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方法牙菌斑组织取自6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组(dmfs=0)和高龋组(dmfs>8)(n=30)。运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计算菌斑组织中变异链球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密度;酸度计测定培养48 h后的pH值;比较不同龋敏感组变异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结果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初始pH值>5.5时,高龋组和无龋组pH值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H=5.0时,高龋组pH值改变明显大于无龋组(P<0.05)。结论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力与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产酸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6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组(dmfs=0)和高龋组(dmfs>8)(n=30).运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计算菌斑组织中变异链球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密度;酸度计测定培养48 h后的pH值;比较不同龋敏感组变异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结果 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初始pH值>5.5时,高龋组和无龋组pH值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H=5.0时,高龋组pH值改变明显大于无龋组(P<0.05).结论 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力与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产酸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厚朴活性成分对致龋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厚朴活性成分对口腔致龋菌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MBECTM-Device研究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5种主要致龋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测定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细菌生物膜的最低清除浓度(MBEC),并在低于MIC的药物浓度下观察其对致龋菌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5种口腔浮游细菌及生物膜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对实验细菌产酸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 厚朴活性成分可影响致龋菌生长代谢,可能是一种天然防龋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营秀  章珍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7):1097-1099+1123
目的: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本文主要研究靶向多肽对变异链球菌的杀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测定观察靶向抗菌肽对于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效果,以及通过部分抑菌浓度(FIC)、部分杀菌浓度(FBC)测定靶向抗菌肽和NaF(或CHX)有无协同抗菌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状态下靶向抗菌肽的作用效果。结果:C8g3pm11、C8gpm11、C16pm11均具有抗菌活性,但抗菌活性差距较大,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生物膜状态的变异链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C8g3pm11、C8gpm11、C16pm11对变异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防龋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大鼠龋齿动物模型,将42只SPF-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1.00、0.50、0.25 g/L的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阳性对照组(0.12%的氯己定,CHX组)、阴性对照组(无菌蒸馏水干预的龋病模型组,CA组)、空白对照组(不干预,Control组),各组连续干预大鼠口腔3周。药物有效性评价:采集大鼠唾液并进行变异链球菌的计数,测定变异链球菌水平;采集大鼠颌骨组织,左侧上下颌骨经0.4%紫脲酸铵染色18 h后,体式显微镜下对鼠磨牙的窝沟及光滑面龋进行Keyes评分,评估龋齿的发展程度;将右侧上下颌骨制成牙磨片,经0.1 mmol/L罗丹明B染色24 h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鼠磨牙牙磨片的脱矿程度,评估龋齿状况。药物安全性评价:记录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体重增幅,观察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重量/大鼠体重×100%),评估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大鼠主要脏器的影响;取大鼠同一部位颊黏膜,并对大鼠主要脏器、颊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的改变,评估新疆桑白皮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疆鼠尾草花提取物(Salvia deserta Schang flower extracts, SFE)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S. mutans)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通过琼脂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SFE对S. mutans浮游菌的抑菌作用及对其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和MTT还原试验测定SFE对S. mutans生物膜的影响;蒽酮-硫酸法测定SFE对细菌生物膜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量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比色法测定S. mutans的胞内LDH活性;采用pH计测定SFE对S. mutans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 SFE对S. muta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14μg/μL,1/8 MIC到MIC浓度的SFE在30 h内均能抑制S. mutans的生长速度,且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其LDH活性(P<0.000 1),4 MIC到1/4 