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孙乐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29-6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产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60例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观察1组轻度新生儿窒息20例,观察2组重度新生儿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早产患儿。检测所有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PLT、FDP和D-D二聚体均无显著差异,观察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和PLT无显著差异,Fbg明显降低而FDP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早产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降低、FDP升高和血浆D-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月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普利森CA-2000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8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77±2.37)s、(31.07±10.26)s、(11.67±3.48)s、(3.74±1.05)g/L;对照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95±1.48)s、(30.85±6.52)s、(12.73±1.32)s、(2.80±0.51)g/L;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产妇异常出血、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彬 《淮海医药》2024,(1):17-2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并依据不同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32例)、轻度子痫前期(24例)、重度子痫前期(22例)3个亚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及观察组3个亚组间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预测纤溶指数(EPL)、纤溶指标(LY30)],绘制ROC曲线分析PT、TT、APTT、AT-Ⅲ、D-D、EPL、LY30及联合检测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PT、TT、APTT、AT-Ⅲ[(9.56±1.13)s、(12.41±1.15)s、(25.69±2.13)s、(91.63±7.58)%]均小于对照组[(13.02±1.28)s、(16.18±1.25)s、(34.58±2.41)s、(105.89±10.12)%],观察组3亚组间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功能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福州市中医院就诊的214例患者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ngle值)、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值)]与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检测对象R值、K值、Angle值、MA值、PT、APTT、TT、Fg、D-D、FDP中位数分别为4.95 min,1.4 min,69.5°,68.65 mm,11.4 s,28.1 s,17.75 s,2.98 g/L,0.55μg/ml,2.18μg/ml。TEG参数中的R值与TT呈正相关,与D2聚体呈负相关;K值与PT、Fg、D-D、FDP均呈负相关,而与TT呈正相关;Angle值与PT、Fg、D-D、FDP均呈正相关,而与TT呈负相关;MA值与PT、Fg、D-D、FDP均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结论TEG与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TEG与凝血功能检查联合检测可有效对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给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首诊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PT、TT、FIB、APTT,与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PT为(13.19±2.00)s、TT为(13.34±3.16)s、FIB为(2.96±0.25)g/L,APTT为(13.56±2.37)s;肝硬化组PT为(23.55±5.12)s、TT为(22.35±3.06)s、FIB为(1.97±0.59)g/L,APTT为(50.28±4.1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240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早产儿120例和足月儿120例):12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A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A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A2组)40例;120例足月儿也同样分为对照B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B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B2组)40例.检测所有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 与对照A和B组比较,观察A1和B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FDP、D-D二聚体、PLT均无显著差异,观察A2和B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PLT无显著差异,Fbg降低、FDP明显升高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D-D二聚体和FDP三者结合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为敏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及10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0.87±0.07s)、APTT(29.27±2.43s)、TT(9.81±1.02s)、FIB(4.61±0.71/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5±0.11s)、APTT(30.30±3.25s)、TT(10.01±0.53s)、FIB(3.09±0.51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Wistar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大鼠共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FD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腹手术,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模型,FDP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的基础上股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G),比较4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组大鼠FIB无显著性差异。FDP组的PT、APTT、TT、D-D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T、APTT、TT稍高于对照组,FIB、D-D和ATⅢ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第1,3,7天时脓毒症组和FDP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第1,3,7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控制应激性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3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依诺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PTT、TT、FIB、D-D及PLT分别为(31.34±3.09)s、(12.25±1.50)s、(3.52±0.39)g/L、(2.37±0.31)mg/L、(228.39±9.23)×109/L,治疗后分别为(32.17±2.99)s、(13.14±1.23)s、(2.39±0.22)g/L、(0.66±0.12)mg/L、(208.19±7.34)×109/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PTT、TT、FIB、D-D及PLT分别为(31.50±2.18)s、(12.27±1.52)s、(3.5...  相似文献   

10.
