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基于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指南、共识等证据,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规则精细化设置;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手段,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对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后重点监控药品各季度人工抽样点评不合理率、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和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对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结果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规则精细化设置,结合行政干预,加强了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率从2018年第4季度的34.2%降至2019年第4季度的14.6%,使用强度从101.4降至74.7,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占比由7.8%下降至5.7%。结论 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不仅能减少药品费用,还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加强监管医院重点监控的药品,在新医改形势下降低药品费用,提升临床用药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药师监控全方位覆盖、结合医保每日点评、三级培训、厂家约谈、停药公示、目录优化调整、信息化管控、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长效管理体系,并对我院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前(2017年5月)与监管后(2018年5月)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比例、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监管前比较,监管后我院药占比从45.52%降至32.46%,降幅为28.69%;重点监控药品占比的降幅为37.03%,不合理用药比例的降幅为41.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降幅为11.6%;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增幅为6.64%;人均住院用药品种数量从8.17种降至6.96种,降幅为14.81%;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中出现了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用药。结论:医院应结合院内用药特点、当地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办法及医保政策从停药、针对性的医师处方权限制、信息化监管、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合理用药点评及培训等环节进行相应监管,从而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监控管理,降低药占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8,(7):882-885
目的:探索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模式,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从管控方案、管控措施、管控效果(以我院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中重点监控药品品种数和排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人均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等数据为评价指标)等方面描述我院对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模式。结果:我院通过制订并实施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确定管控目标和管控指标等管控方案,采取将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纳入绩效考核管理、采购源头管理、超常预警管理等措施,建立了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模式。我院从2016年5月起开始实施管控,到2017年5月,药品销售金额前10位中重点监控药品排名后移且品种数下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人均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由管控前(2016年1-4月)的34.33%、2 318.98元下降至2017年5月的21.72%、1 209.31元(分别下降了36.73%、47.85%)。结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节约医保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县级综合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降低住院药品费用。方法 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和《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分类管理、预警监控、专项处方点评、多方共管和绩效考核等措施,对某县级综合医院2021年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前后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管控后,某县级综合医院住院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整体下降了37.51%,住院药品使用金额下降了6.4%,住院药占比下降了2.99%;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监控品种有9种明显下降;20个临床科室中有16个科室的重点监控药品次均费用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达100%。结论 采取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后明显减少了药品费用,促进了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院重点监控药品的临床应用及监管情况。方法 从医院药品信息库中调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某院全院药品使用数据,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的重点监控药品,从不同科室随机抽取30份病例,参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和《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进行处方专项点评。结果 使用金额排名前10的重点监控药品包括银杏内酯注射剂、注射用盐酸罂粟碱、丁苯酞氯化钠注射剂、盐酸倍他司汀注射剂(5 mL)等,这10种药品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总金额的4.47%,占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总金额的79.22%。共抽取4 178份病例,涉及血栓一科、血栓二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处方合理率为71.42%,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给药、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等方面。结论 该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处方合理率不容乐观,后续应持续加强及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目标性管控的成效分析,为优化管控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纳入重点监控药品调查,对比市属公立医疗结构2018年10月—2020年9月的采购金额、药占比、限定日剂量等数据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监控后数据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及管控实施效果。结果 根据目录及临床应用纳入18种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前后对比,采购金额从9 941.86万元下降至4 343.27万元,用药频度下降41.34%,占总药品采购金额比例从3.80%下降至1.98%。其中,二级医院的重点监控药品占总药品比例显著高于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心脑血管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降幅较大;而丁苯酞、胞磷胆碱等口服制剂在三级医院下降较大。