MIC浓度的SFE对S. mut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蔗糖浓度对重症婴幼儿龋(S-ECC)菌斑中变形链球菌致龋性的影响 【方法】 采集67名3 ~ 5岁S-ECC及无龋儿童牙面菌斑,获取纯化的变链菌株,接种至蔗糖浓度分别为1%5%10%及20%的PYG液体培养基,采用精密pH计测变链菌产酸能力;分光光度仪测定OD600值,评价其生长情况;蒽酮法测定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的量;比浊法测定变链菌的黏附比值,对比分析变形链球菌不同临床菌株的致龋性 【结果】 随蔗糖浓度升高,S-ECC及无龋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产酸合成胞外多糖及粘附能力均呈增长趋势,并且表现为蔗糖浓度依赖性S-ECC组变链菌株&#8710;pH值OD600值合成WIG量及黏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龋组S-ECC组中,变链菌株的产酸能力随蔗糖浓度增高而增强,当蔗糖浓度达5%时,变链菌株产酸降至釉质脱矿临界pH 5.5附近;变链菌株生长情况(OD600值)显示,当蔗糖浓度大于5%时,变链菌生长情况良好,S-ECC组表现得最为明显,当蔗糖浓度大于10%,变链菌株生长速率有所降低,无龋组10%浓度蔗糖作用下OD600值甚至高于20%浓度组;变链菌株合成WIG的量随蔗糖浓度增高而增加,当蔗糖浓度大于10%,WIG合成增长变缓;随着蔗糖浓度增高,变链菌黏附比值增加,蔗糖浓度大于5%时,增长趋势变缓慢。【结论】 S-ECC菌斑中变型链球菌致龋性与蔗糖浓度有关,随蔗糖浓度升高变链菌株的致龋能力增强,5%及以上浓度蔗糖具有较强的致龋性,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九节茶对变形链球菌体外致龋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体外致龋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九节茶提取物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变形链球菌培养,观察药物不同浓度在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菌细胞数和pH值变化情况以及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结果:九节茶可抑制细菌生长、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等。结论:提示九节茶可影响变形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肪含量不同的牛奶的致龋性,正确指导健康生活。方法:选取2017年1—4月我院收治的45例正畸儿童口中被拔除的前磨牙100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脱脂牛奶组、半脱脂牛奶组、全脂牛奶组、10%蔗糖添加牛奶组、0. 9%氯化钠组,每组20颗,比较市售不同脂肪浓度的牛奶在离体牙齿模型中的致龋性,在相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变形链球菌的培养,计算实验后牙釉质脱矿程度指数,测定变形链球菌生物膜ΔpH值(产酸水平)、变形链球菌生长情况(OD_(600))来分析脱脂牛奶、半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三种不同种类牛奶致龋性。结果:脱脂组、半脱脂组、全脂组、蔗糖组、对照组均对牙釉质脱矿和变形链球菌产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全脂组到半脱脂组,再到脱脂组、再到蔗糖组,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程度指数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变形链球菌生物膜ΔpH值和OD600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脂肪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牛奶致龋性的变化,与脱脂牛奶相比,全脂牛奶具有一定抗龋效果,另外,与没有添加蔗糖的牛奶相比,添加了蔗糖的牛奶有一定的致龋性。所以应提倡使用含脂牛奶,并劝阻使用对牙齿有害的致龋饮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C)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其防龋潜能。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生物膜生成量;硫酸-蒽酮法测定产糖量,pH计测定产酸量。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的MIC值12.5?mg/mL;MBC值和MBIC值均为50?mg/mL;GSPC(≥12.5?mg/mL)降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生成量,8倍MIC浓度(100?mg/mL)时抑制率达76%;GSPC在低于MIC浓度时仍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糖、产酸能力。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物膜和致龋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氟化物浓度对致龋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氟化物的防龋机制。方法:在含有不同浓度(0~1.0%)氟化钠的培养基内培养变形链球菌标准菌株,以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前后培养基光密度值(OD值),以反映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情况;以复合玻璃pH电极法检测培养前后培养基pH的变化(△pH),以反映变形链球菌的产酸代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培养基内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同时随着培养基内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各组培养基的pH变化也逐渐减小,当氟化钠的浓度达0.5%~1.0%时,培养前、后培养基的pH几乎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各组培养基的OD值与△pH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氟化钠可显著抑制致龋菌的生长及产酸代谢活动,但氟化钠可能主要通过干扰牙菌斑内致龋菌的产酸代谢活动来发挥其局部防龋作用,而其对致龋菌生长的抑制或杀灭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状态下变异链球菌生物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明  黄晓晶 《医学综述》2008,14(22):3422-3424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现代龋病学研究认为,浮游变异链球难以在口腔中生存,只有形成牙菌斑生物膜才可能生存并致龋。大量研究表明,生物膜细菌与浮游细菌在生长代谢、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对抗宿主防御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生物膜状态下变链菌的生物学行为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体外致龋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九节茶提取物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变形链球菌培养,观察药物不同浓度在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菌细胞数和pH值变化情况以及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结果九节茶可抑制细菌生长、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等.