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200c(miR-200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67例为AC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2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45例);比较ACI组、对照组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CI患者血清miR-200c与ox-LDL的相关性;对不同预后的ACI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00c、ox-LDL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c、ox-LDL水平对ACI的早期诊断及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00c:1.86±0.63 vs.1.03±0.35,ox-LDL(mg/L):513.76±172.25 vs.325.48±110.49,P<0.05];ACI患者血清miR-200c与ox-LDL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ACI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岁:70.14±9.22 vs.65.06±8.37,P<0.05),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h:5.97±0.75 vs.2.60±0.54,P<0.05),血清miR-200c、ox-L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NIHSS评分、miR-200c、ox-LDL、发病至治疗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200c、ox-LDL早期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850,截断值分别为1.44、431.09 mg/L,敏感度分别为77.2%、74.3%,特异度分别为88.6%、89.8%;血清miR-200c、ox-LDL评估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74、0.868,截断值分别为2.13、582.06 mg/L,敏感度分别为75.6%、77.8%,特异度均为89.3%;血清miR-200c、ox-LDL联合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36、0.957,敏感度分别为91.0%、95.6%,特异度分别为86.2%、82.0%。结论血清miR-200c、ox-LDL均可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且miR-200c与ox-LDL联合可更好地早期诊断ACI、评估AC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BCD2评分、ABCD3评分联合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确诊为TIA的208例患者,依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25例和非ACI组183例。记录2组患者基线资料、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IA7 d内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预测TIA7 d内发生ACI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非ACI组与ACI组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均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预测A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24、0.811。结论:ABCD2、ABCD3量表是简单、有效的TIA预后预测工具,且与血Hcy联合能提高其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根据发病72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为END组32例,<2分为非END组62例,比较END组与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96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对不同分型的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小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患者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CI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CY检测可有效预防ACI,降低发病风险,对ACI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alusin-α、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的变化,分析ACI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123例(ACI组)和同期非ACI体检者63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ACI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分析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ACI组血清salusin-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VILI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而降低(P 0.05),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 0.05);血清VILIP-1水平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而升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ACI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呈负相关(P0.05);血清VILIP-1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salusin-α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lusin-α是ACI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VILIP-1、合并高血压是A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I患者存在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改变,salusin-α和VILIP-1可能参与了ACI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 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病情评估及与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NIHSS<7 分为轻度组,NIHSS 7~15分为中度组,NIHSS>15分为重度组,检测患者入院 24 h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ACI 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差异;分析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 Alberta 卒中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第90 d和第18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 Rankin(mR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受损结局,分析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组IL-18分别为(526.36±26.82)、(439.24±26.45)、(385±34.26)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入院时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PECT评分、NIHSS 评分、IL-18水平为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对ACI患者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与NIHSS及ASP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急性期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其24 h血清IL-18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8水平对ACI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贫血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26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患者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59例和非贫血组206例;发病3个月后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评分≤2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2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进行影响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贫血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住院天数及预后不良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组,BMI、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高血压、吸烟比例均低于非贫血组(P0. 05);轻度贫血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中重度贫血者(P0. 05);年龄、高血压、吸烟、肺部感染、NHISS评分、贫血与ACI患者近期预后有关(P0. 05);年龄、高血压、吸烟、肺部感染、NHISS评分、贫血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入院时贫血ACI患者的临床风险高于非贫血患者,贫血是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贫血越严重,预后不良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BCD3、ABCD3-I与ABCD3-V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 死(ACI)的评估价值。方法:确诊为TIA的患者218例纳入研究,依据发病后7d内有无进展ACI分为ACI组 27例和非ACI组191例。记录ACI相关危险因素、ABCD3、ABCD3-I与ABCD3-V评分分值等。Logistic回 归分析ACI相关危险因素、ABCD3、ABCD3-I与ABCD3-V评分分值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分析ABCD3、ABCD3-I与ABCD3-V评分评估TIA患者7d内发生ACI风险的价值。结果:本组TIA患者进展 为ACI的发生率为12.39%;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年龄>65岁、持续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 24 h、门诊接受口服治疗及治疗周期、ABCD3、ABCD3-I与ABCD3-V评分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危险因 素;ABCD3、ABCD3-I 与 ABCD3-V 评分量表对评估 TIA 患者进展为 ACI 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论:ABCD3、ABCD3-I与ABCD3-V评分量表对评估TIA进展ACI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226例,依据发病后7 d内有无进展急性脑梗死(ACI)分为ACI组27例和非ACI组199例。记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Hs-CRP水平及ABCD2评分分值等。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CI组与非ACI组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Hs-CRP水平、ABCD2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ABCD2与Hs-CRP水平评估TIA 7 d内发生ACI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6例TIA患者中,进展为ACI 27例,预后不良率为11.95%。单因素分析示,非ACI组与ACI组间高血压病、糖尿病、年龄65岁、持续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Hs-CRP水平、ABCD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糖尿病、年龄65岁、持续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Hs-CRP水平及ABCD2评分均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ABCD2评分及Hs-CRP水平评估A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824。