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送检的40例凝血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健康状况的不同,分为DIC组(n=20)和健康组(n=20),并对两组成员的PT(外源性凝血状态)、APTT(内源性凝血状态)、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成员相比,DIC组成员的纤维蛋白的含量较低,凝血时间比较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较长,两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当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要提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方面的障碍,以免在手术中发生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凝血检验指标,可以有效地判断需要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缺陷,防治手术出现意外,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2.
<正>试验检查是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所采用的试验诊断方法应简便、快捷,所选择的试验诊断指标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由于DIC的几个发展时相实际上是连续和交错存在的,加之因原发病的差别使机体代偿情况不一,故常导致实验诊断结果变异较  相似文献   

3.
4.
1病例介绍患者女 ,22岁 ,G1P0 孕36+3 周 ,因胎动消失1天 ,阵发性下腹痛12小时于2002年4月3日17时30分急诊入院 ,神志清楚 ,痛苦表情 ,面色苍白 ,T37℃,P98次/min,R22次/min,BP105/50mmHg,产检头位 ,胎头浮 ,无胎心 ,子宫张力大 ,压痛明显 ,无阴道流水流血 ,宫口开0.5cm ,血WBC25.8×109/L,RBC2.69×1012/L,PLT79×109/L,GR78.9 %,HGB86g/L,PT19.7s,INR1.82,APTT41.7s,FiB1.4g/L。…  相似文献   

5.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0-2001年收治的21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获早期诊断,经改善微循环。应用肝素,去除病因等综合治疗,抢救成功;未及时诊断死亡2例。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改善微循环,合理应用肝素,去除病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4例。结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原因、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1998-2010年我院收治的20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科DIC的发生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及羊水栓塞.表现以阴道流血为主.治疗以去除病因及成分输血补充血容量为关键.结论 加强产前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3种不同病因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及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硫酸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D-二聚体(D-D)阳性率在不同病因DIC中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住院的71例以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为基础病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3种不同病因DIC患者临床出血程度、休克、重要器官损害、微血管溶血表现及PLT、PT、APTT、Fg、TT、3P试验、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 3组患者在出血程度、休克发生率、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病死率、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T、Fg、TT、3P试验、D-二聚体阳性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急性白血病组、病理产科组在出血程度、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病死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与感染组、病理产科组在休克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组和感染组在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产科相关DIC和急性白血病相关DIC临床出血重,器官损害较少,预后较好。感染相关DIC出现休克、器官损害多见,疗效、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病情进展迅速、凶险,治疗棘手。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的关键。本对我院1993年1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23例产科DIC病人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我科2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7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是主要诱因,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切除子宫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凝血激活引起全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并继发纤溶亢进的凝血、出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循环衰竭乃至多器官功能障碍;若不及时诊断治疗,病死率很高。本文介绍血液制品在 DIC 中的应用。1 新鲜血小板悬液或冰冻血小板悬液DIC 时体内凝血激活,形成大量的血小板血栓,导致血小板消耗性减少。血小板计数大于20&;#215;10~9/L,一般不会发生致命性内脏出血,不需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极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严重的出血综合症。产科领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对母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我院9年来收治的2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果抢救不及时,母婴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并且对DIC的治疗已达成许多共识,如去除病因,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等,但肝素的应用一直有所争议。我院自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遇到并抢救产科DIC 15例。现将我院产科DIC 15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经抢救59例存活,9例死亡。结论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是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诱因,尽早诊断,去除诱因,并合理应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实施子宫切除术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治疗,在治疗后各个凝血指标相比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有效改善。结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诊断时先要准确识别患者的早期症状和致病原因,同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严重病理过程 ,起病急、病势凶险、病程短 ,抢救及时可获痊愈。现对我院 1999— 2 0 0 2年来发生的 7例 DIC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 3a共发生 7例 ,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5岁 ,初产妇 5例 (其中双胎 1例 ) ,经产妇 1例 ,中期妊娠引产 1例 ,治愈 6例 ,死亡 1例。1.2 诱发 DIC的原发疾病 :妊 33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胎盘早剥 ;妊 37周双胎 ,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胎膜早破 1例 ;妊 4 3周过期妊娠 1例 ;妊 2 0周中期引产 ,术后病理诊断植入性前置胎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临床研究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方法。方法本文选取近十几年收治的16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12例患者经治疗后效果良好(75%);胎儿中有1例死胎引产,2例胎盘早剥患者在入院时胎儿已死。结论临床引起产科DIC的病因较多,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法,即去除病因、补充凝血因子、大量输血及辅助临床治疗同时进行,进而有效提高临床DIC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0例产后出血并发DIC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例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成功抢救9例,1例抢救后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积极治疗产后出血,早期诊断、早治疗,去除病因,果断切除子宫,积极补充凝血因子,慎重使用肝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