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17岁是未成年期[1],这一时期的健康状况反映了家人或看护者的健康意识以及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重视程度,也是国家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国内外有大量对未成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婴儿死亡率或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生长发育或疾病谱[3]的研究,但是专门分析未成年人医疗费用的不多.为此,本文收集南方某三甲医院2003-2009年未成年患者的住院病案资料,对未成年患者住院费用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医改前后脑梗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为医改控制费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筛选医改前后各100份脑梗死住院病例,提取患者基本情况数据和医疗费用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患者基本情况,运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费用情况。结果:通过卡方检验,患者年龄、性别、支付方式、住院天数分布相同(P > 0.05),有效防止了样本偏差;通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医改前后脑梗死患者医疗总费用没有降低,医疗费用分类中,综合医疗服务类费用、诊断类费用、治疗类费用均上升(P < 0.05),耗材类费用下降(P < 0.05),药品类费用持平(P > 0.05)。结论:医改前后脑梗死患者显性住院医疗总费用上升,若计入资金时间价值的总费用支出增长能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时,则实际医疗总费用已经降低。医改控制费用要充分考虑新技术应用、医疗价格调整、医改各项措施、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医疗总费用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某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与床均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患者住院期间床均医疗费用变化情况,发现住院时间长则床均医疗费用减少。通过合理安排检查、抓紧时间治疗、预防并发症和感染、加强监督检查、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诊次均费用与住院次均费用的控制情况。方法提出-9两费控制有关的因素。结果经过几年的两费控制,本院2011年的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出院病人平均费用比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下达的标准分别低2.16元和19.83元。由于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出院病人平均费用的下降,为病人提供了实惠。其中为门诊病人提供实惠2032266.24元,为住院病人提供实惠793775.07元,医院真正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结论影响医药费用的因素较多,费用控制依然任重道远,仍需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次均费用控制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贵溪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比较贵溪市住院次均费用控制模式实施前后两年全省及贵溪市社会经济状况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相关指标;分析贵溪市5年来参合农民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流向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贵溪市实施住院次均费用控制模式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次均费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论:住院次均费用控制模式强化了医疗机构在费用控制中的作用及其所承担的风险,增强了各级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的主动性,对于住院费用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仍不成熟,还需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们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多.目前有限的卫生资源无法保证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为合理充分的利用卫生资源,通过分析骨科出院患者的数据信息和病案信息,查找出低效率使用卫生资源的医疗环节和过程,以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并促进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收集国家DIP付费试点城市某医院试点前(2021年)与试点后(2022-2023年)相应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对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各年度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2021-2023年度次均住院总费用、药品费、耗材费、实验室检查费、影像检查费、其他医疗服务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1-2022年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度(23.71%)最高,其中,影像学检查占比结构变动值为-6.52%,药品费用占比结构变动值为-5.33%。2021-2023年,各年住院患者医保报销费用、患者自付费用、患者自付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按病种医疗费用控制工作的开展,使住院总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药品费用、影像学检查费用下降幅度较大,但耗材费用与实验室检查费结构变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1996-1999年上海市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住院患者例均费用的分析,了解医院补偿方式的变化。方法 调查一所三级教学医院,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病例组合指数调整费用。结果 例均药品费用的比重下降,而手术费用却明显上升。结论 医院通过药品收入补偿受到限制,而增加了手术等其他医疗方面的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中部省份某三甲医院十一五期间的出院人均费用的增长,从费用类别和费用结构等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高额住院费用患者的特点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03--2005医保年度某市医保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住碗医疗费用进行回顾型分析,寻找高额费用患者的特点和规律。结栗糖尿病医疗费用分布特点是费用额排名在前的10%病人占据35%的住院医疗费用,高额费用患者的特点是退休患者多,住院次数多,三甲医院多,并发症多。建议糖尿病费用分布符合二八定律,对糖尿病医疗费用的管理应该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12.
次均医疗费用增长中诱导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与诱导服务密切相关。文章提出了计算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成分的方法,并以中等发达地区为产本地区测算了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诱导服务,由此使得1998年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比至少在15.30%以上。研究建议通过改变医院支付方式,控制诱导服务和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锐器伤的处置方式和费用的变化,为持续改进医疗锐器伤的重点人群监测、报告管理、暴露后应急处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处置620次医疗锐器伤的全部登记数据,利用SPSS19.0对医疗锐器伤发生的次数及处置情况、暴露源的分布、处置锐器伤的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平均每年处置医疗锐器伤62次,十年中未发生因医疗锐器伤造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护士(46.2%)、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医疗锐器伤,少数医务人员(8.3%)曾多次发生医疗锐器伤;各种暴露源中,乙肝最多(60.6%),暴露源不详的比例逐渐增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锐器伤后,只需进行化验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接种疫苗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该医院处置医疗锐器伤的年均费用为21936.72元,次均费用为353.82元。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医疗锐器伤的报告管理,规范应急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因医疗锐器伤导致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4.
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研究--次均服务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次均服务费用情况,为控制农村医疗费用上涨提供决策依据。对象:安徽省4县市5个乡镇随机调查的63名乡村医生.方法:乡村医生按设计的调查项目连续记录50例左右病例。结论: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水平较高;乡村医生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是次均服务费用的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和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2018年即时结报的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年度间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负担费用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人均药品费用呈逐年递减趋势,人均治疗费用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2018年人均检查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6年-2017年和2017年-2018年增幅低于2015年-2016年。2016年-2017年人均耗材费用降低,而2017年-2018年人均耗材费用增加。改革后,人均医保负担费用逐年增加,人均患者负担费用和人均自付比例逐年下降。此外,2017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6年下降,而2018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7年增加。结论人均药品费用与人均耗材费用仍是人均医疗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医疗费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部门应逐步加强药品和耗材监管。人均自付比例虽呈降低趋势,但与医改设定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院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从医院的角度探讨如何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方法 对该院近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广州市同期社会经济指标及同级医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该院近10年人均医疗费用基本上呈增长趋势,近5年人均医疗费用增长基本上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近2年,该院门诊人均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次均药费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方法:强化抗菌药物、重点监控药品、国家集采药品管理,开展医嘱前置审核。结果:通过对重点药品的管理,医嘱前置审核,实现住院次均药费逐步降低的目标。结论:构建了住院药品控费体系,降低了住院次均药费,减轻了患者负担,节约了医保基金,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配和影响新农合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潜在因子,以便对农民医疗费用的控制更加有针对性。为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方法:以2007年~2011年徐州某三甲医院的49395例新农合的病人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新农合患者的各项医疗费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护诊药品费相关因子、手术材料费因子、化检费因子是支配住院医疗费用的3个关键因子。结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应重点控制药品费、材料和化验治疗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某市惠民医院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构成和影响因素,结果证明,弱势群体(老年人、低保患者)的个人自负费用和住院医疗总费用都高于一般群体,但其自负费用所占比例低于一般群体,且其中低保病人的年累计个人自负费用比例与一般城镇居民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所有住院医疗保险患者,药品费用都是个人自负费用和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住院肺癌患者的特点,测算其经济负担情况,为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优先投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对上海某三级专科医院在2010年12月1日—2011年3月31日期间从内科病房出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癌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征得知情同意原则,共收集了402例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的相关资料。结果研究对象的年人均总费用为156 950.09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分别占49.34%、16.86%、33.80%。结论肺癌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其中由直接医疗费用引起的经济负担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