结论提示九节茶可影响变形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龋敏感者口腔变形链球菌基因型与产酸性的关系.方法: ①随机选取50例24~32岁的高龋、中龋及无龋者,取牙面菌斑样本接种于MS培养基上,每人随机挑取2~5株临床分离株,提取细菌染色体DNA,采用AP-PCR法对不同龋敏感者口腔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②以pH 0.5为间隔配制pH 4.0~7.0系列的,含50 mg/L葡萄糖的MS液体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口腔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厌氧培养48 h,用精密pH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结果: ①14例高龋个体中有3例为1种基因型,5例有2种基因型,6例有3种基因型;9例中龋个体中有4例为一种基因型,3例有2种基因型,2例有3种基因型;13例无龋个体中有12例为1种基因型,1例有2种基因型.②不同基因型的变形链球菌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基因型越多的细菌其产酸能力越强.结论: ①龋敏感越高的个体其口腔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越多;②不同基因型的变形链球菌pH值的检测,基因型越多的细菌其产酸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没食子鞣质及有效提取物对致龋细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对致龋菌产酸及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探讨实验药物的防龋机制.方法:选择4种与龋病密切相关的口腔细菌作为实验菌株,以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为实验药物,研究对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同时选择主要产糖菌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研究实验药物对其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能有效抑制实验菌株的产酸能力,只是在药物浓度上有一定差异.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对变形链球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浓度下对粘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酸代谢和糖代谢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体外人工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控制菌斑和防治龋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环境下,4种口腔常见致龋菌在牙釉质表面形成多细菌混合性菌斑生物膜,用光动力学疗法处理实验组菌斑生物膜,光敏剂浓度为0.1 mg/ml、光强为94.5 J/cm2;分别在生物膜形成的第1、3、7天用扫描电镜观察光动力学疗法处理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第1天可见到以链球菌为主的细菌黏附于获得性膜上;第3天各种细菌数量明显增多,形成谷穗状结构;至第7天时,生物膜形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细菌表面及细菌之间可见大量基质和不定形胶状物.在第1、3、7天,光动力学疗法处理后牙釉质表面黏附的细菌显著减少,菌斑生物膜形成受阻.结论 光动力学疗法对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黄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首先测定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再以低于 MIC的 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 TPY液体培养基 ,测定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还能够有效抑制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 ,黄芩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讨黄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首先测定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测定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还能够有效抑制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产生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黄芩有可能是一种潜在天然防龋药物,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没食子及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没食子及其提取物对致龋细菌生长的影响,探讨药物的防龋功效.方法:通过系统溶剂法对没食子浸膏及其3种提取物共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实验药物不同组分对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乳酸杆菌5种主要致龋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没食子浸膏和没食子总鞣质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提取物2对实验细菌的抑制作用较提取物3强 ,与总鞣质相当.结论:没食子及各提取物组分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以总鞣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芦荟苷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黏附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苷、绿原酸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稀释法测定芦荟苷与绿原酸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的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测定低于MIC的5个浓度梯度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产酸作用的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24 h生物膜模型,MTT法测定以上各浓度混合液作用24 h后生物膜黏附的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其对生物膜结构和细菌活性的影响。 结果 芦荟苷与绿原酸单独用药时,其MIC分别为0.63 g/L和5 g/L;联用的MIC为芦荟苷0.31 g/L和绿原酸2.5 g/L,FIC=1。随着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变异链球菌菌液的△pH及O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显示随混合液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变稀疏,活菌数量减少。 结论 芦荟苷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较各自的单组分用药在更低浓度即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