa指数高于DWI、SWI单独诊断。结论:DWI联合SWI检查能有效提高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诊断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更符合,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对8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3年随访,回顾患者病历、影像学及病理资料,以病理分级、年龄等10项因素为解释变量,以生存状况为结局变量,先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10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暴露于不同独立因素下的生存折线,Log-rank检验。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病理分级、低KP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次全切手术、放疗剂量<50 Gy者预后相对较差(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级、KPS评分、放疗剂量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放疗剂量≥50 Gy者较<50 Gy者预后好(χ2=8.120,P<0.01);病理分级越高生存周期越短(χ2=11.543,P<0.01);年龄<50岁者较≥50岁者生存状况好(χ2=4.662,P<0.05);KPS评分≥70分者较<70分者生存状况好(χ2=8.664,P<0.05)。结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多态性和血清中可溶性HLA-G(sHLA-G)水平与脑胶质瘤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4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和26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测序检测HLA-G的等位基因,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sHLA-G水平。结果:G:010101、G:010102、G:010404和G:010401与脑胶质瘤的风险转变和疾病分级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和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均非Ⅲ~Ⅳ级脑胶质瘤风险因素;G:010101(OR=2.06,P=0.009),G:010102(OR=1.24,P=0.012),G:010404(OR=1.88,P=0.035),G:010401(OR=1.88,P=0.017)与Ⅲ~Ⅳ级脑胶质瘤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s HL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HLA-G水平≥32.0 U/mL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sHLA-G水平32.0 U/mL的患者(χ2=9.088,P=0.033)。结论:HLA-G等位基因突变是脑胶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s HLA-G水平也许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及比例,探究其发生的原因,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分析不同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手术治疗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整理统计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及发病率,查阅病历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结果:11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有60%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为主;其次为神经学类并发症,包括运动、感觉、言语障碍及癫痫发作;此外还有其他脏器或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如消化道出血、高热、肺部感染、便秘等。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须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案,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TopoⅡ)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基于耐药机制上的脑胶质瘤分子分类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1997-01/1998-12北京天坛医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306例的石蜡标本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后的5年生存期随访。结果:TopoⅡ表达阳性者98例,占32.0%,其平均年龄和性别与表达阴性者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119例星形细胞瘤中TopoⅡ表达阳性率为25.2%,在69例少枝胶质细胞瘤中为26.1%,在64例少枝星形细胞瘤中为37.5%,在54例胶质母细胞瘤中为48.2%;在183例Ⅰ~Ⅱ级胶质瘤中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为23.0%,而在123例Ⅲ~Ⅳ级中阳性率为45.5%,经χ2检验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TopoⅡ不同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绘制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test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opoⅡ在脑胶质瘤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有关,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并且与患者的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脑胶质瘤患者,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其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40例疑似单发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分别完善MRI、PET-CT检查,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MRI以及联合PET-CT在术前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能。结果:MRI诊断脑胶质瘤的灵敏度为91.43%(32/35)、特异度为100%(5/5)、准确度为95.00%(38/40);MRI联合PET-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14%(34/35)、特异度为100%(5/5)、准确度为97.50%(39/40);MRI联合PET-CT扫描判断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率高于MRI扫描(P0.05)。结论:MRI联合PET-CT可提高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价值,并且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更高,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神经外科行肿瘤切除术的胶质瘤患者,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1)及死亡组(n=16)。同时选取50例无任何肿瘤性疾病的脑外伤患者的新鲜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TGF-β1、Smad7及VEGF与脑胶质瘤患者各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TGF-β1、Smad7及VEGF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实验组TGF-β1、Smad7、VEGF高表达率较对照组高(P<0.05)。TGF-β1、Smad7及VEGF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分化程度、WHO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死亡组TGF-β1、Smad7、VEGF高表达率较生存组高(P<0.05)。组织中低分化、WHO分级:Ⅲ+Ⅳ级、TGF-β1、VEGF及Smad7高表达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F-β1低表达组、Smad7低表达组、VEGF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较高表达组长(P<0.05)。结论TGF-β1、Smad7、VEGF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可VEGF在脑胶质瘤中低表达TGF-β1、Smad7蛋白高表达及VEGF蛋白低表达参与脑胶质瘤临床生物学进展,并与患者预后生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做好护理评估、心理及行为的预见性护理、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护理中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