结论 重点监控药品的目标性管控有显著成效,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管控,对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有助于优化管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合理性,为加强药品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出院患者病历2 157份为研究对象,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结合人工的方式分析重点监控药品的科室与疾病分布,计算用药频度(DDDs)与药物利用指数(DUI),对样本病历中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合理性进行点评,统计不合理病历,分析不合理问题。结果 本次调研的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共11种,占比居前3位的重点监控药品依次为依达拉奉(必存针)、进口长春西汀注射液、奥拉西(倍清星针),占比分别为29.67%、15.76%、11.73%。11种重点监控药品的DUI均未超过1.0。点评筛查出不合理病历数39份,病历不合理率为1.81%,主要不合理类型为用量不适宜与适应证不适宜,占比分别为53.85%和33.33%。不合理病历涉及主要药品为奥拉西坦、进口长春西汀注射液、依达拉奉,占比分别为35.90%、20.51%、15.38%。结论 该院重点监控药品种类多,临床应用广泛,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不足,有待加强监控和管理,进一步规范重点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临床用药评价体系联合信息技术在我院重点监控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1~7月重点监控药品600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情况及统计全院重点监控药品的金额占比作为监管前数据,统计我院2019年8月~2020年2月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的1647份病历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统计金额占比作为监管后数据。利用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比分析监管前后两组的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率以及使用金额占比变化情况。结果 自2019年8月实施重点监控药品监管模式后,平均使用金额占比由17.9%下降为12.51%。降幅为43.25%;使用合理率由96.36%上升为97.52%。升幅为1.21%。监管后较监管前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占比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β3=-2.468214,P<0.01),使用合理率上升有统计学差异(β3=1.629892,P<0.01)。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临床用药评价体系联合信息技术在我院重点监控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相关医院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春光 《安徽医药》2020,24(5):1037-1040
目的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并采取预警管理及奖惩措施等多种方式,配合处方点评,评价干预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结果重点监控目录药品销售金额由干预前( 2017年 7月至 12月) 650.24万元降至干预后( 2018年 7月至 12月) 495.24万元,占所有药品销售比由干预前的 22.24%降至干预后的 14.25%,高金额抗肿瘤药物用药频度排序靠后,日均费用较小,营养性药品用药频度排序下降明显,抗菌药物、辅助性药品及营养性药品的不合理病历数均有下降。结论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实施重点监控合理用药前后的药品使用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重点监控药品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使用的重点监控药品中有12个品种,占比60%;2020年有11个品种,占比55%;部分科室存在用药指征不足的现象。经重点监控,2020年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大幅下降。结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存在科室特点、结构基本合理,部分科室仍存在无指征用药情况,将继续加强监控和重点督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诊断相关分组(DRGs)建立药品综合管理模式,合理控制住院患者药品费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DRGs建立药品综合管理模式,比较管控前后5年的住院患者例均药品费用、药品占比、重点监控的药品金额及占比情况。结果 管控后,住院患者例均药品费用由2017年的3496.3元下降到2021年的2609.7元、药品占比由2017年的29.0%下降到2021年的17.4%,辅助用药、中成药占比下降和住院药品占比下降有相关性(P<0.05);全院大部分绩效科室的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和药品占比下降明显;精细化管理中典型科室骨科DRGs管理成效显著,住院患者例均药品费用由2017年的4339.2元下降到2021年的2577.5元、药品占比由2017年的17.5%下降到2021年的8.7%。结论 基于DRGs建立药品综合管理模式,能够合理控制住院患者药品费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并通过持续整改提高合理用药质量。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不合理医嘱1 131份,利用帕累托图对其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确定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使用存在的主要类型,再应用鱼骨图分析不合理使用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整改。结果: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医嘱1 131例,其中整改前(1-6月)的不合理用药医嘱792例,整改后(7-12月)339例;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不合理用药类型中,主要问题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适应证不适宜(占36.52%)、用法用量不适宜(占28.38%)、遴选药品不适宜(占14.94%)。经整改后重点监控药品占药品总费用比例从第一季度的11.72%下降至四季度的7.10%;合理率从58.75%上升至82.34%。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应用帕累托图+鱼骨图分析法分析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有效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李锐  李忻 《中国药事》2022,36(10):1182-1189
目的: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方法: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管理制度,编制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目录,搭建“合理用药防控预警体系”,使用“ATC/DDDs系统”工具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等措施,对比管控前后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费、药占比等药事管理指标,评价其实践效果。结果:重点监控品种的用药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适应症和联合用药方面的合理率提高更为显著。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由2019年22443.07万元降至2021年6857.18万元,销售占比由2019年19.18%下降至2021年7.06%;门诊次均药费由2019年105.13元降至2021年74.57元,住院次均药费由2019年6669.61元降至2021年5310.09元;药占比由2019年28.7%下降至2021年20.76%。结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重点监控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的合理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及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8,(2):247-250
目的了解本院重点监控药物品种的应用情况,为加强其管理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金额排序和病历抽查点评法,对本院2017年1-6月重点监控品种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重点监控药物使用金额比例较高,不合理用药现象较普遍。结论医院重点品种的管控应从合理制定目录、强化行政干预、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等方面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15.