万方锐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55-25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足月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1组(轻度新生儿窒息),观察2组(重度新生儿窒息)和对照组(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每组20例。3组均进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外周血血小板值(PL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值。结果观察1组所有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比相比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2组的APTT、Fbg、PT、PLT、T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D-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足月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可将FDP、D-D二聚体结合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满月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后患者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正常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的PT分别为(10.49±0.60)s和(12.70±0.42)s,FIB分别为(2.81±0.47)g/L和(2.59±0.51)g/L,APTT分别为(27.50±1.60)s和(30.00±1.80)s,TT分别为(15.73±2.10)s和(17.78±2.30)s,D-D分别为(220.00±12.62)μg/L和(186.00±8.00)μg/L。研究组患者产后的PT、TT、APTT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FIB、D-D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产后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动态检测其凝血指标能够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对孕产妇血栓栓塞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莉萍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0):723-727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莹 《中国医药指南》2023,(15):102-104
目的 深入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孕晚期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和同时期接受正常检查的50例孕晚期孕妇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六项凝血指标(PT、APTT、TT、FIB、FDP、D-D)及血小板参数(MPV、PLT、PDW)情况,分析观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孕妇六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情况,另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疾病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T、APTT、TT、PLT水平较对照组低,FIB、FDP、D-D、MPV、PDW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与妊娠高血压组相比,子痫前期组PT、APTT、TT、PLT水平较低,FIB、FDP、D-D、MPV、PDW水平较高(P <0.05)。PT、APTT、TT、PLT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呈负相关(P <0.05),FIB、FDP、D-D、MPV、PDW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呈正相关(P <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孕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胎盘早剥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接诊的72例胎盘早剥孕妇, 作为观察组, 年龄(28.67±3.05)岁, 妊周(33.69±1.35)周, 根据胎盘早剥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42例)与重型组(30例)。同期收集72例健康妊娠的孕妇作为参照组, 年龄(28.56±3.11)岁, 妊周(33.42±1.23)周。比较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 比较轻型组与重型组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妊娠结局, 分析凝血指标预测不同程度胎盘早剥的效能。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PT(14.22±1.54)s、D-D(4.46±1.37)μg/L, 均高于参照组[(9.11±0.45)s、(0.34±0.10)μ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26、25.450, 均P<0.001);观察组FIB(3.46±0.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晚期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孕妇,均测定了D-D和凝血四项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0例健康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APTT、TT和PT显著低于对照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和凝血四项检测对于准确评估孕妇晚期凝血状态,对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提供治疗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胃肠道出血早产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出生的胃肠道出血早产儿60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早产儿和足月儿作为对照.统计分析所有新生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胃肠道出血早产儿的血浆APTT、PT、FDP和D-D水平分别为(65.46±18.68)s、(16.54±8.29)s、(8.49±7.65)g/L和(1.07±0.46) mg/L,高于健康早产儿的(52.24±9.75)s、(12.78±7.46)s、(6.48±5.14) g/L和(0.69±0.28)mgm和健康足月儿的(42.73±8.69)s、(10.01 ±7.11)s、(5.87±4.21) g/L和(0.51±0.26) mg/L;而胃肠道出血早产儿的血浆FIB[(2.01±0.75) g/L]低于健康早产儿[(2.36±0.68) g/L]和健康足月儿[(2.49±0.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出生后60、90以及120 d的Am、PT、FDP和D-D水平均较出生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血浆FIB则较出生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存在明显功能障碍,患儿的高凝血因子状态可随着出生后机体的成熟和相应的治疗后缓解.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改变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产儿胃肠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无效30例,有效16例,痊愈34例,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无效12例,有效18例,痊愈50例,总有效率为85.0%,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FIB、APTT、PT分别为(2.59±0.18)g/L、(31.12±2.64)s、(11.43±1.24)s,观察组的FIB、APTT、PT分别为(1.96±0.13)g/L、(36.26±2.51)s、(15.49±1.31)s,经t检验,观察组的APTT、P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 TOP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4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7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高于对照组(P值〈0.01);而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对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浆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参数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冠心病患者、56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糖尿病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活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冠心病组PT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例组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AT-II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AT-Ⅲ对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