结论:ABCD2量表评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TIA预后的预测工具,且与Hs-CRP联合检测对TIA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水平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ACI患者136例,对治疗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不良组(86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各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8、0.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褪黑素和CCCK-18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血清褪黑素、CCCK-18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58、0.945。结论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升高与ACI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褪黑素、CCCK-18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在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与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这些基因多态性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ACI患者组:36例ACI患者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30例,女6例。对照组:自愿健康体检沈阳籍汉族100例,男66例,女34例。用PCR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等位基因分布及其与血脂、脂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1)ACI组ε3/4型频率、ε2/4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4,5.09,4.48,P<0.05)。(2)ε4等位基因引起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犤Lp(a)犦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的发病风险率(RR)依次为8.23,4.85,4.39,29.9(χ2=16.0,8.76,7.89,16.7,P<0.01~0.001)。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脂蛋白代谢;ApoE等位基因ε4与青年ACI关系密切,是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182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确定为抑郁患者,其中青年卒中后抑郁(PSD)组52例,中老年PSD组60例,青年非PSD组70例。所有患者入院3 d内检测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皮质醇及FT3水平,结合自编问卷进行性别、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病变面积、病灶位置及病初NIHSS评分评定,综合分析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结果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中老卒中患者,且发病初NIHSS评分较高、学历较高及有职业背景的青年卒中患者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的老年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在青年卒中后抑郁发病中有临床意义,发病初高NIHSS评分、高教育程度及有职业背景的青年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社会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溶栓治疗ACI患者81例,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不同特征ACI患者溶栓治疗后SSRS评分,分析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81例ACI患者溶栓治疗后SSRS总分为(36.12±5.39)分,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关怀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ACI患者溶栓治疗后SS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家庭关怀度低及受教育程度低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社会功能较低,受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关怀度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加强ACI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病灶个数的关系.方法将发病7 d内的ACI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入院后2 d内空腹检测HbA1c水平,发病时或病情稳定时行MRI颅脑检查,病情恢复期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同时选择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HbA1c及葡萄糖耐量.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梗死病灶个数与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A1c水平是评估ACI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严格控制血糖、降低HbA1c水平对减少脑梗死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住院ACI患者LPA水平,分析LPA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梗死体积大小及其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浆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在ACI患者中大梗死灶、中梗死灶ACI患者组血浆LPA含量明显高于小梗死灶ACI患者(P<0.01),进展性脑卒中组血浆LPA明显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P<0.01)。且LPA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LPA水平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密切相关,LPA可能在ACI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53例。收集两组一般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年龄、高血压、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侧支循环不良与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有关(P<0.05);性别、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梗死部位、饮酒史与ACI患者再通治疗预后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407,95%置信区间=1.224~9.489)、糖尿病(OR=2.726,95%置信区间=1.089~6.824)、高血压(OR=3.102,95%置信区间=1.328~7.242)、发病至溶栓时间≥3.5 h(OR=3.746,95%置信区间=1.531~9.165)、溶栓前NIHSS评分≥8分(OR=8.220,95%置信区间=2.952~22.886)、侧支循环不良(OR=3.152,95%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脑型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病程两周内的AC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BNP水平测定,根据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NP<300 pg/ml);B组(BNP300~900pg/ml);C组(BNP>900 pg/m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1HSS)及Barthel Index(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BN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两周内的血清BN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ACI)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发病4. 5 h内于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常规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4 d BI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BI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 0. 05);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P 0. 05)。观察组治疗14 d的总有效率90. 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 50%(31/40)(P 0. 05);观察组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血管再闭塞1例,对照组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血管再闭塞2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功能不全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 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15. 00%(6/40)(P 0. 05)。结论 ACI患者发病4. 5 h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可靠,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TOAST亚型、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36例ACI患者发病72h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记录梗死灶大小,采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价,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心源性栓塞脑梗死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不明原因性脑梗死,而小动脉闭塞脑梗死最低。血清CRP水平升高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CRP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53,P〈0.01),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s=-0.41,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在TOAST各型中的不同,说明不同的ACI亚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CRP测定对ACI病因学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RP可作为ACI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郭阳  郭津津  潘丽丽  李强  兰希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884-1885,F002
目的 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在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与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这些基因多态性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ACI患者组:36例ACI患者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30例,女6例。对照组:自愿健康体检沈阳籍汉族100例,男66例,女34例。用PCR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等位基因分布及其与血脂、脂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 (1)ACI组ε3/4型频率、ε2/4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4,5.09,4.48,P&;lt;0.05)。(2)ε4等位基因引起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Lp(a)]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的发病风险率(RR)依次为8.23,4.85,4.39,29.9(x^2=16.0,8.86,7.89.16.7,P&;lt;0.01-0.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脂蛋白代谢;ApoE等位基因ε4与青年CAI关系密切,是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