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金凤  龚桂平  杨美玖 《安徽医药》2012,16(12):1902-1904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0例,对照组180例。入院后两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同时全程采用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照组采用功能体位。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早期全程进行良肢位摆放,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00例为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0.50±7.9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35.50±10.15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75±9.2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62.85±11.85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早期康复效果,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重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总的康复训练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的康复训练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大,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独立能力,缩短训练时间,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语言和肢体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78.81±20.65)分高于对照组(50.78±16.16)分,上肢、下肢运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语言和肢体康复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训练后功能活动能力评分,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本组康复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2.61±4.13)分高于对照组的(58.72±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评分为(42.52±4.35)分,高于对照组的(26.2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43±3.26)分,高于对照组的(39.21±5.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开展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影响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本组训练前,脑卒中影响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5±1.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42±2.81)分,脑卒中影响评分(448.12±29.52)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4.27±2.0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9.71±2.8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53±1.28)分高于对照组的(409.44±26.91)、(44.61±5.96)、(24.97±3.34)、(14.69±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上肢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运动动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康复效果,康复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上肢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运动动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上肢疼痛评分(0.57±0.18)分、肿胀程度(18.13±1.13)ml、运动动能评分(57.96±6.21)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8.02±1.1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0.99±0.34)分、(21.22±1.55)ml、(50.82±5.18)分、(15.71±1.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可缓解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康复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单元规范管理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管理(照料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单元规范管理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在急性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1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肌力、运动技能(61.28±2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5.79±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料者对患者管理能力、患者肢体自我康复管理能力,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元规范管理介入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瘫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一般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通过伴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3±4.5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7.42±18.57)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5±6.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38±16.41)分,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早期多次应用良肢位摆放进行护理的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护理后期才少次应用良肢位摆放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尽早的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保持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以常规的康复指导,研究组实施以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患侧肢体后各方向活动度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58.96±13.55)、(56.36±2.77)、(89.05±10.96)、(88.34±2.95)、(58.76±2.95)、(162.34±10.18)°,与对照组的(147.10±10.96)、(49.00±3.62)、(83.75±7.36)、(81.02±3.11)、(54.34±2.76)、(156.84±12.43)°相比更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2.58±6.61)、(91.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56.16±2.45)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6±1.3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3.17±2.08)、(1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情绪状态、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饮食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2,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临床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淮海医药》2016,(4):492-49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其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好转和提高;康复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阳补肾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0.14±2.25)分、(50.16±2.31)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26.64±2.28)、(26.71±2.31);经t检验,2组患者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21±3.36)分、(79.34±3.69)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34.58±2.84)、(55.62±3.14);经t检验,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入院后在给予常规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分别采用心理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日常活动能力训练、饮食护理、自我护理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护理。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6个月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干预组Barthel指数也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提高,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予以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接受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12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2例,对早期康复护理组实施了系统的5周3阶段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与B组对比A组患者下肢活动能力及上肢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每组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则使用特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验证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肢护理有效率(8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在Barthel指数(73.22±8.74)分、住院时长(17.01±5.98)d、健康知识掌握度(98.4%)、护理满意度(94.5%)等几项项指标显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采用加快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致残率,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康复有了计划性的掌握,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展开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价值并作分析。方法选择脑出血术后患者100例为对象,以盲选方法划分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3.15±13.15分)及运动功能评分(50.25±14.30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 0.05;两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改善,且研究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9.95±13.50分)及运动功能评分(83.50±5.50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施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护理组(6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一样。观察护理组给予系统的患肢肢体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方式锻炼。结果通过早期康复系统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系统训练可明显减少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