我院控制药品比例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黄寿和  刘葛 《安徽医药》2009,13(1):98-100
目的探讨控制我院药品比例持续上升的方法。方法根据本院近几年来药品比例持续上升的具体情况,比较各科药品比例与本市其它医院各科药品比例以及全国市级医院药品比例,对用药比例高的科室和用药量大的科室进行宏观控制,同时结合控制抗菌药物应用,监控用量排名(按金额)在前50位的药品。结果只要把部分科室的用药比例下降到60%以下,结合监控全院抗菌药物及用量在前50位药品的使用,医院总体药品比例就会大幅下降,完全能达到预期目标47%。结论我院药品比例持续偏高与部分科室用药量大和用药比例高密切相关,只要规范这些科室的用药,适当降低其用药比例,加强用药培训和用药干预,本院药品就能控制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采取点评结果公示及绩效考核挂钩等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干预前)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干预后第一年)及2021年4月-2022年3月(干预后第二年)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数据变化,评价重点干预措施对该类药品的管理成效及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该院干预后第一年及第二年的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1427.01万元、1388.12万元,低于干预前的2004.29万元;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8.33%、7.47%,低于干预前的10.11%。重点监控药品各品种的DDC普遍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师干预对本院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4~6月使用重点监控药品治疗但不进行干预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7~9月使用重点监控药品治疗且进行药师干预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情况,并对比两组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中使用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共5种,包括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脾多肽注射液、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注射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注射用复方骨肽。用药合理率占据前2位的分别为注射用复方骨肽、注射用乙酰谷酰胺,用药合理率分别为92.50%、87.50%。观察组出现3例用药不合理,其中2例适应证不适宜、1例配伍禁忌,用药合理率为97.00%(97/100);对照组出现30例用药不合理,其中4例用法用量不适宜、12例适应证不适宜、8例配伍禁忌和6例疗程过长,用药合理率为70.00%(70/100)。观察组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使用重点监控药品时,药师干预能够提高本院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率,使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性管理与效果评价,为促进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前(2021年1—3月)与干预后(2022年1—3月)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人均费用、合理率及不合理类型。结果 经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均下降,大部分重点监控药品的人均费用均下降,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8.80%升至94.84%(P<0.05),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明显减少(P<0.05),但用法用量不适宜与疗程不适宜改善不明显(P>0.05),需进一步维护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规则库。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及时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应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三级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分布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管理并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四川省三级医院省重点监控药品及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相关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收到88家三级医院填报的数据,88家医院均有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其中,32家(36.36%)医院存在未将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中现有的省重点监控药品纳入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情况。86家医院建立了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纳入品种中包含了省重点监控药品(平均品种数为7.31种)和其他药品(平均品种数为6.36种)。88家医院的其他药品纳入品种总数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中药注射剂25种、抗菌药物23种、神经系统用药22种、省重点监控药品20种;各类药品的品种占比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省重点监控药品(53.49%)、中药注射剂(14.29%)、质子泵抑制剂(9.61%)。2019年省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比较2018年平均下降了1.21%(2018年4.84%,2019年3.63%)。结论 在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颁布后,各医院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制定了医院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但仍存在对于省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不足、销售金额占比下降幅度偏小的情况。各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的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帕累托图,为进一步合理使用重点监控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系统电子病历平台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出院患者中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相关病历,用帕累托图法分析不合理用药医嘱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及一般因素。结果通过对720份病历医嘱分析发现,5种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因素有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用药不规范、遴选药品不适宜;次要因素为适应证不适宜;一般因素为重复用药。结论 通过对重点监控药品采取药事管理和合理用药干预,不合理用药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需进一步精细化对医师的合理用药培训内容,逐步提升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并且加强信息化支持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控,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