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实验组(34例)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8%和26.47%);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6例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2年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1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10例采用冷刀锥切术(CKC)的CIN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比较两组治愈、残留、并发症及复发率.同时对手术主要指标包括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病理切缘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9.22±2.07) min、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9.8±3.6)d,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0.3±2.8)ml,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为93.97%,随访24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3.45%,切缘阳性率为3.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是CIN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术后有一定的机率复发,因此治疗后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76-7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宫颈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阴道排液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粘连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疾病患者治疗中选择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治疗有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可将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价值,为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冷刀锥切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治疗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明显,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产生的损伤,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χ^2=4.47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8.75%(χ^2=4.177,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03%(1/33)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χ^2=5.345,P<0.05)。结论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优势更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子宫颈冷刀锥切术与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予以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颈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参照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4.00%略低于参照组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子宫颈愈合时间分别为(14.38±2.41)min、(3.23±1.76)d、(6.74±1.24)d,均短于参照组的(23.05±2.23)min、(8.79±1.40)d、(13.46±2.01)d,术中出血量(15.01±3.02)ml少于参照组的(32.07±3.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采取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与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相比疗效更高,不仅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子宫颈愈合时间,还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67±2.24)m L,对照组为(16.85±1.98)m 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41±0.89)min,对照组为(9.11±1.23)min,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比无意义(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宫颈狭窄发生率、出血时间、术后排液等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操作简便,能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消除HPV感染因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84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米索前列醇片治疗,研究组应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软化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软化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3.2±0.8)min短于对照组的(6.3±0.4)min,术中出血量(12.3±2.4)ml少于对照组的(26.4±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以及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5%、0,均低于对照组的28.6%、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采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宫颈软化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避免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的临床价值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将116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研究组行LEEP治疗,对照组行CKC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痊愈率、术后并发症、宫颈上皮内瘤变残余情况及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痊愈率及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宫颈管狭窄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残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均有确切的临床效果.LEEP治疗相对CRC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本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86例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93例,对照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试验组使用宫腔镜电切术,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出血量、治愈率、术后感染率及宫颈狭窄率。结果试验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时间、治愈率、术后感染率及宫颈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腔镜电切术均为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宫腔镜电切术具备更佳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情况,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P<0.05);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转阴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缝合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2年12月因宫颈病变接受宫颈锥切的6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继发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宫颈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继发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宫颈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缝合在宫颈冷刀锥切中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影响宫颈愈合,不增加宫颈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治疗宫颈内上皮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均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Ⅲ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对照组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灶残留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效果均显著,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实时记录手术和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效果更好,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二者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宫颈环形电切术组(LEEP)和对照组冷刀锥切术(CKC),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完成较为顺利。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残留率、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并发症1例,B组术后并发症3例,术后观察2年均无复发。结论 LEEP较之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更加安全有效,LEEP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CKC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合并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年的HR-HPV感染例数。结果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合并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的HR-HPV感染例数的比较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治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妇科门诊确诊的各类宫颈病变220例患者采用LEEP诊治,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并与术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检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比较,同时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220例中,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5%,明显高于TCT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3.7±0.5)min,术中出血量(2.5±1.0)ml。治愈212例(96.4%),有效8例(3.2%)。结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准确率高于TCT法,阴道镜下活检联合LEEP术是目前诊治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高县中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微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液时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盆底肌力评分,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阴道流液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HAM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改善不良情绪,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