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分别为(13.0±2.1)mm Hg(1 mm Hg=0.133 kPa)、(0.8±0.2)、(0.7±0.3)D均优于对照组的(16.4±2.5)mm Hg、(0.6±0.1)、(0.8±0.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眼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房角粘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0.77±0.12)、眼压(11.33±7.56)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57±0.06)、(16.50±9.6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前房深度(3.53±0.51)mm、房角粘连闭合度(58.55±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0.35)mm、(206.20±3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积极改善患者眼部视力与眼压程度,在临床中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3.
钟文金  李梅 《贵州医药》2023,(1):100-101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术,n=28)和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n=5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前房深度、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方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降低,扩大其前房深度,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并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眼压和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3.5±3.2)mm Hg、(3.13±0.46)mm,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28.3±6.5)mm Hg明显降低,而中央前房深度则较术前(2.02±0.54)mm明显增加;术后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30.4的人数最多,占53.57%,明显高于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内压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房角开放度、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分别为(96.52±8.24)°、(3.25±0.15)mm、(15.63±2.44)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99.89±6.52)°、(3.06±0.19)mm、(18.79±3.58)mm Hg,视力(0.82±0.29)高于对照组的(0.6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78%(16/46)低于对照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开展临床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压状态以及房角开放度度、中央前房深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临床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72例(10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数据源,分析对比全部患者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等数据的变化。结果 72例(100眼)患者经手术后,96%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升,平均眼内压降为(15.82±3.7)mm Hg,前房深度增加至(4.15±1.3)mm,房角宽度也提升明显,各项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明显,较之其他手术方式并发症有所减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水平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集的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角及周边前房变化。结果术前药物控制平均眼压为(19.22±4.68)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为(12.58±3.56)mm Hg,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视力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及周边前房较术前明显加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提高,前房角及周边前房明显加深,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0.1-0.4患者数量明显比术前少,0.5-0.8、0.9-1.0患者数量比术前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之后实施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眼压以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共有46例(86眼)门诊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选本研究.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眼)和对照组(44眼).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之后实施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对照组根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以及小梁切除手术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眼压以及视力的相关影响.结果 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78.57%(33/42)、优良率为90.48%(38/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7%(23/44)、70.45%(31/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眼压以及视力得到明显调节,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之后实施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力,安全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急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慢性组),均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急性组患者眼压下降幅度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组中央前房深度、慢性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特别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34只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主要观察术后滤泡的形成、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0.5以上者31只眼,术后平均眼压(14±4) mm Hg,较术前降低11.78 mm 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功能性滤过泡为91.13%.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眼压控制好、术后视力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42-243,2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性青光眼38例(4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合并白内障利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52例(52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对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手术,术后患者的最佳校正视力和术前比较,有显著的提高(P<0.05);患者术后眼压的平均值是(12.5±4.2)mm Hg,和手术前用药之前以及用药之后的眼压比较,都有明显的下降(P<0.05);通过观察,患者的前房角有明显的增宽,房角的关闭和周边虹膜前粘连的范围明显减小;患者术后中央前房的深度平均为(3.22±0.36)mm,手术前后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并提高视力,属于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41眼)。实验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对照组高,角宽度及前房深度数值较对照组大,眼内压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加深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宽度,改善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进行治疗的伴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视力情况,同时观察随访末期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在实施矫正手术之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术前患者眼压为(25.6±2.8)mm Hg,术后6个月为(13.41±3.42)mm Hg,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术前前房深度平均为中央前房深度(1.60±0.20)mm,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平均为(2.72±0.38)mm,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9,P=0.00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控制眼压、增宽房角、提高视力,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最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符合此次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2例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其中对照组36例均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6例则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结果所有病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水平以及眼内压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术后视力为(0.8±0.3)、眼内压为(12.3±0.8)mm Hg较之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佳(P <0.05)。对比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提示观察组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内压,且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f42眼1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24.9个月1。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1.31+2.52)mrn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0.60+9.56)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4+0.34)mm增加到术后(2.5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能增加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及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室收治7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一般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有所改善,且对比无差异,并发症出现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