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56.16±2.45)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6±1.3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3.17±2.08)、(1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情绪状态、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饮食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2,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临床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训练后功能活动能力评分,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本组康复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2.61±4.13)分高于对照组的(58.72±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评分为(42.52±4.35)分,高于对照组的(26.2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43±3.26)分,高于对照组的(39.21±5.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后,两组上肢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康复前,且研究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4.86±6.22)分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27.79±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49±2.45)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52.97±4.51)分、生活质量评分(92.85±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17±7.55)、(21.38±4.38)、(15.18±2.31)、(139.61±6.63)、(84.4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可明显减少偏瘫侧肢体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外伤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脑外伤偏瘫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4周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均持续2个月。观察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70.1±12.3)分较对照组(62.3±11.7)分明显较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8.1±4.9)分较对照组(11.5±7.3)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偏瘫患者给予药物维持、体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护理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脑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以2002年2月~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科人院,年龄<70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层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急性期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所有患者在分组和6个月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序,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0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56-158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康复治疗,使用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5.27±2.28)分、(54.75±6.26)分、(73.26±9.6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巴氏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治疗脑出血患者并配合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护理组(6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一样。观察护理组给予系统的患肢肢体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方式锻炼。结果通过早期康复系统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系统训练可明显减少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给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Brathel指数评分(42.48±7.36)分、Fugl-Meyer评分(48.71±6.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51±5.97)、(38.36±5.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训练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运动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体能状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力等级评分)评分,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下肢功能(FMA-L)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0.20±3.27)分、体能状态评分(1.32±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5.60±4.12)、(2.58±0.2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1.70±5.21)分、肌力等级评分(3.20±0.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20±5.31)、(2.6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BS评分(51.32±1.13)分、FMA-L评分(28.90±1.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7.58±1.13)、(26.3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1.
郝亚  王斯晗 《贵州医药》2022,46(11):1708-170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及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训练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FM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和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4)。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疗效确切,有效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选用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仅选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肌力水平、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改善机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钠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1±1.2)分低于对照组的(10.7±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28.7±1.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1.3±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6±2.2)、(52.2±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认知功能缺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纳入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水平、满意度总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包括睡眠评分、精神评分、体力评分、食欲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指标包括肩手综合征、肢体痉挛、足下垂内翻)。结果 观察组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水平、满意度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前睡眠评分、精神评分、体力评分、食欲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脑出血偏瘫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改善(P <0.05),且观察组脑出血偏瘫患者睡眠评分、精神评分、体力评分、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阶段运动方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联合分阶段运动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间、双手握力、焦虑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晨僵持续时间短于本组干预前,双手握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关节疼痛评分(2.29±0.62)分、焦虑评分(45.37±4.51)分低于对照组的(3.17±0.55)、(52.61±5.63)分,晨僵持续时间(15.79±4.31)min短于对照组的(20.38±4.38)min,双手握力(10.49±2.45)k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71±1.86)分高于对照组的(9.18±2.31)kg、(14.97±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总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阳补肾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0.14±2.25)分、(50.16±2.31)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26.64±2.28)、(26.71±2.31);经t检验,2组患者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21±3.36)分、(79.34±3.69)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34.58±2.84)、(55.62±3.14);经t检验,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康复护理路径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筛选,选择出8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给予康复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00例为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0.50±7.9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35.50±10.15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75±9.2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62.85±11.85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早期康复效果,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年卫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21-123,136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